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济渎庙
2013/12/5 17:09:4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因了参加“百家党报社长、总编愚公故里行”新闻采风会议,有缘参观了济源济渎庙。虽然已经过去好些日子,但印象依然深刻。
这是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们一行人乘车从济源市出发,用不了多久就到了济渎庙。首先映入眼帘的红墙蓝瓦、飞檐斗拱的庙门,庙门两侧写有对联一副:位尊四渎泽华夏,福永千秋济众生。从解说员口里得知,这是一座封建时代为祭祀“济水神”而建的庙宇。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宋、元之后又扩建,现在庙宇占地三十三万多平方米。为祈求平安、消除水患,历代的帝王都会亲临或者派使前来祭祀。这里,是一部古人祭祀水神的历史,也是一幅绚丽的古建筑画图。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进庙门,天地豁然开朗,七十余座大小古建筑俱在眼前。建筑整体分为四大部分,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为御香院,西为天庆宫。各自成院,却又浑然一体。一条宽敞笔直的石板路,往里伸延,宛如一根巨大的轴承,贯通多层“门楼”,串起左右数十座大小宫庙楼阁。如果可以比拟的话,这串“冰糖葫芦”,不仅是具备香甜特色,且还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解说员告诉我们,现在脚下走着的这条石板路,叫做“御道”,过去皇帝或者皇帝派遣的官员前来祭祀,就是走这条路。这里烙印下黄袍、绿袍的足迹,也留下来朝代更迭的历史,我走在这条路上,忽然觉得自己也陡然荣升了“朝廷官员”,无限地骄傲与自豪。
往前走,过了清源门就见一块石碑,上写“大明昭旨”四字,这是大明皇帝朱洪武颁发的一道圣旨。意思是说,过去祭祀山水之神灵,一些地方官员只图方便,不到山水之神的“源发地”祭祀,而是就近修建庙宇祭祀,劳民又伤财。“高山广水,自古有之,英灵之气,受命于上。”所以,国家和个人都不能乱封神灵、乱建庙宇。四季清澈的济水被封为“清源公”,那么他的庙宇就应该建在济水附近。这道圣旨的下达,不仅提升了济渎庙位置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后来的祭祀活动集结于济渎庙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得后来祭祀内容大大地简化,避免了不必要的铺张浪费。“精兵”又“简政”,开源又节流,朱元璋的英明之处值得称道。
过了第三道门渊德门,就见一株参天古柏。树干有七八个人合抱那么粗,县志记载,东汉年间就有了这棵树,这就是说它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唐朝名将尉迟恭曾经奉命来看守济渎庙,并把佩剑挂在树梢上。柏树旁边有一块关于古柏的题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她的绰约英姿:“老树何年荫柘黄,至今犹带紫泥香,材高岂但倚廊庙,岁久还须作栋梁,满地风霜空凛凛,凌云节操愈苍苍,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树皮虽然皱裂斑驳,但却是老干扶疏,新枝茂密。时值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满地上湿漉漉,但古柏树下好大一圈地盘却是清凉干爽,我禁不住收了雨伞树下站了片刻。在茂密的树叶遮挡之下,身上滴水不沾。我忽然想起,这古柏风范,多像天下许多慈善父母,宁可自己承担压顶风险,也不让他的儿女遭遇半点损失……
在解说员的引领下,我们还参观了旧时接待祭祀官员的“御香院”、供奉济水神像的“寝宫”等建筑,一处处都那么古香古色,流光溢彩,充分展示了古代济源劳动人民的智慧英才。
绕过济渎寝宫,便是人们称为济渎东源的小北海、珍珠泉、万泉寨等水源区。这里万泉鼎沸,遍地涌金,状如珍珠浮地,络绎不绝,联贯而出。水源区内水殿、龙亭、海眼等建筑小巧玲珑,还有回廊红栅、曲径通幽,倒映水中,相映成趣。我让这山光水色浑然一体的美景吸引了,久久伫立,流连而忘返。□李军平【原标题:印象济渎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永州日报 2013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