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吉鸿昌与吉鸿昌学校

2013/12/17 10:19:36 点击数: 【字体:

 
    位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的吉鸿昌学校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创办的。吕潭镇是扶沟县的首镇,周长十余里,面积比县城几乎大三分之一。黄泛以前,这里车船辐辏,商贾云集,其商业的繁荣超过周围的各个县城。1895年10月18日,吉鸿昌就出生在镇上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儿时备受贫困和阶级压迫之苦。从军后,他一方面感到一个人缺少文化便愚昧无知,从业十分困难;一方面认识到在列强侵略下的中华民族,危若累卵,发展教育,实为振兴中华当务之急。因此民国十年(1921)他升任营长后,便向在家的父亲提出办学的建议。父亲吉筠亭,早年在镇上开过小茶馆,素来豁达大度,急公好义,随着吉鸿昌在军队职务的上升,他的社会地位也逐渐提高,对儿子的主张自然十分支持。当时镇上富家办有几家私塾,教四书五经,束修很高,贫民子弟根本上不起,筠亭先生就在镇上倡议兴办学校,得到了当地士绅的赞同。他便用儿子的资助,又自筹一部分资金,利用镇北部的龙王庙兴办起了“吕北初级小学”,并当选为学校董事长,策划物资供应。这时入校就读的学生,书籍文具等费用完全由校方供给,家庭特别困难者,还有衣服鞋袜等特殊补助,因而吸收了不少贫家子弟进入学校。这时吉鸿昌职位和收入还不高,却能尽量节约,供给学校,使学校办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民国十五年吉鸿昌任师长。民国十七年暑假,吕北初小添招高小两班,成为完全小学,因校舍不敷应用,高级班暂时在吉氏宗祠上课,并更名为“私立中山学校”。是年十月,学校在河南省教育厅备案后,应镇上之请,吉鸿昌先后派他的秘书郝子固、马遐福回乡担任校长。

  民国十八年,吉鸿昌当上宁夏省主席后,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他投资在镇西北隅贾鲁河畔购地五十余亩,兴建新校舍。还聘请他的老友、北平著名的工程师冯欣农设计监工,至民国二十年夏基本竣工,进入校门依次为传达室、招待室、消费合作社、学校董事会议室等。大礼堂坐北朝南,后边依次是校务处、训导处、教务处和一排排的教室。男女生宿舍、学生食堂、餐厅、图书室(有《万有文库》等书籍一万多册)、仪器室、游艺室、操场、篮球、排球、足球场以及校办工厂、花园和护校岗楼应有尽有,布局十分合理。各级学生全部迁入新校舍上课。并添招三年制师范一班,后因当局不准私人办师范,河南省教育厅不予备案,乃于民国廿年改招初中一班。吉鸿昌又购置校田,捐献固定基金,详定学校管理条例,条例中特别规定:“董事会的吉姓人不准管理经济。”

  学校教师大都从外地重资选聘,如教育学教师李寿山(商务印书馆出版有他的《教育学》一书)、外语教师杨文生(复旦大学毕业)、袁若水(北京大学毕业)、杨象钧(武汉大学毕业)、数学教师宋国藩(武汉大学毕业)、国文教师张容道(朝阳大学毕业)等,都是学有专长,素有名望。因而吸引了周围十几个县的学生负笈前来求学。据民国卅一年五月河南省教育厅督学李在谦到学校视察后汇报中记载:“该校历年毕业小学六班、师范一班,现有初中一年级两班,二、三年级各一班,共四班,学生164人;小学六年级四班,学生135人。全校八班学生308人,学生中有女生8人,学生年龄最大者18岁。该校校董会为15人,常务董事3人。常务董事高进臣等长期住校,关心校务。校长为马遐福(河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学校设教务、训导、事物三科。……学校新建房舍220间,全校面积11406平方丈。体育场2880平方丈,校园1680平方丈,校田800亩,基金30000元,另备5000元购买图书仪器。已购有图书12190册,仪器标本615件。全校有教员15人,均系专任教师,担任课15―24节。月薪最高者54元,最低者为15元(按:当时县立中学教师月薪为25―30元,县立小学教师一般为10元)。据考察,学校以前不收学费,范围扩大后才收学费。”

