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楚国“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次战绩就是救赵攻魏之战。先是,赵国被帮助卫国的齐魏联军打得大败,失掉了刚平、河东之地,中牟遭到围攻。次年(公元前381年),赵国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求救于楚。吴起奉命率军攻魏,与自己从前的同僚们激战于州西,大破魏军,并乘胜追击,出于梁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深入黄河以北,为楚国立下了“饮马黄河”的煌赫战绩。
曹操曾对吴起的军事才能赞赏备至,称道吴起在魏,威镇秦人,使其不敢东进一步;在楚,则低服三晋,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这话的确毫无虚夸的成份,吴起指挥高明,出奇制胜,战果累累,为世瞩目,“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
吴起的改革有利于国王为中心的政权,充实了国库,加强了军事实力,楚国的强大使诸侯都害怕起来,但同时吴起还把自己变成了举国上下(老贵族)的仇人,既得利益受到侵害的楚国旧贵族都恨死了他,都想找机会谋害他。
信赖吴起的楚悼王在位21年,于公元前381年死了,停尸在庙堂里。一朝天子一朝臣,以“阳城君”为首的老贵族对失去靠山的吴起怒目而视,切齿痛恨,一分钟也等不了了,呼啦一下子,蜂拥而上,要杀吴起,吴起看到形势不妙,已经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智谋过人的他用最后的智慧玩了个花招,转身往棺材跑,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意在以此或者可使作乱者有所顾忌,射我必中王。但追杀吴起的贵族们还是射杀了吴起,乱箭也射到了悼王的尸身上。吴起,大喊道:“我死不足为惜,你们仇视大王,箭戮尸身,大逆不道!”众人闻言,才恐惧退逃。吴起满身流血,倒地而死,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吴起死时约不到60岁。
楚悼王葬后,太子戚即位楚肃王。由于当年伍子胥把楚平王掘墓,对其鞭尸300的事情给大家的刺激太大,楚国制定了以兵器触及王身者,夷三族的 酷法。楚肃王就派继吴起任的令尹,追杀当时射箭挥戟追杀吴起者,也不管“刑不上大夫”,全部诛灭宗族,除阳城君出逃国外,由于射刺吴起被株连诛杀的有七十多家。这就是吴起死报生仇的千古奇谋。
不过新君楚肃王显然不知道吴起改革的意义,上台后废除了吴起的内外军政制度,与贵族亲戚们同流合污,楚国的政治权力仍集中在昭、景、屈三家大贵族手中,使楚国重新陷入腐败黑暗的泥沼,一直到灭亡都再没有改变。三闾大夫屈原伤心地以身投汨罗江并没有改变楚国灭亡的宿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只是多年后真正亡秦的是项燕的孙子,那英雄盖世的项羽,与那三户没有什么关系。
吴起历仕鲁魏楚,是历史上早期的著名职业官僚,个性鲜明,蔑视传统道德规范,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所指去追求功名、抒展抱负。他义无反顾的性格使其激进改革无法左右逢源,遭致杀身之祸,他过早去世给因为吴起死得早,是楚国不可估量的损失,变法的时间短,所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远不如他后辈同乡商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所取得的成效显著,这也是“力功争强”的战国最后由秦而不是由楚来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韩非说:“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
历史反复证明,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事件首先得益的就是广大人民;与此相反,一切损害小人物利益的事件必然就是反动的事件。在社会制度的转型期,吴起、商鞅之类的改革家应运而生。成功的改革的受益者是底层的人民和国家,原来既得利益的权贵阶层的短期利益必然会受到侵害。因此改革者往往不得善终,替汉景帝拼命削藩的晁错也是同样下场(实际上,汉武帝刘彻的推恩令仍是循此路线),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政府的政治改革千呼万唤也出不来。
吴起是兵家大师,他将前辈孙武主义的高深理论普遍真理与战国间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并发展并创造了吴起兵法,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代名将。
魏武侯继位后,吴起总结自己的带兵经验,在军政繁忙的闲暇时著《吴起兵法》。《吴起兵法》共48篇,大多已佚,今本《吴子》仅存六篇(《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基本是吴起原著,但后人作了些修改补充。后世把他的《吴子》与《孙子》合称《孙吴兵法》,吴起在政治、指导战争方面的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因而“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近现代曾国藩和毛泽东治军模仿借鉴甚多。吴起说:“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吴子•论将》;在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吴起主张在战场上“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吴子•治兵》),:“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吴子•论将》),他阐明了战场上只有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夺取胜利才能保存自己,而贪生怕死,不敢杀敌,结果必然失败,招致灭亡。因此,吴起在他的军队里非常鄙视在战场上贪生怕死、当逃兵的可耻行为,提倡不怕死,顽强战斗的的精神。
我个人认为,实际上毛泽东对两千多年前吴起代表的军事思想,还有许多精髓未能领会发挥。
吴起认为在战争中,人必须努力掌握从事战争的各种技能和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本领。他说:“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十分重视严格训练。
吴起还看到了军队装备精良等因素对战争的重大作用。对冷兵器时代进行战争的重要因素的马、战车等很重视,要求兵器锋锐,铠甲坚固,并给了许多具体的描述和指导。这些方面毛泽东和林彪都是有严重背离或歪曲,以致唯心地单方面不切实际地强调打造“精神原子弹”,贻误军队建设。
吴起在《治兵》《论将》和《励士》3篇阐述了他的治军思想。他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认为,军队能否打胜仗,不完全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重要的是依靠军队的质量,因此重视想方设法提高军队质量,反观毛泽东后来却对他的“人民战争”思想固步自封,抱残守缺,阻碍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吴起兵法》与高深抽象的《孙子兵法》较,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告诉大家如何“审敌虚实”,和“因形用权”。吴起对行军和扎营提出了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明确指出,必须先了解周围行军地“五十里内的山川形势”,从而“知其险易”。使军士注意是否有敌人的埋伏,而将领则要利用地形以对付敌人。吴起还提出,军队扎营不要在大山谷的口上和高山的顶端(《吴子•治兵》)。在《应变》篇具体论述了在仓卒间遭遇强敌、敌众我寡、敌拒险坚守、敌断我后路、四面受敌及敌突然进犯等情况下的应急战法和胜敌的策略。
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吴起对答: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