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皮舞:独特的民间舞蹈
2013/8/29 10:34:0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3月6日,记者刚走近获嘉县政府前的广场边,就见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正手执一条六七米长的巨鞭有力地挥舞,引得行人纷纷停下观看,有些人甚至好奇地走上前去拿着长鞭挥舞几下。获嘉县文化馆馆长周明辉告诉记者,这就是1983年被确定为全国独有的民间舞蹈形式——马皮舞。
马皮舞,又称神马皮,是古时杀马祭天时举行仪式时的一种舞蹈活动形式,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它“武舞相融,武舞兼备”,集民间武术、宗教舞蹈和民间宗教信仰于一体,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和浓厚的宗教气息,以及明显的艺术特色和重要文化价值。
马皮舞发源于获嘉县杜官滩村,该村历史上位于黄泛区,滩旷人稀。贫苦的生活与特定的环境,培育出村民的豪放性格。该地民众自明代初年就喜武术,善拳脚,有“家家练拳,户户刀剑”的说法。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豫北地区旱、蝗并生,为讨活命,该村杜氏族人中有少部分善武者沦作响马,祸害百姓。面对这种局面,杜氏长者采取宗教信仰的手段,举行仪式,杀马祭天,将马皮拧成巨鞭,请天神下凡执鞭收复响马,共享太平,为马皮舞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获嘉马皮舞第21代代表性传承人杜生忠介绍说,马皮舞一向宣扬重义向善、扶正驱邪、团结和睦、共享太平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杜官滩村至今仍流传的“马皮退狗头”的故事,就是这一思想的直接体现。相传民国时期的一天夜晚,获嘉县土匪头子岳狗头率人到杜官滩村抢掠大户杜殿登,发现杜殿登的马房大院里正在排练马皮舞。岳狗头被马皮舞中的正义思想所感化,在佩服表演者的武功之余,当即表明身份,退兵回营,发誓做关公、岳飞,义对百姓,杀寇报国。
杜生忠说,马皮舞以“钉马祭天,皮革制鞭,武舞兼备”为特点,表演时,主要人物“王爷(指古代宗教中通神的人)手执山麻大鞭或春秋大刀居中指挥,另有8人或16人扮马作舞。扮马者即为“响马”,其身背“将架”,架上缀有铜铃,随同舞步作响代替音乐伴奏。架上彩绘关羽、张飞、赵云、岳飞等画像,形成“架下响马,架上英雄”的显明对照。表演主角王爷必须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将挥动20公斤重的山麻大鞭舞到指哪儿打哪儿,扮马者根据鞭向变换队形,在跑动的基础上填入“拜将花”、“掏股花”、“二龙戏珠”、“互亲互敬”、“团团圆圆走和睦”等步法和手势。
据介绍,马皮舞的主要道具就是山麻大鞭,长7米余,外编山麻,内包长约3米的棕绳,呈龙形,鞭重约7公斤至20公斤左右。旧日的大鞭是用祭天的马皮制成,在杀马祭天时,将马皮撕缕制鞭。后来为演出方便,民国期间将马皮大鞭改为质量相对较轻的山麻大鞭。
近年来,由于马皮舞不同于一般的民间舞蹈,比较难学,加上老艺人年事已高,马皮舞也逐渐处于濒危境地。比如,杜官滩村的李清巨,是一名被人称道的“王爷”扮演者,已于1996年去世,艺无传人;另一名“王爷”扮演者杜本烈,也于2002年去世,其继承者杜生忠,为了生计,白天在县里工厂上班,夜晚骑车回村组织人员传授技艺;小张卜村的“王爷”扮演者田鸿亮,年逾八旬,艺无传人……
今年62岁的杜生忠,18岁时就开始参加马皮舞的表演。数十年来,眼看马皮舞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愈来愈不景气,杜生忠谨遵祖父杜本烈无论如何不能让马皮舞失传的遗言,克服重重困难,为马皮舞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留下更多的珍贵资料,获嘉县文化馆已为马皮舞进行了摄像制盘,建立了专题档案,并在起源地杜官滩村建立“马皮舞保护展览馆”和马皮舞集中培训基地。下一步,杜生忠想和当地武术协会取得联系,争取组建一支能掌握马皮舞技艺的固定队伍,力争将这项绝技传承下去,并让更多的人了解杜氏家族“团结和睦,共享太平”的祖训。
“随着城市文化艺术种类增多,马皮舞的观众群体日渐萎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就是跟我练的一些徒弟也只是学了表面的简单东西,弄不清其中的很多奥秘。再说,以前马皮舞非常神秘,族里规定不能外传。可现在,我眼睁睁看着它就要丢了,拜托你们帮我宣传一下,无论是哪儿的人,只要他愿意学,我就愿意免费把全套技艺传给他。”采访结束时,杜生忠拉着记者的手,凝重的神情里满是急切的托付。【原标题:马皮舞:独特的民间舞蹈】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新乡网 2012-03-09 作者: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