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汴绣人成就“针境界”

2013/11/16 15:16:35 点击数: 【字体:


汴绣人成就“针境界”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目前是汴绣发展的最好时期。在开封,除开封汴绣厂外,还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刺绣厂和作坊,绣女有数千人。图为开封一汴绣厂生产车间。

  三国时期吴国丞相赵达的妹妹巧思无双,人称之为赵夫人。她以“三绝”著称,能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号为“机绝”;又于方帛之上,绣五岳列国地形,号为“针绝”;还以胶续丝发做轻幔,号为“丝绝”。她是刺绣史上第一个大师级人物,能织能画能绣能设计,堪称全能型人才,可惜作品没有流传。

  明代的韩希孟是另一个传奇人物。她极力追求绘画效果,以名家手笔为蓝本绣画,深得名家笔意,画绣水乳交融。书画家董其昌为韩希孟的绝技惊叹:“此非人力也!”遂称其为“针圣”。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韩希孟的仿宋元名迹册页绣画10余幅,其中《洗马图》中雄健的白马以顾绣最擅长的擞和针顺其肌肉的纹理绣成,逼真写实。韩希孟被载入不列颠大百科全书,成为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古代刺绣女工艺家。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正是在顾绣基础上发展而来。

  2006年9月下旬,我在开封一家汴绣厂里徘徊,宽敞的工作室内,素雅的窗帘弱化了午后的阳光。一溜溜低垂的日光灯管下,长长的工作案上紧绷着缎面绣品,绣女们对面而坐,压板(绣花时绣女搁放手肘,以免污或伤了绣品的窄木板)上贴着刘德华、F4和周杰伦的小画片。绣架上一团团丝线旁,放着一部收音机,里头正放着时下大火的歌曲《北京一夜》。她们低头安静地工作,不时有轻轻的谈笑。一个绣女打开一幅完工的《簪花仕女图》给我看:半截眉毛的仕女体态丰腴,红色的裙子上用金银线绣出一个个团花,裙上笼着一层乳白色轻纱,轻纱上有一条深赭石色飘带,三层衣饰,层次感极为明晰。

  这个工作室的主任叫刘飞,是个有8年工龄的绣女。她要教我学绣,带我走到角落里支着的一个绷子前,绷子上画了几条8~10厘米长的直线,刘飞说:“你就绣这条线。”10分钟后,我用悠针绣好了这条线。应该是一针压一针笔直无线痕的直线,我绣出星星光芒的效果。很庆幸自己没生在古代,那时候,这可是衡量女人贤能与否的重要标准,不然的话连老公也找不着。

  刘飞说,单是学刺绣基本功,就需要两三年。

  一部刺绣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针法的发展史。艺人的传承也多讲针法的传承。有无数绣女,耗尽终生,俯在绣绷上,用上百种针法,创造出一个“针境界”。

  杜秀芬

  河南第一个刺绣“工美大师”

  71岁的杜秀芬,慈眉善目,她“国保”级的双手保养得并不好,圆胖的手指,蓄了短短的指甲。坐在开封西区自家客厅里,她为我示范绣艺时,那双手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根细细的蚕丝线,杜秀芬用指甲轻轻一劈,一分二,再劈为四,再劈为八,一直劈成四十多股线,最细时可劈成四十八分之一,令人眼花缭乱。杜秀芬的绣花针装在一支眼药膏大小的针筒里,共分12号。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拈起最细的12号针,两头只露了个头尾。还有绣线,从B1到B1440,有1440种变化极微妙的不同色彩。这些就是杜秀芬的武器了。

  杜秀芬家的阳台上架着长长的绣架,正在绣制的是一幅《清明上河图》。她23岁时,参与第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绣制,这是她毕生难忘的经历。从23岁到71岁,她一直没有丢下绣花针,因用眼过度,38岁就带上了老花镜,此后度数不断加深。“她是汴绣界令人尊重的老大姐,第一个获得‘河南省刺绣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我搞汴绣针法研究时,实物也是她绣制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开封汴绣元老级人物王少卿先生说。

  1990年,到北京参加亚运会的文莱亲王,在亚运会购物中心看到汴绣精品《百骏图》,百骏百态,或奔驰,或嬉戏,或舔驹,或涉渡,亲王被打动了,当即萌发了要为其哥哥——文莱国王绣一幅肖像的念头。

  当时,开封汴绣厂把活接了下来,请已退休的杜秀芬出山,专门绣国王的面部。杜秀芬说:“我戴着300度的眼镜,每天工作八小时,一个面部绣了三个半月。头像用了上百种线色,一根针里穿三色线四色线,像油画调色一样,把颜色调出来再绣。”

  由三位最优秀的美术设计师设计、十六位最优秀的绣工完成的这幅作品,创造了单幅汴绣成交最高金额6万美元,同时也开创了汴绣人物肖像走向世界的先例。之后,汴绣创作了多幅人物肖像。

  杜秀芬自言,绣得最难的作品是“三异绣”。“三异绣”是双面绣的一种,其特点是正反两面人物不同花色不同图案不同。

  杜秀芬40岁时,花费半年时间绣了一幅“三异绣碧波仙子”,在薄如纸的透光单面纱上,一面是活蹦乱跳的大鲤鱼,一面是婀娜多姿的美仙女。

  王素花

  走上天安门观礼台的汴绣人

  新鲜出炉的河南省首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王素花,是个精明能干的老太太,70岁的人了,眼睛清亮,行动灵便。

