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释永信谈少林寺周边拆迁:骂我的大字报山门帖到塔林

2014/1/3 15:03:57 点击数: 【字体:


    释永信,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在他担任少林寺方丈期间,少林寺走上了千年名寺的复兴之路,作为禅宗祖庭、功夫胜地,少林寺在海内外名声远播,而释永信对佛教在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模式的探索,也引发很多争议。《我心中的少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是他的自述传,描述了少林寺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路程。

    1999年8月,我成为少林寺的方丈。但这种喜悦之情转瞬即逝,接踵而来的,却是不断的烦恼,这也验证了佛法所说,烦恼即为菩提。世俗人生的一辈子,就是苦,苦是苦,乐也是苦。

    当然,能做到以苦为乐也是一种享受。

    我每年有六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外面,看得多,见得多,势必想得也多。跟世界很多国家的主流社会都有接触,跟各民族、各宗教团体也有交流。所到之处,看在眼里,想到心里。他们有不如我们的地方,但也有许多超过我们的地方。很多事物的发展,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根本就没想到。在别人还没有想到的时候,你已经开始做了,别人往往就会不理解。所以,一次我对采访我的媒体人说,不是我太入世,而是我太超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嵩山的环境远看很美,很令人向往,但近看却不行,乱得不忍心看。少林寺门前被一条杂乱的商业街包围着,除了寺庙中的几个标志性建筑,钟、鼓楼、大殿之外,少林寺两边的配殿、厢房等古建筑群,都被周围现代的建筑给淹没了。

    当时,在这个狭窄的小山沟里面,竟然有30多家武校,2个行政村,多个政府单位,数不清的商铺,将近2万多人,而少林寺的常住院里面不到100个僧人。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少林寺的生存环境、文化空间几乎都没有了。

    我担心的是,如果少林寺在嵩山的空间没有了,那么少林寺在中国、在世界的空间也将会失去。天长日久,谁还愿意到你这个又脏又乱的地方来?少林的文化“牌”还怎么打?人们不禁会问:我们心中期望看到的“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佛教圣地在哪里?

    当时我心里想,不是让少林寺搬出去,就是请当地群众搬出去,否则,少林寺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少林寺留在原地更有利于发展。但这样大的一个拆迁工程,涉及到这么多人切身利益的事,在政府准备不足、实施方案不周全、群众认识不到的前提下启动,真是难上加难。

    那时,我来到少林寺近18年了,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这里的父老乡亲也已熟悉。光绪三年,河南大旱,周围几个县的农民都逃荒到少林寺,少林寺开仓放粮,舍粥充饥。逃荒要饭的灾民,走投无路,就在少林寺周围留了下来,先是成为少林寺的佃户,土改后成为了居民。

    在少林寺周围居住的,还有很多是与少林寺有关的僧人。少林寺是子孙寺庙,围墙以内叫常住院,围墙以外是少林寺的各个门头。土改的时候,不少年轻僧人还俗了,门头所剩的老弱病残都到围墙以内的常住院住,围墙以外的住房,全都分给当地的佃户,其中不少是还俗的僧人。

    少林寺的寺庙内外,看似两个世界,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少林寺在困难时,有不少僧人是借住在周围群众家里的,这种养育之恩,师父当时就关照,不能轻易忘记。

    改革开放以来,少林寺日新月异,来的人多了,老百姓经商了,有钱了,就把瓦房拆掉盖平房,平房拆掉盖楼房,整个少林寺围墙以外,最高的房子有4层之高。他们正向往着依托少林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少林寺如今却要搞拆迁,要把群众搬出去,这路走得通吗?政府会支持吗?但任其发展,少林寺的明天又在哪里?

    我和当地百姓的关系非常好,老老少少都对我非常客气,他们在这里住了几辈子,如今,我这个和尚,竟然要搞拆迁,让他们搬走,我将会与他们之间发生什么矛盾,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了。

    我知道,他们谁都不愿意走,不仅仅是穷家难舍,如今,每年上百万的游客,从山门外往里面带一个就能赚到钱,一点成本不用搭,给游客当导游,说上几句听来的话就能赚钱,随便做点小生意也都有钱赚。搬到县城后,用水要钱,用电要钱,出门打车要钱,房子建得再好,没用,因为把他的财路给断了,他能不闹吗?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凤凰网 2013年07月26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