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汴京灯笼张”留给后人的财富

2012/6/15 16:18:44 点击数: 【字体:

  
    理事厅街一栋两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门前,两个硕大的红灯笼高高悬起,仿古门窗上雕刻着精细的花纹,“汴京灯笼张博物馆”的匾牌高高地挂在二楼之上。“博物馆建好了,了却了父亲生前多年的心愿。遗憾的是父亲只是看到了图纸,没来得及看上一眼这座博物馆就匆匆走了。”望着忙活了半年多才装修好的博物馆,张金汉的儿子、今年40岁的张俊涛百感交集。他说:“建好博物馆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 “汴京灯笼张”为清末艺人张太全的绝技,传承到张金汉手里已是第六代。为了传承好这门技艺,张金汉毫不保留地将祖传技艺手把手地传给了下一代——他的儿子张俊涛夫妇和女儿张俊丽夫妇。2007年,长年致力于彩灯扎制的张金汉感到浑身乏力,食欲不振,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胆管癌。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一边治疗一边工作,写了多年的《中华彩灯大全》书稿也一直没有放下。2010年9月9日,他带着对彩灯艺术的眷恋和对建设彩灯博物馆的心愿离开了人世。
    
    父亲的匆匆离世,让张俊涛和全家人感到悲痛,但当他想到已经绘就的图纸,想到父亲临终前那期待的眼神,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他开始筹资对他祖上居住的这座小院开始改造:打墙、开窗、修整地坪、装饰门窗、定做楼梯、安装屋顶……
    
    如今,在他的故居原址上,一座两层楼耸立在人们面前,古色古香的设计风格,让这座小院显得格外雅致。院内的水池里,种着片片睡莲,锦鲤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来游去,那是张金汉老人准备放置河灯的地方。在张金汉生前居住的那间屋子里,如今摆放着他生前亲手做成的千手千眼佛大型彩灯。在二楼西侧的过道上,放着一张大木桌子,上面展示着滚球灯等一些几近失传的彩灯。在二楼南边的一间大屋子里,屋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张金汉老人生前扎制的灯笼,7个不同类型的人物脸谱挂在墙上,那是张金汉老人于2000年前后做成的京剧脸谱灯。
     
    令人瞩目的是张家祖上传下来的木版,它们是用于印制彩灯图案的。张俊涛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木版,祖上共传下100多块,如今这些木版还都能用上。木版上面,雕刻有蝴蝶、金鱼、梅花等图案。在靠近东墙的地方,展示的是微型佛灯,其中有佛教八吉祥,那是张金汉老人在1995年前后做成的,上面扎满了密密麻麻的针眼,还有水月观音、欢喜佛、弥勒佛……更让人称道的是一件名为“花开见佛”的彩灯,随着莲花的开合,莲花之上的微型佛就会笑面观众。
      
    万眼萝灯是张金汉先生继承先人手艺制作出的一种彩灯。这种灯没有骨架,全凭纸张本身的相互支撑形成的张力。还有仿照一种名叫蒺藜的植物设计成的彩灯,取“吉利”之意,也是这种没有骨架的灯。这些无骨花灯中的“无骨”,取“五谷丰登”之意。
      
    对于这座灯笼博物馆的构造,张俊涛介绍说:“这座博物馆共分为3个部分,一是作品展示,二是图文介绍,三是现场操作演示。希望让后人了解到彩灯制作技艺及流程的同时,也能够给后人留下精神财富。”张俊涛说,父亲生前经常对他说,他的爷爷一代弟兄好几人都做彩灯,到了他这一代,就只剩他一人在做了,不传下来真是可惜了。父亲还常嘱咐家人:“作为‘汴京灯笼张’,这是咱自己家家传的手艺活儿,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后,这就不光是咱家的事了,那是国家的事了,咱有义务将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原标题:“汴京灯笼张”留给后人的财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开封日报 2011-7-8 作者:田宏杰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