  1959年,王素花和姐妹们一起绣制了第一幅《清明上河图》。同年10月,漂亮的王素花被选中进京送画,走上了天安门观礼台。47年后,王素花说:“人如海,花如潮,看到毛主席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群众挥手致意,真是激动得没法形容。我是个农村姑娘,原想着能穿双好看的扎花鞋、枕个漂亮的枕头就心满意足了,做梦也没想到能带着汴绣进京见到毛主席。”

  王素花是河南封丘县人,1957年进开封汴绣厂工作,历任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1990年,王素花退休后,创办了自己的刺绣厂,规模在开封是数得着的。

  王素花传艺有个规矩,先从培养自己的家人做起,三个儿媳妇都是她的徒弟,现在都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了。三儿媳嫁过来之前不会刺绣,而且个性活泼“坐不住”,老太太对三儿子下了死命令:“她啥时学会绣《清明上河图》,啥时候才让你们结婚。”为了娶媳妇,三儿子对王素花说:“妈,她笨,还是我先学吧,学会再教她。”粗胳膊大手的三儿子浑身冒汗地学绣,到底教会了媳妇。

  就这么着,十几年间,王素花的厂先后培养出近千名汴绣工人。王素花带领她们,推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2002年,她们的多幅名画刺绣获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5年,刺绣《百鸟朝凤图》获“中原文化上海行——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珍品”展览会“金奖”。

  1995年,经营有方的王素花与美国一家公司,在芝加哥举办了一次商品展销活动,大获成功。2006年9月注重宣传和打造个人品牌的王素花,为赴澳大利亚演出的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摄制组绣制了100幅汴绣纪念品。

  叩问汴绣的明天

  2006年3月22日,普京访问少林寺,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赠送他一件汴绣《少林武僧习武图》,这件为普京特制、包含河南浓郁特色的汴绣出自开封汴绣厂。该绣品“既充分体现了河南厚重的文化艺术,也是开封汴绣艺术的一次展示”。

  同这种光芒四射的时刻形成对比的,是外地人在开封街头的迷茫

  追问:“哪儿能买到真汴绣?”

  一个外地游客到开封,买到的汴绣十有八九是假货。业内人士称:“开封市面上的汴绣,80%是低档的苏绣。”记者在开封街头对出租车司机做了随机调查,他们的结论是:要买真货,只能去有数的几个厂子里。

  位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号称有“十万绣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苏绣私人商家,以“中国同行业第一,全国价格最低”为旗号,将质次价廉的低档“苏绣”打入开封,假冒汴绣销售,既侵占了汴绣的市场,也损害了汴绣的声誉。开封汴绣厂一位领导曾在市政府的座谈会上愤怒斥责:“如果把天津狗不理包子拿到开封第一楼卖,那还要第一楼的灌汤包子做什么?”

  如今在开封,苏绣假冒汴绣已不是秘密。正规厂家生产的汴绣,平、齐、光、亮、顺,做工精细,费时费工,成本高。来自苏州农村的所谓“苏绣”,做工粗糙,价格低廉,但外行人难以区分,很有市场。

  这种市场状况,存在一个价格评判的问题,买卖双方都有问题。在开封御街的一家汴绣店里,店主明白地告诉我:“好多顾客认价钱不认品质,同样一幅《虹桥》,四丝的(一根丝线的四分之一粗)便宜,好卖。六丝的(一根丝线的六分之一粗,工艺更精美)贵,没人买。这逼得我们只能卖便宜货,苏绣便宜,就卖苏绣。”

  著名作家、民俗学家孟宪明先生说:“苏绣假冒汴绣,一方面败坏了汴绣的名誉,一方面也扩大了汴绣的市场。它能以低价倾销的方式进入,证明了市场巨大的潜在吸纳力,汴绣人要做的是,一边要高喊打假,一边要努力宣传自己,努力生长自己。”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多数汴绣从业者认为,“目前是汴绣发展的最好时期”。

  的确,在此次记者走访的开封四种民艺中,汴绣是活得最滋润最成气候和规模的。除了“领军人物”开封汴绣厂外,还有上百家大小刺绣厂和作坊,绣女有数千人。对它发展的不满多半是和四大名绣相比较而来的,开封人都盼望着汴绣能做得更好一些。

  有一个关于苏绣的经典案例:十多年前,台湾明基集团的高官潘正兴在苏州看了异型异色异针法的双面绣,便被刺绣丰厚的文化内涵打动了他,他感到苏州人可以把苏绣做得精细如斯,那么先进的IT产业还有什么不能做呢?

  于是,明基落户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并带来一批配套商。以此发端,台湾近九成的高科技厂商都感染了“苏州热”,在苏州一地投资IT近百亿美元。

  苏绣改变了苏州的命运,这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曾评说此事:“遗产照亮未来,文化引领和有力地助推着经济的发展,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水是苏州的灵魂,从精神形态上面来说,文化才是真正的苏州之魂。”

  这也成为“软力量”的绝好范例。汴绣,你何时能够彰显出你的“软力量”?【原标题:汴绣人成就“针境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6-11-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