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邵雍的儒家思想与老庄哲学(4)

2012/5/15 11:05:02 点击数: 【字体:

循环论。《老子》所言万物变化,趋于复归,如是循环不已。又言道“周行而不殆”,“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25章)周行不殆(不停息),远而反(返),也是指周而复始的不断运动。邵雍更将循环理论精致化了,他的元、会、运、世之数,皇、帝、王、霸的历史观等都是其循环论的发挥。《观物外篇》中他明确地说:“万物皆反,阴生阳,阳生阴,阴复生阳,阳复生阴,是以循环而无穷也。”因此我们说,邵雍同老子一样,是位循环论者。

    五、身心修养及人生哲学
       
    邵雍自谓家藏美玉明珠:“人说昆仑多美玉,世传沧海有明珠,世传人说恐无据,今我家藏乃不虚。”(《击壤集》卷12)他又说:“无价明珠正在渊。”(同上,卷10)如果说邵雍曾向李之才学习“性命之学”,那么这几句话便是“性命之学”的最好注脚。邵雍要象养成于深渊之中的无价明珠一样,在他的“家”这个小天地即“渊”里,修养自己的“性命”。
  
    道家有一种隐机坐忘的修养功夫,他则谓:“隐机功夫大,挥戈事业卑。”(同上,卷10)何谓“隐机”?《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的故事。唐成玄英《疏》云:“子綦凭机坐忘,凝神遐想,仰天而叹,妙悟自然,离形去智,答焉坠体,身心俱遗,物我兼忘,故若丧其匹耦也。”隐机,即凭机,目的在坐忘。何谓“坐忘”呢?《庄子•大宗师》说:“墮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所说的“隐机”、“坐忘”,是要追求人我两忘的境地。邵雍又有诗云:“虚室清冷都是白,灵台莹静别生光。观风御寇心方醉,对景颜渊正坐忘。”(卷9)几乎全袭庄周之语。《人间世》言“虚室生白”,意谓虚其心室,方能生“道”。“白”训道,见《淮南子•倣真篇》高诱注。颜渊丢掉了仁义礼乐,终于达到“坐忘”的最高境界。邵雍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境界,故他在另一首诗中也道:“一局闲棋留野客,数杯醇酒面修篁。物情悟了都无事,未学颜渊已坐忘。”(《击壤集》卷5)为此,他又主张“洗心”:“无思无为者,神妙致一之地也。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观物外篇》,后句借用《易传•系辞上》文)用神妙的无思无为来洗涤内心,达到“道”的境地。邵雍还曾讲了个某道人具有“无心”之术的故事,并且认为,“无心”之术是不可以从外界学习中得到的。在他看来,这大概就是最高的修养境界。正如邵伯温说:“老子曰:‘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唯无心者能之。”(《邵氏闻见录》卷19)
  
    这些所谓隐机坐忘、洗心、无心,是排斥社会实践的,思想情感的内心修养方式。邵雍看来,用这种方式最能窥知宇宙本体的奥秘,于是他说:“投吴走越觅青天,殊不知天在眼前。”(《击壤集》卷7)“窥牖知天乃常是,不窥牖见是知天。(同上,卷11)这种认识论与《老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第47章)如出一辙。邵雍排斥外界感染,要求内心守道不二,这就是他说的洗心“致一”的含义。所以他说,“心一而不分,则能应万变。此君子虚心而不动也。”(《观物外篇》)又说:“人必内重,内重则外轻。苟内轻,必外重,好利好名,无所不至。”(同上)又说“义重则内重,利重则外重。”(同上)《击壤集》诗也道:“内若能守,外自不受,内若无守,外何能久?”(卷18)邵雍这种思想正是发挥了道家的观念。《庄子•知北游》云:“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主张“外化而内不化”,在外顺物变化,在内专一守道。邵雍的“守内”主张与庄子“内不化”是一回事。邵雍所说“胸中长有四时花”,(同上,卷19)正是内不化,也就是守道不二。
  
    邵雍早年颇有志向:“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同上,卷7)又说:“当年有志高天下,尝读前书笑谢安。”(同上,卷5)他自认为窥破了物理即宇宙的奥秘,故知退身自守:“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胸中一点无。”(同上)环中,他借用《庄子•齐物论》上的用语来形象地说明他的先天图式。又曰:“物理悟来添性淡,天心到后觉情疏。”(同上,卷2)于是他嘲笑世人对名利的追求:“轮蹄交错未尝停,去若相追来若争。料得中心无别事,苟非干利即干名。”(同上,卷4)除身体所需要的而外,他都予以否定:“饱食高眠外,率是皆虚名。”(同上)又:“挥戈事业卑。”(同上卷10)他又有诗说:“列子御风犹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同上卷7)邵雍似乎也在追求庄子式的绝对精神自由——逍遥,因此他避世不仕,以为皆是枉然。
  
    于是他进而追求身心的快乐,自名其居叫“安乐窝”,自谓其诗是“自乐之诗”。他唱吟道:“长年国里花千树,安乐窝中乐满悬。有乐有花仍有酒,却疑身是洞中仙。”(《击壤集》卷8)又:“得自苦时终入苦,来从哀处率归哀。既非哀苦中间得,此乐直从天外来。”(同上卷11)又:“世上偷闲始得闲,我身长在不忙间。”(同上卷11)还有如“安乐窝中好打乖”(同上卷9)等守身自娱之作。
  
    因为“物极必反”,故凡事适可而止,不走极端。《老子》言:“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29章)即是此意。邵雍说:“爽口之物少茹,爽心之行少虑,爽意之言少语,爽身之事少做。”(《击壤集》卷16)朱熹说:“康节凡事只到半中央便止,如‘看花切勿看离披’是也。”(《朱子语类》卷100)王氏《困学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道教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