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论舜文化特征与舜帝精神(2)

2012/4/26 16:23:09 点击数: 【字体:

quo;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对待这份文化遗产,一是要充分认识它的积极意义。正如李宗桂先生所言:“那种大同世界,是儒家社会政治理想的模式化。它具有小生产基础上的质朴特点,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诚实无欺,换取他人同样的回报;人人相爱,各有所安。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虽然是幻想,但毕竟表达了人们的善良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凹二是既要推陈出新又不能机械附会。如我们不能把“天下为公”简单化为“实行社会民主”,把“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成是“真正的博爱”等等。
  
    三、舜文化的本质特征
       
    舜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舜帝道德文化的产生是农耕经济发展和国家出现的产物。“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决地发生变革。”道德文化恰恰是尧舜时代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农耕时代血缘宗法伦理道德与社会道德的早期形态。
        
    道德活动是人的自由意志及主体能动性充分展现的过程。任何一种社会道德,只有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实现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才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尧舜时代已经进入“人的精神与行为自律”的时代。这标志着我国古代文明国家的运行机制已有相当水平。如前所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一个突出特点是道德、政治、法律三位一体,这在舜帝道德文化中已充分表现出来了。对此,《尚书》、《史记》都有明确记载:“德至舜明”,“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郭店楚简首次揭开了老子和儒家思想与舜帝道德文化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研究舜帝道德文化内涵提供了佐证。据此,笔者认为,舜帝道德文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舜文化的四个特点。在这四个方面中,第一、三、四部分分别为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和宇宙道德,第二部分为职业道德,它处于人伦道德和社会道德之间。在行文中,我们对历史资料按推陈出新的原则作出了适当调整。

    (一)爱亲重教、宽容仁慈的人伦道德(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舜二十而以孝闻,被四岳荐于尧帝。尧以二女下嫁舜,以九男与其相处,观察舜治家和处事之道,发现舜遭到父亲、后母、弟弟的加害,仍以宽容仁慈之心对待他们,其爱亲而能忍气的仁慈精神为千古之范。同时,他命契作司徒,到四方传播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从此,古代家庭人伦道德逐渐推行到全国。

    (二)勤劳守信、乐于助人的职业道德(人与职业的关系)。舜帝耕于历山,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渔于雷泽,把经营好了的渔场让给他人。在他的感召下,其他的人也纷纷效法而把肥沃土地和上好渔场让人。他是制陶能手,“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他在河滨制作陶器,河滨之陶都不粗劣;他在寿丘做生活用具,在负夏一带做过生意。他从事经商能诚实守信,从不欺行霸市,弄虚作假。在他的影响下,邻里和睦,村民友好,大家愿与他择邻而居。

    (三)勤政爱民,选贤任能的社会道德(人与社会的关系)舜执政后,心怀天下,勤政爱民。他多次到全国各地巡狩,体察民情,处理政务。他以“厚德载物”的博大民族精神爱贤尊贤。他执掌国家大权后举贤任能,“举八恺,用八元”,“流四凶族”,最后以“利天下、而不利一人”的胸怀,选定带领民众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表现出“天下为公”的崇高思想境界。
       
     在政治生活中,舜“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沦帝德,行厚德,远佞人”更体现出广开言路的作风。他推行以和为贵的方略,对西北三苗裔“舞干戚于三苗”,以德感化三苗,使他们“弃恶从善”。从此,出现了“九族亲睦”、“合和万邦”的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局面。因此,《国语》赞扬“舜勤民事而野死”。唐代诗人张谓在《九疑作》诗中写道:“尝闻虞舜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舜帝的德政,是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一块不朽的丰碑。

    (四)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的宇宙道德(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一,早期儒家从舜帝自强不息的追求中,教育人们逐渐养成至善至美的“浩然之气”,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我们从舜帝神话故事看,舜帝一生都在自强不息,不断追求、不断创造。郭店竹简里的原汁原味的儒家思想,是把尧、舜当作天地道德或宇宙道德的典范的。简文中多处提到“善”是可修的,可以追求的。一个人通过追求、修习的方式可达到善。再经过追求修习的善德,谓之“信”(确实存在的一种境界)。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追求、修习便达到“美”、“大”的更高境界,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神圣的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孟子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以“尽心、知性、知天”为认识方法,在主体精神领域内完成人与天合一,以养成“浩然之气”。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是后来被董仲舒们用来对王权神圣化、迷信化的概念。那是变了味的思想。早期儒家认为,要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要自强不息,不断追求和创造。因此,《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二,早期儒家从舜帝韶乐和南风诗中,启发人们领悟理想境界。儒家和道家都对舜帝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行过诗化和美化。他们用音乐的美来宣扬这种精神,用凤凰之美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舜帝创造的韶乐,正好充分显示了舜帝宇宙道德之美。韶乐被当作崇高的、理想化的精神体验。这种永恒的精神(人在大自然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基本形式得到丁儒家高度的评价。“舜为天子,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淮南子•泰族训》)是赞颂舜帝宇宙道德之诗美的一例。孔子则进一步美而化之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并进而赞美道:“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卷》)
        
    后来,人们对舜帝达到“天人合一”的宇宙道德之境的赞扬,几乎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剔去其神化部分,我们以为其实就是舜帝精神到了能与自然和谐与共的境界。这样来读下面这段文字,也就不足为奇了。尧之试舜,可谓多术哉!震雷使人丧胆,烈风雷雨使生物恐惧失常,“而舜方此泰然不迷,岂惟度越寻常哉?亦天地鬼神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