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以来,河南信阳凭借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茶品牌优势,成功举办了15届中国信阳茶文化节。
聚焦茶文化
信阳历届茶叶节都在细节上做足"文章",通过组织招商引资、茶叶展销、经贸、旅游、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茶文化节带来更多的创新,且每届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仅15届茶叶节(茶文化节)期间的商品贸易成交额就累计达98.47亿元(包括合同成交和现货成交额),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919项,共计总投资金额为346.82亿元人民币。这些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而且为信阳经济发展增添了充足的后劲。
信阳产茶的历史久、环境好、品质优。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全国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以光州(今光山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市)、舒州次……"北宋时苏东坡称,"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为1134.7毫米,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因此生产出来的信阳毛尖香高味爽。如此,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88年,龙潭牌信阳毛尖获中国首次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龙潭牌信阳毛尖又获国家质量金奖。"正因为如此,我们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连续举办了15届信阳茶文化节。"有关人员说。
有关茶道专家称,纵观信阳毛尖生产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信阳毛尖发展的核心是要抓好茶叶单产质量和效益的持续提高,尽快实现茶树良种化,积极改造低产茶园,稳步发展高标准新式茶园,严格标准、精心采制茶叶,向机械化进军。也可试行搞局部茶山特区,积极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加快综合开发,繁荣茶乡。
背景材料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跨江淮,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游,东与安徽毗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有人称,"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信阳地处南北文化的结合部,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呈现出豫风楚韵的独有特色。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保存着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20多处。历史学家司马光就诞生在这里,相传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及子路问津处就在信阳。
从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来看,信阳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已探明矿产地178处,其中大型矿11处,特别是非金属矿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上天梯非金属矿为亚洲第一大非金属矿,总储量7.3亿吨,其中珍珠岩储量1.2亿吨,占全国储量的50%以上;膨润土储量5亿吨,居河南省首位;沸石储量5600万吨。另外,农林牧产品资源也很丰富,水稻、油菜、板栗、银杏、茶叶年产量均居河南省之首,特别是信阳毛尖饮誉海内外,屡获国内、国际金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目前,全市有茶园100万亩,其中可开采的65万亩, 年产干茶2000万公斤;8个产茶县区的108个乡镇种茶,有21个万亩茶乡,千亩茶叶专业村达80多个。
很多人认为信阳是个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地方。它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在信阳有很多群众戏称,"有山就有树,有水就有城,山水相映成趣。"从很多旅游资料上可以看到,信阳有多处融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有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齐名的全国四大避暑胜地鸡公山;有水面比西湖大70多倍的南湾湖;有全国独一无二僧尼同寺的灵山寺;有天然温泉疗养胜地汤泉池;还有精忠报国、极富传奇色彩的许世友将军之墓。游客们称,进入信阳,是车在山间走,人在画中游。(原标题:信阳特色旅游"茶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