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美食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百年老店:洛阳市新安县老王烫面角

2013/9/5 16:02:18 点击数: 【字体:


    新安县“老王烫面角”,为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名优小吃。自民国初年其第一代传人王金斗创业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新安“老王烫面角”的发展史,与近代陇海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关系。据其第三代传人王银拴(王老闷)从他家祖辈口传资料中得知:他的爷爷王金斗,祖籍宜阳丰李镇,后随父辈迁居新安。他和妻子金秀荣原来在城里开了个小饭店,后来看到铁路通车带来的新“商机”,就把小饭店搬到了车站附近,成为这里最早的饭店之一,而且生意做得特别好。当时铁路是单线,火车用的是蒸汽机车,过往列车都要在新安车站加水,停车时间较长。车上旅客及司乘人员大都要下车休息、就餐或购物,因而车站附近客商云集,其中餐饮类店铺及小摊贩很快发展到几十家。当时,生意最好的一家饭店主人就是王金斗。

    王家世代都是厨师,在长期的经营摸索中,把包子和水饺这两种食品合二为一,发明了烫面角。烫面角一上市,立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乘火车的过往旅客品尝后,人人交口称赞。一传十,十传百,“新安烫面角”美名远扬。当时曾有人写过一副对联:“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其名声之盛,可见一斑。

    “烫面角”很快成了饭店的名牌主食,而且生意越做越红,越做越大。于是新安火车站的各饭店竟相仿效,烫面角店铺很快发展到二三十家。但他们只是仿制其外表,并未得到王金斗的真传。王家生意之盛,无人能及。“老王烫面角”的名气越来越大,凡到新安县来的外地人,都要到王家饭店品尝一下。后来,王金斗把手艺传给其子王德法,王德法又传给儿子王老闷,一直流传至今。由于它是新安地方的名优特色食品,人们又习惯地称之为“新安烫面角”。

    新安老王烫面角制作精细,选料严格。主料为精粉、猪肉(选用前胛、后臀、肥瘦搭配);佐料为小磨香油、大葱、生姜、韭黄、白菜心、食盐、白糖、味精、料酒、酱油、五香粉等。制作时,先将精粉用开水烫和成块,切开放凉水,再重新揉匀;再将猪肉细剁成丁糊状,放入盆内,加入佐料,以肉汤原汁搅拌成馅;最后将面擀成圆片,包馅成角。合口时内侧平滑,外侧连续皱迭成八折,形成花边,起脊弧圆。角肚内凹外凸,造型别致,线条优美。包好后上笼清蒸,约15分钟即熟。蒸时,原来需在火篦上分装多个圆形小竹篦,每篦放烫面角10个,旋转排列成菊花状,蒸熟后带篦上桌,简直是件漂亮的工艺品。近年,随着铝工业的发展和供应量的不断增加,小竹篦已逐步改由铝制品所代替。

    顾名思义,烫面角使用的是特殊的烫面,故而蒸熟后面软皮紧,状如新月,皮薄如纸,色如琼玉,晶莹欲滴。食用时配以葱头、大蒜、香醋等佐料,口感极佳,鲜香不腻,味美可口,实为小吃中之上品。难怪百余年来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久传不衰。

“老王烫面角”,传承三代,历时百余年。

    第一代传人王金斗:生于清末年间,祖籍宜阳丰李镇,后迁居新安县城。民国初年与其爱人金秀荣首创“老王烫面角”字号。上世纪40年代末去世。

    第二代传人王德法(1926—1996):系王金斗之子,自幼随其父经营“老王烫面角”。建国后,一直任烫面角饭馆老板。1956年,响应政府关于“公司合营”号召,参加国营饮食服务公司,任该公司第六食堂经理,取消“老王烫面角”字号,但仍以经营烫面角为主食。1997年,县根据国家扶持地方特产的精神,又恢复“老王烫面角”字号。70年代曾代表新安县饮食界参加“河南省厨师大比武”,并留在郑州传授烫面角技术半个月。80年代,曾任县政协二、三届委员会委员。1996年病故。

    第三代传人王老闷(王银拴):系王德法三子,生于1950年1月。自幼随其父经营烫面角生意。其父去世后,接任县饮食服务公司第六食堂经理,并曾任县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76年曾参加洛阳地区“红案大赛”,获第三名。1986年获“河南省二级厨师”称号。他在继承烫面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长期以来,新安烫面角不仅在河南省,而且在全国不少地区以及海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少中央领导人,如李长春、李铁映、彭佩云、张万年、杨德志等,文艺界名人如侯宝林、马金凤、申凤梅等,以及部分港澳、台胞和国际友人来新安时,都曾品尝过新安烫面角,并得到一致好评。多年来,《洛阳日报》、《河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台对台广播节目、《中国食品报》、《中国烹饪》以及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都曾对新安烫面角进行过专题报道,从而使这一名优地方小吃名扬中外,走向世界。(原标题:洛阳市新安县老王烫面角)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洛阳市委统战部(2011-10-31)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小街锅贴平凡的美味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