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程颐后人落户大连 以“学性达天”为家训

2014/12/8 14:36:03 点击数: 【字体:

程颐后人落户大连 以“学性达天”为家训
 “程门立雪”图示
程颐后人落户大连 以“学性达天”为家训
程门第109代传人程继恩以及全家三代合影。程亦之为第三排从右数第二位
程颐后人落户大连 以“学性达天”为家训
程门第108代传人程仁昌和夫人
程颐后人落户大连 以“学性达天”为家训 
程颐画像
 
    北宋时期,儒学流派出现一种新的思想,便是“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创立的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千多年过去,程氏家族如今已延续到第111代传人――程亦之,现任大连《新魅力》杂志主编。他和记者讲述了祖先对于家族的影响。
 
    家族品德程颐刚正品性融入血脉
 
    历史资料中记载的程颐,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幼有高识,非礼不动。程颐曾担任西京国子监教授,宋哲宗在位时,他主掌天子讲筵。程颐饱受礼教熏陶,在他看来,任何违背于圣训的事情都是一种邪恶,一个正直之士的唯一目标就是向圣人看齐,绝不容许有半点杂念。在给宋哲宗当老师期间,程颐以严厉著称,特别强调师道之尊,哪怕是天子,看不惯的地方他也一定要指正,导致宋哲宗对其很有不满。程亦之说,程颐为学一丝不苟,为人刚正不阿的品性,深深融入程氏家族的血脉并传承下来。即使一千多年过去,这种印记在他的祖辈甚至自己身上依然清晰可见。程氏后代都以“学性达天”为家训,在文化修养上遵循古训。“我的家族成员从事工作各行各业,有为官的、有经商的、有文化圈的、也有普通工人,但大家为人处世普遍不懂圆滑世故,甚至有点‘一根筋’。我就是个最明显的例子,很多朋友都说我有时候挺呆板,我其实也想活泼开朗,没事儿跟大家开开玩笑,但始终做不好。可能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吧。 ”
 
    除了品性方面一脉相承,程颐的文化底蕴也被后世子孙延续下来。程亦之在文化圈浸淫多年,现任大连《新魅力》杂志主编,谈吐之间,有着浓郁文人气息。他说,他的祖父在世时,兄弟几人都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而且每次照相,都要换上中山装,胸前的口袋上还必须别一支钢笔。除此之外,程亦之告诉记者,他的两位叔父,一位做过《航空画报》的主编,另一位业余时间好写小楷,曾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说到这里,程亦之补充道,“事实上,我们家族每一位成员都写得一手好字。从古至今,字都代表一个人的门面,对文人来说尤其重要,书法展示的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而且,从一个人写的字还能窥见一个人的性格,不是有‘见字如面’的说法嘛。 ”
 
    自我经历五岁时第一次回家认祖
 

    程亦之1974年出生在抚顺,关于程氏家族的香火脉络,他查过很多资料。“2012年,‘程’姓在百家姓人口数量排名中位居第33位。这一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南,像安徽、湖北、山东、河北也有部分,东北一带很少。清朝乾隆年间,中原地区人口向外大举迁徙,当时程氏家族第100代传人程玉琳这一宗派,举家迁徙到东北的海城。”
 
    5岁时,在祖父的带领之下,程亦之第一次回到老家海城草场沟村(位于现在的汤岗子温泉南)认祖归宗。从那时开始,家族观念开始在他的心中扎根发芽,并日渐强烈。“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并不方便,祖父带着我,下了火车之后徒步3个半小时才走到祖籍老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只是个刚懂事的孩子,却能走那么远的路,可见祖辈传下的家族至上的观念,已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产生了影响。”
 
    2004年春节回抚顺老家探亲,祖父和父亲十分郑重地将程氏的家谱和家族排位交给程亦之,当时在祖父家的中堂,郑重地举行了一个仪式。“我双膝跪地,接过这两样记载家族沿革和象征家族荣誉的传家宝。其中,家族牌位是一只竖开的卷轴,打开之后近2米长,代表着家族子孙绵延不绝。这份排位是从程氏第100代传人开始,但由于年代太久,卷轴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不清,再加上家族中每个人的文化底蕴不同,字体也是五花八门,有用毛笔写的,有用钢笔写的,有的工整,有的潦草,但无一不是这个家族最真实、最宝贵的印记。 ”而在那份家谱上,记载着程亦之是程氏家族第111代传人,沿着这一分支往回追溯到北宋,正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颐。
 
    家族传统家庭和睦之道秉承至今
 
    程亦之告诉记者,家族排位和家谱对他以及他的整个家族来说,都是“家宝”,而且这份家谱得来十分不易。“上世纪80年代,程氏为了梳理家族发展脉络,甄选出两位有责任心、吃苦耐劳、有充足精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家族成员,专门负责勘校。他们还曾回到河南老家,进行详实地核对,经过七八年的努力,这份家谱终于完善。”
 
    那么,程亦之为何会出生在抚顺?他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祖父在20岁左右时,面临着两个招工选择,一个是去鞍山的鞍钢,另一个是去抚顺的铜矿,“祖父当时选择了后者。 ”就这样,从程亦之祖父那一辈开始,程氏的这一分支定居抚顺。 1993年,程亦之考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之后留在大连工作,之后成家,在这座城市扎根。程亦之告诉记者,他父亲一辈兄弟五人,他叔父家的孩子,也陆续考学来到大连,“我是他们的大哥,他们都是奔着我来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程氏家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爱‘抱团儿’。 ”程亦之说,“程”字本身就包含一个“和”字,家庭和睦正是程氏家族一贯秉承的家道。
 
    如今,程亦之所在程氏家族男女老少一共21口人,每年春节,不管大家身在何处,都会奔回抚顺老家团聚。“大家围坐一起,分享这一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满满的,全是正能量。”作者: 夏亮亮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半岛晨报(2014-06-1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狄仁杰笑对“中伤”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