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的老红军罗名榜,如今再次戴上红军帽心情格外激动。
如今,新县人民悠闲地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
群山拱卫中,美丽的西山脱颖而出,用拔地而起的巨石,营造出坚毅沉默的硬汉子的形象;小潢河潺潺北流,奔往淮河,沿岸秀美如画——在美丽的大别山沿线,除了新县,再找不出第二个这样个性独特的县城——河南省第一个捧回“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城市。
在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个像新县这样牺牲巨大的革命老区:1934年前后,总人口不到10万人的新县,为革命牺牲了5.5万多人。很多村庄,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全县正式在册革命烈士1.2万人。英勇的新县儿女,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整个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吴焕先、王树声、徐海涛、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等共和国的重要缔造人,都曾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穿过枪林弹雨的新县汉子,用铮铮铁骨和革命豪情,为共和国的成立做出巨大贡献,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使新县成为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更多没留下名字的新县人,先后参与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打响黄麻起义的枪声,建立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成立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此后,他们中的主力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少数战士在刘铭榜的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直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31年2月10日,在徐向前、王树声的指挥下,红十师三十团攻克大别山要地新集镇。随后,鄂豫皖苏区党政军首脑机关迁此,设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军委、红四方面军总部等重要机关,成为鄂豫皖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新县,旧中国几千年历史上默默无闻的鄂豫皖边地,成为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革命圣地。
中国本无新县。1932年10月,蒋介石政府为了便于控制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对付革命力量,以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为县治,将原属光山县和湖北麻城、黄安的部分地区划过来,设立经扶县。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新集。同年12月,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
当地人自豪地说:在新县,随便抓一把土,都能拧出烈士的鲜血;任意一个山岭村落,都记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首府革命烈士陵园、鄂豫皖首府博物馆、许世友将军墓、郑维山将军石、箭河革命旧址群,等等,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迄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40多个单位和高等院校在新县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1年,新县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令人尊敬的是,新县的革命传人,没有躺在上一代人的功劳簿上。改革开放以来,他们锐意创新,走出国门,开始经济和社会建设新的长征。“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连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名县”等一个又一个桂冠,见证了新县人的智慧,书写了新县奇迹。
今天,我们看到的新县,美丽富饶,宁静祥和;我们结识的新县人,忠厚诚实,勤劳进取。(原标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