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国家蜂蜜标准正式实施 货架上大多是老产品
2013/3/2 17:35:0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据河南商报报道:本月20日起,卫生部公布的新的国家蜂蜜标准正式实施。
遗憾的是,“新国标”虽然已经“上台”,郑州超市大多还是“老产品”。
新国标
增加了蜂蜜定义
特别控制蜂蜜中的糖含量
本月20日起,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蜂蜜新国标正式实施。
该标准与2005年的老标准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增加了蜂蜜的定义,将原料要求改为蜜源要求,修改了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增加了污染物限量、兽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限量等。
新国标规定,蜂蜜是天然物质,经过化学工艺加工的,只能称为“蜂蜜制品”,不能称为“蜂蜜”。
此外,新国际还明确提到,100克蜂蜜中至少应含有60克果糖和葡萄糖。桉树蜂蜜、柑橘蜂蜜、紫苜蓿蜂蜜、荔枝蜂蜜和野桂花蜂蜜的蔗糖含量要小于或等于10克/100克,其他蜂蜜则要求小于或等于5克/100克。
有专家称,这一条可以被解读为“针对市面上有些蜂蜜蔗糖含量过高的问题”而设置的。
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真正的蜂蜜不应该是直甜的,应该有淡淡的花香味,后味还带一点酸。“限制含糖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打击掺糖量较高的假蜂蜜。”
市场反应
货架上大多是老产品
自称“蜂蜜制品”的很罕见
新国标的出台,对于蜂产品行业会带来多大影响?
“没有太大影响。”河南养蜂业协会副会长何昕说,经过化学加工的制品只能称为“蜂蜜制品”,这在之前的标准中就有涉及。
国家标准委曾于2006年2月底提出《关于蜂蜜制品名称标注的意见》,其中规定:蜂蜜制品的名称,应该在蜂蜜或蜜的前面加上“调制”或“调配”,在后面加上膏、浆、液、剂等字眼。不过,这一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20日实行新国标的当天,记者也走访了郑州多家大小超市。发现大多蜂产品还是以“蜂蜜”或“槐花蜜”、“蜜”等自称,少有企业说自己的产品是“蜂蜜制品”。
超市货架上,大多蜂产品执行的依然是GB18796-2005标准,也就是说执行新国标的蜂蜜尚未上架。
不少蜂产品企业表示,这是因为国家政策出台后往往会有一个新老过渡期。等到消费者手里,往往就是几个月后了。
一种说法
假蜂蜜照样能通过检测新国标确实“不给力”
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使用糖精、香精等添加剂制作人造蜂蜜。更有专业造假者,使用大米糖浆、玉米糖浆、甜菜糖浆等材料造假。此次发布的新国标中,对于如何检测大米糖浆却只字未提。
有人在网上发帖说,对常规用于蜂蜜出口的真实性检测项目如TLC、碳同位素、外来酶和SM-R,在最新公布的蜂蜜国标中竟然无一列入,只检测一项碳四植物糖,假蜂蜜基本上可以通过检测。这一说法是否可信?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蜂产品研究室主任许喜兰说,按照新国标,确实不好检测出蜂蜜中是否掺有大米糖浆。因为这需要非常前沿的技术,目前我们国家只有两个地方有这种检验能力。
“只有秦皇岛和南京这两个地方可以检验!”何昕说,这两个地方主要服务出口企业。“不过,用碳同位素法来检测,相对来说也比较准确。”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王竹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想用新国标来打击假蜂蜜的嚣张气焰还存在很多困难。
因为作假、掺假、制假现在非常复杂,越来越多的手段你很难事先来规范它,检测到它。
他认为,卫生部应把这项工作做成一个黑名单加以防范。
行业形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出口量锐减至往年一半
虽然蜂产品行业被称为“甜蜜的事业”,今年蜂产品企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何昕说,长期以来因为造假者猖獗,造成真蜂蜜的价格一直上不去。不少人对我们行业也有一种误读,好像造假、掺假就是蜂业的一种潜规则。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真正的蜂农一年四季到处寻找蜜源。冬天还要跑到南方去打蜜,哪有工夫造假?”
“正规企业对于蜂蜜的收购也有多道程序,有的甚至还使用日本、欧盟的检测标准。”
本身日子就不好过,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购买力减弱,今年河南蜂蜜的出口量呈直线下降。
“往年,河南出口到国外的蜂蜜最多的时候有16000吨,今年估计减少一半,也就几千吨。”何昕说。
“除了金融危机,东北、云贵等产蜜区的干旱致使蜂蜜产量减少,也影响了今年的出口。”一业内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原文时间:201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