  吉鸿昌虽然戎马倥偬,但始终惦念着学校情况。每次返里,他都食宿在校,亲自检查学生寝室、食堂,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到师生中问寒问暖。为了学生寝室整洁卫生,他曾给每个学生发白被单一条,指导学生整理内务。他视贫苦学生如子女,发现哪个学生有困难,就立即解决。他曾收养十几名无家可归的孤儿为义子、义女,让他们在学校学习。

  民国卅一年吉鸿昌于结束父亲葬礼后,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我们父子是大傻瓜,有钱不置庄田给子孙造福,却大把大把地扔在学校里……我办学有两种想法,一是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使国家昌盛,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我看古往今来,当武将的很少有好下场,一旦跌倒,难免家灭满门,财产充公。所以我想,与其叫别人充公,何如早些我自己把它充公,给国家、老百姓办一点有益的事业?”他还说:“当兵保国杀敌是爱国,庄稼人种好地多打粮是爱国,当学生读好书,锻炼好身体,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同样也是爱国。”有一次,他还带部队的话剧团回来,在学校公演《岳母刺字》、《五卅惨案》,他亲自教学生唱了一首歌:“高丽国,琉球岛,与台湾,地不小,可惜都被它(按:指日本)鲸吞了!到今朝,乘我国势飘,欧洲战火方才了,又在神州战火烧。这国耻,何时消?”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同仇敌忾、精忠报国的热情。直到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英勇就义前夕,还念念不忘学校的事情。他在就义当日与冯欣农、马遐福等亲友的遗书中写到:“欣农、仰心、遐福、慈情诸先生鉴:昌为时代而死矣,家中事及母亲已托二、三、四弟奉养,儿女均托红霞教养不必回家,在津托喻先生照料教育。吾先父所办学校校款欣农、遐福均悉,并先父在日已交地方正绅办理。所虑者吾死后恐吾弟等有不明白之处还要强行分产。诸君证明已有其父兄遗嘱,属吕潭地方学校教育地方贫穷子弟而设,皆有先父捐助,非先父兄私产也。永昌弟鉴:兄死矣家产由先父已分清,学校款您不必过问,听之可也有不尽之言大家商量去,我心已乱不能再往下写。特此最后一信祈兄等竭力帮助生者感激死者结草鉴书匆匆不尽余言。弟吉鸿昌手启十一月廿四日。”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博大无比的高尚情怀,读起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在那异常艰苦的年代,这所学校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如曾任《光明日报》总编的我国著名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欣、原天津市副市长李中垣、原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李子木、原河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林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并在吉鸿昌爱国精神感召下走上革命道路。这里需要提起的是郝子固和马遐福两位校长。郝子固原是扶沟深负众望的私立姜师堂学校校长,后任吉鸿昌秘书。吉办学伊始,即请其返乡长校。他以“勤劳俭朴,塌实向学,报效国家”和“双手万能,劳工神圣”作为校训并亲书于学校照壁上。在1927年那腥风血雨的年代里,能订这样的校训,的确难得。他在校七年如一日,积劳成疾,于1933年秋以身殉职,弥留之际,叮嘱将其遗体安葬于学校,不回祖茔,以示“以校为家”的平生之志。学校遵其遗嘱,将他葬于吉鸿昌将军父亲墓次。马遐福勤劳俭朴,尊师爱生,与郝子固毫无轩轾。吉鸿昌牺牲以后,他仍然顶着压力,继续办好学校。国民党四十军曾两次聘请他担任要职,他都断然拒绝,说:“吉将军叫我和郝子固一样死在学校,遗嘱宛然在耳。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倘见异思迁,有何颜见将军于地下!”直到1938年黄水泛滥,校舍全部倒塌,日军逼近之际,他才含泪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从两人身上可以看到吉鸿昌的知人善任,以及他至死不渝伟大精神的感召。

  解放以后,这所学校先后为“吕潭完小”和“吕潭中学”,1978年,为了纪念学校创始人吉鸿昌将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改名为“吉鸿昌学校”,并聘请吉鸿昌将军的女儿、天津市政协常委吉瑞芝为名誉校长。作者:邢长顺【原标题:吉鸿昌与吉鸿昌学校】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光明网 2005-07-1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走进老子故里 鹿邑县太清宫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