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和河南省文物局举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禹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闭幕。国内著名考古、文物学者耿宝昌、李辉柄等以及来自英国、瑞典、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100余人出席会议。绝大多数专家认为,1974年在禹州钧台附近发掘的窑址确为北宋官窑。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耿宝昌说,会议澄清了长期以来钧窑产生时代的多种不确定说法,是高度弘扬宋代钧窑的科学论证会。
钧瓷起源于禹州,它成功地烧制出的高温铜红釉,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1974年,河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对位于钧台附近的窑址进行发掘,推断宋钧官窑北宋末年始烧于此。然而,由于没有明以前的文献资料,在考古发掘中一直没发现确凿的断代依据,西方有学者断定钧瓷起源于元代,该论点近年来流入国内,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应和。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所有关专家通报了2001年禹州市神垕镇的刘家 等窑址以及2004年钧台窑遗址进一步考古发掘情况。上海博物馆专家提供了对钧瓷残片进行热释光测试的结果。
针对钧瓷的断代问题,绝大多数专家认为,科学测试是古陶瓷研究不可少的,但不能成为唯一的依据。另外,科学测试的可靠度有待提高。由于中国重儒轻艺的传统,钧瓷烧造工艺不见于文献、史料十分正常;又由于钧窑是官窑,产品直供皇宫,需要则存,不需则废,没有元明两代文化层叠压,亦不见于同时期民间墓葬。判断钧瓷起源于北宋,主要是它精美、典雅、含蓄、明净的艺术风格是宋代特有的时代风尚。1974年钧台窑遗址发现的钧瓷标本,和故宫传世宋钧高度一致,因此被判断为宋钧官窑遗址。【原标题:考古专家确认河南禹州钧台窑遗址为北宋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