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特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小香菇风光泌阳人

2012/8/14 9:00:17 点击数: 【字体:

小香菇风光泌阳人
花菇成为菇农的金宝宝

小香菇风光泌阳人
花菇成为菇农的金宝宝

    对于中国人来说,能出国工作赚洋人的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而没有文凭没有学历的农民被洋人请去“高薪供养起来”,更是件了不得的事。现在,泌阳就有一帮这样的农民,在国外做起了“教头”,有的甚至当上了“老板”,而让他们风光无限的竟是小小的香菇。泌阳农民背靠香菇,演绎了一出出的财富传奇。

    泌阳菇农海外抢手

    “他们的飞机轰鸣起飞的时候,我感到太自豪了,咱们中国农民也有牛的这一天。给洋人当师傅,痛快!”4月18日,当记者在驻马店市泌阳县采访时,提及前不久才将自己的几个徒弟送到国外当洋“教头”,泰山庙乡大乔庄村农民贾长林,兴奋地说个不停,脸上写满了自豪。

    贾长林是土生土长的泌阳农民,没有学历,靠着香菇,不但著书立说,写下了《小棚大袋立体花菇栽培技术》,还亲手把十几个农民徒弟送到了国外,当起了洋人的师傅,教洋人栽培香菇。想像着洋人在中国农民面前师傅长师傅短的叫,他又怎能不高兴?

    “咱泌阳的菇农在韩国可是稀罕得很,经我手送去的有两批,按合同第一批去的人早就到期了,可人家就不让走,硬是把他们留了下来,又续签了3个月的签证。生活条件嘛,那还用说,住的是‘三星级’,服装是‘量身’,上下班专车接送,不懂韩语不要紧,那边配专职翻译,就这样每人月薪还4000元。”贾长林炫耀起了他的农民徒弟的国外生活。

    泌阳县总工会主席庞长河,负责全县的劳务输出。他的感触更深,“这些年泌阳把香菇种植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靠‘泌阳模式’ 培养的香菇,深受国际专家好评,打出了国际名声,一些国家已经不满足单单进口中国泌阳的香菇了,要把泌阳种植香菇的农民请去,教他们技术。”

    庞长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泌阳已分三批向韩国输出了130名香菇种植能手,贾长林所在的村子就去了20名。

    香菇第一人加拿大成就大业

    泌阳菇农牛气十足,完全是因为一个泌阳农民之前推翻了香菇栽培教科书上的一条定律。

    这个农民叫祁建勋,他推翻了教科书上的“由于天气寒冷,袋料香菇种植不能过长江”的定律,把不能过长江种植的香菇移到了长江以北300公里的河南泌阳。

    泌阳县是河南贫困县之一,地处浅山丘陵区,却有着丰富的秸秆、灌木等菇业原料资源。

    1986年,24岁的祁建勋从电视上看到种香菇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便自发到福建学习栽培技术。回来后开始试验如何栽培才能使香菇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多次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最终创建了独特的泌阳种植模式,改变了香菇种植的格局。

    1996年,许多地方开出了诱人的条件,争抢祁建勋。

    当时的舞阳县县委书记给祁建勋承诺,要房子给房子,要职位给职位,家属安排到县里最好的单位,孩子安排到最好的学校,条件是只要他能到舞阳工作。

    当时的鲁山县开会决定,以10万元的年薪、县食用菌办公室主任的头衔礼聘祁建勋。

    当时的泌阳县委书记听到外地开出的条件后笑了:泌阳的金宝宝岂能让别人挖走?最后县里拍了板:破格提拔祁建勋为副科级干部,任县食用菌办公室主任、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主管全县的香菇推广工作。

    泌阳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吕继邦告诉记者,祁建勋现在已经移民到加拿大温哥华,在当地发展菇业,听说做得很大。

    不做御用者单干变成大老板

    一时间,泌阳香菇声名鹊起,国外纷纷进口。

    爱吃香菇的文莱国国王,几次吃下来,就偏爱上了泌阳香菇。2000年,文莱国国王出高薪将泌阳一位香菇种植高手康先照聘请了去,后者成了国王的御用种植者。

    “在文莱国的时候,康先照种植的香菇只供王宫食用,可风光了!国王给他配有专车、别墅和翻译,每月在文莱国和中国间飞来飞去,一年能赚几百万,比我们这些上班的强多了。”和康先照交往已久的吕继邦笑着说,语气中带着羡慕。

