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瓷:紫口铁足 绝响天下
2012/6/15 15:47:4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11月22日,在地处南京巷的北宋官瓷居德堂,中国“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北京故宫)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开封市工艺美术实验厂厂长兼“北宋官瓷”试验组组长高菊德先生谈起北宋官瓷,如数家珍,讲述了北宋官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旷世神采。
宋代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许多专家说宋是“瓷的时代”,宋代陶瓷是工艺美术史上为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而“宋代五大名窑”,官窑居首。
北宋宣和年间,艺术修养极高的宋徽宗不满于贡御瓷器的瑕疵,便在宫中自置窑烧造瓷器,故名官窑。官窑由宋徽宗亲自设计、指挥烧制,开创了一个陶瓷烧制的官窑时代,成为后世陶瓷官窑制度的典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宋徽宗以举国之力,荟萃无数名家,不计成本烧制出的官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成就了陶瓷史上的一个绝唱。官窑烧制的官瓷,制作特别精良,用料极为考究,有“官窑瓷器玉为泥”之誉。官瓷将精美绝伦的青瓷技艺与典雅庄重的宫廷艺术融为一体,造型多取自商、周、秦、汉时青铜器、玉器,紫口铁足,清籁幽韵,趣雅拔俗,气度不凡。
官瓷釉色以青为主,有天青、翠青、粉青、月下白、大绿诸色,莹润如美玉、似凝脂。
在《中国陶瓷史》中,专家这样描述:“北宋官瓷是浑体一色的青瓷,不涂不绘,不雕不琢,不嵌不镶,充分地将平淡、简易、含蓄蕴含在瓷器之中,从这种纯粹、朴素的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
官瓷制作工艺复杂,烧造难度极大,成品率极低,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一件精美的器物常常要烧造几窑甚至十几窑才能获得,其余的全部销毁,概不外传。
官窑是皇家御窑,制作品专供皇室,当朝权贵求之亦不得,故有“家有万贯,不如官瓷一片”之说。
可惜官窑好景不长,1125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官窑亦被毁。一代名窑仅仅存世18年。由于官瓷严禁流入民间,传世品极少。清代学者刘浏在《陶雅》中就写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
仿品釉色如玉、风格逼真 可与传世品相媲美
北宋官窑存世极短,技术高难,产量极少,官窑的毁弃,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的遗憾。北宋以后,历代王朝都对北宋官瓷有仿制,但罕有佳作。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世纪80年代。“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定、汝、哥、钧窑址以及南宋官窑窑址先后发现,烧制工艺相继恢复。但是北宋官窑窑址仍未找到,文献记载很少,传世品更是罕见,仿制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为了恢复北宋官瓷“国宝级”的烧制工艺,使失传近千年的艺术瑰宝重现人间,1981年,汴梁市工艺美术实验厂在当时的国家经委、轻工业部等部门的资助下,开始了仿北宋官瓷的恢复试制工作。时任汴梁市工艺美术实验厂厂长的著名工艺美术师高菊德,兼任“北宋官瓷”试验组组长。
为恢复北宋官瓷,高菊德与同事广泛搜集官瓷的有关文字资料和实物残片,走访国内权威的古陶瓷专家,试验了近200种坯胎、釉面配方,进行了几万个数据的精密计算,烧制100余次,终于在1984年试验成功,烧出了一批仿北宋官瓷精品。(原标题:北宋官瓷:紫口铁足 绝响天下)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