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袁世凯“行宫”到底该不该重修

2012/6/27 10:20:15 点击数: 【字体: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分别批准了项城市关于维修袁世凯旧居的保护规划和维修方案,但修缮工作一直没有付诸实施。直到2006年年底,维修保护工程才正式启动。
      
    袁世凯出生在河南省项城市,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的袁氏旧居位于该市东南17公里处的袁寨村,是一座典型的晚清“防御寨堡”型庄园建筑,因其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时期,袁氏旧居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当年院内保留的一些颁赐给袁氏家族的满清圣旨,全被付之一炬,而城墙、炮楼以及53座房子相继被拆除。如今的袁氏旧宅已破败不堪,被保留下来的13座建筑有的漏雨,有的墙歪,有的摇摇欲坠,濒临倒塌。近年来文物部门虽然多次采取加固保护措施,但整个宅院的破败状况没有多大改观,***归来的袁氏后人和许多旅游者对此颇有微词。为此,2004年和2005年,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分别批准了项城市关于维修袁世凯旧居的保护规划和维修方案,但修缮工作一直没有付诸实施。直到2006年年底,维修保护工程才正式启动。项城市计划在维修保护的同时,把袁氏旧居建设成豫东民俗研究基地、近代“防御寨堡”研究基地、袁氏家族研究基地、中国近代史教育基地等。同时按照“恢复原貌,丰富内涵,完善服务,塑造精品”的思路,将其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文物旅游景点。然而消息一经发布,就引来了强烈反响。


    为卖国贼修旧居?

    一些学者认为,抛弃历史反面人物是另一种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对宝贵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项城对袁氏旧居维修保护的认识基础是:开放思维,搁置争议,物人分离,警示后代。
        
    反对者认为此举有为袁世凯“翻案”的嫌疑,“为一个卖国贼修缮旧居,动机何在?”认为为窃国者重修故居是一种耻辱,这种大规模维修有褒扬色彩,会造成现代人对历史认知的混乱。还有人指责政府投入巨资维修和保护袁世凯旧居,并非真的就是希望从文化意义上保护这种“特殊的历史遗存”,倒是企图借助这个“特殊名人”来创建一处旅游景点,以求“发旅游财”而已。一位郑州市民就这样告诉记者:泱泱大国,值得纪念的东西太多了。作为历史遗迹,该修缮的自然要修缮,我们只是质疑当地政府是否有必要花如此大手笔来重修,甚至鼓励全市人民募捐,或许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当地多出一个旅游景点来“圈钱”吧!
        
    而赞成者认为此举体现出现代社会对历史人物应有的尊重,修复袁氏旧居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为袁世凯“翻案”,更不是为其“歌功颂德”。认为袁世凯本人和旧居应当分别来看,不应该连他居住过的地方也要打入“死牢”,让这些有特色的建筑“雨打风吹去”殊为不妥。有人指出,满清入关时也曾一路屠城,难道因此就要把清朝皇帝居住过的故宫一把火烧掉吗?若如此,不仅故宫要拆除,历史上的一切沾染了剥削者、卖国者印记的文物,都应该被毁灭。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恐怕我们的历史将变成一片空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从事文物工作的大多数学者则支持修缮。而这场修缮引起的“风波”让袁世凯等传统史观中的反面人物以一种新的视角进入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他们在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资源的深层思考。在中国历史上,像袁世凯一样的反面历史人物很多,他们本身或自身遗留下来的遗迹都有重要的历史考证价值。但是,面对历史的定位,这些资源以前大都被遗弃,不少人的故居正由于各种原因悄无声息地消亡。一些学者认为,抛弃历史反面人物是另一种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对宝贵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孙英民认为:“对文物本体的抢救不能停。修缮是从文物本体的保护角度考虑的,是基于其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并不涉及政治因素,保护文物与宣传个人是两码事。袁世凯旧居既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就应该履行职责,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古建筑倒塌在我们面前。”项城市文化局副局长秦涛说:“对袁世凯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去评说。项城对袁氏旧居维修保护的认识基础是:开放思维,搁置争议,物人分离,警示后代,保护利用并重,既不‘歌功颂德’,也不‘恨乌及屋’。”“争议是意料之中的事,现在看来,通过争议人们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越来越理性了,对袁世凯的认识也越来越客观了,”他说,“过去因为对袁世凯历史评价的敏感,项城曾失去了好几次维修开发袁氏旧居的机遇,而此次能付诸行动,也是基于这种认识上的宽容和大环境的变化。
       
    湖南学者吕义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重修袁世凯旧居,提供了另一种观察历史人物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中国人突破“非此即彼”“成王败寇”的“一元历史观”,树立一种更为理性、更为健康、更为包容的多元历史观,更有助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在‘主流价值观’面前,与它有关的不同类型乃至截然对立的历史人物,仍然能够有其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诠释,并可以‘民间记忆’的方式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展现出来。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其人民日益走向成熟、充满高度自信的有力佐证呢。”吕义国说。
  
    ■相 关

    占地270亩的袁氏旧宅
    
    袁氏旧居,位于项城市东南17公里王明口镇袁寨。1858年项城邻县捻军四起,为避捻军,袁氏家族奠基人袁甲三(钦差大臣漕运总督)以巨资购买明末官宦世家石氏后裔的庄园,后因建寨御敌出名,改为袁寨。整个庄园建筑面积占地270亩,有兵营、学校、花园、住宅。居住面积50余亩,楼瓦房66座、500余间。设计布局:由外向内深掘三道寨河,第二道寨河内,砖砌方形寨墙,四角各耸一座两层炮楼,寨墙四周各墙垛分置一门土炮。墙高7米,南北长1800米,外寨河内,设东西寨门,门外木制吊桥高悬。内寨河环绕住宅防卫森严。
         
    袁世凯“行宫”,又名“福”字院(鸟瞰为“福”字),位于项城市区内十字街口,偏南路西,现为项城市博物馆所在地。这是一组具有浓郁中华古文化底蕴的建筑群,此房是袁世凯的同族堂弟袁世钧出资建造。“行宫”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民国六年(1917年)竣工,原有楼房99间,建筑布局坐西向东,依五行生克,设“兑”主,开“艮”门。土金相生,阴阳相抱在横轴线上对称布局为中、左、右三组并列院落组群,每组院落皆有前中后三节四合院,组群整体形若“福”字。左右二院落已于1982年城镇规划中扒掉,大门楼在修项城南大街中拆除。现存只有中组院落,中后二阶院落是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分别由垂花门、客厅、主楼、前厅等建筑组成,现已全部修葺一新。
      
    袁世凯“行宫”原名“帅府”,1907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晋升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兼会办大臣。1915年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称“洪宪皇帝”,“帅府”易名“行宫”。
      
    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死去。袁世凯“行宫”于1917年落成,袁世凯活着时未曾回来居住过。
        
    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袁氏家产被抄,家人流散,袁氏“望族”破灭。解放后“行宫”收归国有,先后作为淮阳专署项城粮库、项城县政府、文教局、宣传站等,现为项城市博物馆所在地。1984年县人民政府公布袁世凯“行宫”作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拟定为河南省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原标题:袁世凯“行宫”到底该不该重修)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2007-03-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