    其实,康先照所谓的在文莱国种植香菇,并不是他亲自去干活,而是运用自己的技术,去指导国王的工人种植,称得上是高级师傅了。

    这样优越的条件,康先照并没有指导多长时间。一年后,他辞了那份高薪工作,要利用自己学会的英语和摸透的国外行情,把家乡的香菇贩卖到国外。现在,康先照当起了老板,在国内外飞来飞去,把泌阳的香菇收购后,出口到欧美等国,开拓着国际市场。

    “花菇第一村”种植大户遍地

    从大袋小棚立体栽培的“泌阳模式”到“泌阳花菇,世界一绝”;从“中国花菇第一村”的赞誉到2002年国际香菇会议在泌阳召开……香菇不但使菇农个人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也改变着这个内陆小县的面貌。

    泌阳的香菇种植以该县泰山庙乡小乔庄村最早,也最为有名,因此被誉为“中国花菇第一村”。

    走进该村,只见道路整洁,楼房林立,整齐划一,家家房前屋后香菇大棚一个挨着一个。走近棚前一看,白嫩嫩、肥嘟嘟的香菇层层叠叠,或仰或卧,令人顿生爱怜。

    一位叫张秀兰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他们村家家户户种植的香菇都超过一万袋,每户每年光香菇收入都不下两万元,有些种植大户能收入十几万元。

    “我说这你可能不相信,不过你出门在街上走的时候注意看看街上跑的摩托,我们村家家都有摩托,就是到一里外办个事也不会走着去。”也许是看到记者疑惑的眼神,张秀兰出了个主意让记者去核实。

    事实上,记者一路在村里走来,看到来来往往全是骑摩托车的。

    香菇产业链七亿元年产值

    吕继邦则告诉记者,小乔庄村只是泌阳众多种植香菇村庄的一个缩影,靠着香菇,泌阳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泌阳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县乡村都成立了食用菌办公室,专门负责技术指导,成立龙头公司统一菌种生产、原料供应、资金调控、市场销售、技术管理的,带动千家万户掀起了香菇种植热潮,涌现了祁建勋、康先照等一大批种植大户和技术人才。

    泌阳县还出资2200万元,建起了一个封闭式、建筑面积达2.54万平方米、号称全国第一的“中国泌阳香菇市场”。这个市场每天发往国内外干鲜香菇30多吨,最高时超过100吨,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交易额突破百万元,在销售旺季,日交易额更是多达400万元。香菇市场的兴办,不仅解决了菇农个体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同时也带起了一大批香菇购销队伍和农民经纪人。据统计,泌阳现有10万人的香菇销售大军。正是泌阳香菇种植、包装、销售一体化的经营,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产品成为泌阳人开创致富道路的利器。

    据介绍,泌阳县每年种植香菇4000万袋,黑木耳5000万根,姬菇100万袋,白灵菇200万袋,发展专业村200多个,从业人员达30万人,年创产值7亿元以上。(线索提供

    吕继邦)

    [相关链接]

    “泌阳花菇甲天下”

    由于泌阳所产的花菇(香菇的极品)朵圆、肉厚、质细、色白,被誉为世界珍品。在1999年召开的云南世博会上,被评为世界金奖。随后,国际食用菌协会副主席张树庭和中国食用菌协会执行会长孟凯考察泌阳香菇,分别挥毫题辞:“泌阳花菇,世界一绝”、“泌阳花菇甲天下”。

    参观香菇村后,有感于所见所闻,

    张树庭欣然写诗一首,以表达内心激动之情:

    如果去看看他们今天过的生活/回想他们过去多年过着的生活/联想他们将来就要拥有的生活/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小小的生物——香菇/他们的生活品质将永远的改善了。

    香菇栽培之泌阳模式

    我国的香菇生产先后经历了“上海模式”(木屑压板法)、“古田模式”(菌筒栽培法),而祁建勋创立的大袋立体小棚种植香菇的“泌阳模式”,成功实现了南菇北移,被专家誉为中国香菇栽培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王向前)(原标题:小香菇风光泌阳人)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原文时间:2006-04-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