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花菇甲天下”。泌阳县地处河南中部浅山丘陵区,这里的农民利用农闲季节种植花菇,竟做出了一篇大文章:培育出了一个为人交口称道的花菇品牌,培育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花菇基地,培育出了泌阳县的一个支柱产业,甚至培育出了一批花菇技师,远渡重洋执教于海外。
1月9日,迎着料峭的寒风,记者到泌阳花菇种植大户泰山庙乡小乔村一探究竟。一路上,散布于农家房前屋后的一幢幢菇棚映入眼帘,正是收获的季节,菇农们或采摘或加工,一派繁忙的景象。
小乔村是泌阳最早发展香菇的村子之一。全村家家户户培植花菇,是河南省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全国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一个小村子一下拿了两项荣誉,记者不由得充满了兴趣。
一进村口,便见十多户老乡正忙着往小塑料袋里装填木屑。“这是装填代料,花菇就是用这些木屑培育出来的。”陪同的同志介绍说。这时一个庄稼汉子从旁边的花菇棚里钻了出来。“老马,记者采访你来了。”“欢迎,欢迎,我们最欢迎记者了,不是记者给我们写文章,谁知道俺们的花菇好呢?”老马很健谈:“我们现在是备春料,这些代料每天都要用,耽误不得,这不我把亲戚、邻居都请来帮忙了。”看到大家都忙,记者也拉过一把凳子,拿起塑料袋也装了起来:“来,来,老马,我们边干边聊,我也帮你装两袋。”用来装填代料的塑料袋不大,约有20厘米长,10厘米宽,木屑有些潮湿,看起来是淋过了水。“这是专门拌的料。代料生产对料的干湿度要求很高,太湿太干都不好,这要实践才能掌握。”记者注意到每个袋子装好之后都要插进一个小塑料管,再用绳子扎起来。“这可是俺们的发明。”老马说:“这袋子装好消过毒,把这塑料管去掉,然后再把菌种直接接种到这管子留下的眼里,这样菌丝便从料里面往外发,均匀、细密。”看得出泌阳人种植花菇真是动了一番脑筋。“我们现在装的是代料育种用的,发好菌到了春天把这些菌种剥离成小块,再接种到生产代料上,用来发菌出菇。”
记者看到路边堆的大编织袋足足有几十个,便问:“这些都是木屑吗?”“是呀,我们这儿香菇都已经产业化了,这些木屑我从木屑经营户那里买来的,有人专门收购边角废料打成木屑出售,过去我们这里的树砍伐以后树干用了材,枝枝杈杈也都烧了火,现在好了,这些也都成宝贝了!”
老马用来消毒代料的蒸锅就在路边支着,火旺旺地烧着,为了保温,老马在蒸锅上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老马自豪地说:“我是俺县第一个用锅炉蒸料的,原来用地锅一个冬季最多也就只能蒸4000袋—5000袋,蒸不过来,现在用上了锅炉,一下子提高了10倍,一个冬季蒸上40000袋—50000袋不成问题。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呀!”
“参观参观我的菇棚吧。”老马的院子很大,搭满了菇棚,“我们这儿是房三分院三分(占三分地),就这还不够用,我这一共搭了八个棚,这两年行情好,要是院子足够大,我还可以再弄几棚。”
老马的蘑菇棚是用竹竿搭的,长约10米,宽约3米,棚中用竹竿搭成十多层隔棚,中间留有一个过道,供人照料蘑菇。隔棚上满满的摆满了代料袋,大大小小地长满了花菇,大的足有手掌那么大,马兴彬的弟弟马兴亮正在采摘花菇:“这菇长得可快了,每天都能采一次。”他们采摘的花菇烘干后,由菇商们销到全国各地。
“采摘花菇得仔细,既要把花菇完整地采下来,又不能破坏了代料,要不就会影响下一茬出菇。”老马一边指导着记者采摘,一边说开了他的花菇经,“秋菇是从8月份开始培植,按农历也就是白露时节,早晚10天内为好,发菌要2个月,中间要翻袋、脱袋、打孔、透氧,工作量很大。到了菌丝发满菌袋转色后,便要把菌袋在水中浸泡一下催菇,然后可上架发菇了。发菇是个技术活,要掌握菇里的干湿度,还要掌握气温,湿度太低要开火加热,湿度高又要通风降湿,有时还要加大温度差,以便菇型好看,没有过硬的技术很难出好菇。10天左右花菇便可生长出来,第一茬菇持续60天左右,每次出菇后再次浸水催菇,可连续出菇四五次,一直到收麦季节气温高了,才停止出菇。”这样一算泌阳县农民在农闲季节便全忙在这上面了。
“老马你这一年种菇能收入多少钱?”“不多,七八万块吧。我的技术好,前年我到韩国当老师,管吃管住一个月人民币5000块钱工资,还没我在家收入高,不过想着去开开眼界,就去干了两年。”嗬,想不到我们的农民今天已经能出国当起老师来了。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这些年老马种菇体会最深的是一句老俗语“遍地是黄金,单等有福人”。现在得改成:“遍地是黄金,勤劳不负人”。老马弟兄四个全靠种花菇过上了好日子。老马一指他的二层小楼,“楼上楼下230多平方米,够用了。”言语间透着老马的满足,“前些年我们提出‘致富不忘国家,纳税百分之八’,1993年第一年缴税我主动缴税600元,俺致富不全靠国家的好政策吗?现在国家又一下子全免了我们的特产税,还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补贴,你说,国家这样支持我们致富,俺们能躺那睡大觉吗?农闲不能闲,闲了就对不起国家!”老马一席话说得记者都有些感动了。
马兴彬种香菇发了财,而相距小乔村不远的大乔村的乔宝富则是贩花菇发了家,确切地说乔宝富贩的不是花菇,而是发了菌的花菇代料袋。
乔宝富家紧邻公路,他的院子里堆满了从乡亲手里收购来的发好菌的花菇代料。“这些货都是用来出口的,人家一直催货!”说话间,一位被乔宝富称作翻译的东北人又来催验货了:“明天两个货柜车就到了,老乔你这货准备的怎么样了?”“一个货柜子可以装8000多袋,我们的货直接经青岛港口就出口了,到了目的地再催菇上架,这样就可以节约成本。”
泌阳花菇的红火,有赖于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培育,采访结束之际,泌阳县食用菌协会会长禹宗本告诉记者,泌阳县每年都会组织花菇培训班,24个乡镇巡回讲座,还组织专家技术服务社,一年一个气候条件,种菇也要随着有些调整,这样才能保障成袋率、出菇率。正是县里的重视和服务到位,现在全县种植户已达20万人,乡民们还发展了草菇、蘑菇、真姬菇等几十种蘑菇,每年仅蘑菇产业产值已达到6亿元。泌阳的蘑菇产业已美名远扬,很多地方向他们联系花菇栽培劳务输出,去年已向国外外派蘑菇栽培技术员20多人。
农闲人不闲,泌阳菇生金。愿泌阳蘑菇产业越做越大。(王伟)(原标题:农闲时节访农家:农闲人不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