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化书成韵 静美生香 赵振乾书法艺术审美价值取向刍评

2014/7/21 14:22:41 点击数: 【字体:

    华夏收藏网讯  书法作品曾获:1981年“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三等奖; 1988年“河南省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1989年“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入选全国第四、五、六届书展;全国第三、六、七届中青年书展;全国首届篆刻展;全国首届刻字展;全国各类精品展、名家展等。作品多次入选中日、中韩、中新、中美、中意交流展及国际性艺术交流活动。在《文艺研究》、《中国书法》、《光明日报》、《书与画》等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作品数十件并专题介绍。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著作、教材《书法艺术》、《大学书法》、《字体设计》、《美术概论》(合著)等11部。1997年获“全国第七届电视教育优秀节目展播”一等奖。总主编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美术专业教材30部,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河南地方内容部分)。

    赵振乾的书法成就源于他对这门艺术的炽爱与执著,以及由此带来的畅快与愉悦。这与罩在他身上众多眩人光环,诸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没有太大关系。早在几十年前的中学时代,由于祖辈刻碑这一家学影响,赵振乾就热衷于书法临写,刻苦勤奋以至于痴迷。中学毕业后他在家乡雎县文工团做宣传工作,画海报、操弓弦,忙碌之暇不忘捻管,因此打下扎实的书法基础。即便后来考上河南大学艺术系,在音乐专业修满四年、留校任教,他选择的仍然是辅导员兼书法教学工作,从此,书法成了他最心仪也是最用心的专业。1987年、1988年,赵振乾赴南京艺术学院进修,师从著名书法家黄先生,由此登堂入室,成为他追梦书法征程中的华丽转身。总之,赵振乾从骨子里深深热爱着这门艺术,身体里流淌着书法艺术的血液,书法是他的事业、他的欢乐,甚至生命的全部。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本科阶段的音乐专业学习与其书法追求关系密切。艺术都是相通的,虽然各类艺术之间差距很大,但在局部艺理与最高的审美上可以互为借鉴补充。书法重悟,有人见担夫争道而悟书法,有人见逆水行舟而迁想妙得。音乐也是体悟的艺术,更注重各元素的和谐与揖让。赵振乾成熟期之后的书法创作恰恰不着痕迹地融进了音乐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在字画、结构的有机和谐中,展现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的意味韵致。音乐艺术中“人乐合一”的高妙境界让他的书法艺术雅致整体,韵味悠长。因此,每当人们欣赏到赵振乾的新作,都有一种曼妙清新的感觉,如同置身于仙醪佳乐之间。从他跳跃的点线组合中,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跃动的音符,那笔与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照呼应,那自然而然的章法布局,仿佛是音乐艺术多变的节拍、恰到好处的休止与厚重绵延的和声。不了解这种关联,也许就很难真正读懂赵振乾及其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迷人之处,正在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中诠释它、拓展它,使之变幻无穷,生生不息。赵振乾将音乐与书法融为一体,独创了一种宁静、甘醇的“乐书世界”,这种审美取向在古代并不鲜见,而在当代已为数不多,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来形容,并不为过。

    热爱派生执著,执著产生动能。赵振乾对书法艺术的执著不仅在于他青年时代义无反顾的追求,更在于之后人生道路的选择与对书法的痴心不改。假如他仅仅是一位官员、一个高校管理者,假如他在意的是那些美丽光环与冠带资履,假如他只留心于名而非艺、纠缠于利而非美,那么,也许他早已走上政途,会有更多飞黄腾达的机会,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却难于同日而语。事实是,赵振乾先有了蜚声渐起的书法成就,然后才有了后来一系列头衔。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谦和与平实,都知道他从不把这些官衔当回事。同时,这些繁杂政务势必冲击专业思索与艺术创作,而他在政务之暇,对书法的追逐与探索却丝毫未减,这也是常人难以比拟的。据笔者所知,赵振乾往往深夜挥毫,夜里两点之前很少休息,用他的话说:夜深人静,没有人打扰,才是创作思考的最佳时机。

    师生、同事甚至兄弟般的友谊,使笔者对赵振乾有更多了解,对其书其艺始终保持一种欣赏欣喜的态度。几十年来,笔者一点点见证着他的书法艺术变宽变厚,渐深渐雄。赵振乾书法追求的每一次转向与改变,都是那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由当初的“颜”味十足、“米”意灿烂,到之后的碑帖融合、楷魏互现,再到如今的多体并存、自出新意,赵振乾始终禀持着一种研究的心态,一种求索的心理。在总体审美取向上,赵振乾求美求谐,线条圆润,字体端稳,避邪去甜,平中求变,通篇看如行云流水、不滞不碍;回味时似清风朗月,醒人耳目。他践行的或许是那种静美生香的艺术原则,充分利用了寓动于静的书法特性。最可称道的是他对书法线条的锤炼,那种圆润、立体、稳重、多变的点画,彰显的是雄厚的功底,是宽博的修养。从这些多变的字画中,你可以看出他对传统优秀书法艺术近乎“贪婪”的汲取,也可看出他的智巧与创建。

    赵振乾的书法创造智慧更多地展现在他特有的“楷魏行书化”新体上。所谓“楷魏行书化”不是几分楷书加几分魏碑再加几分行书,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楷书、魏碑、行书简单杂揉,而是几者巧妙的融会,变古则今,自出机纾。其特点在于它以楷书结构用笔为主体,参以魏碑笔法与结构趋势,间以行书的连带呼应,加上他音乐感极强的运笔与节奏,创作而出的新书体。这种书体静中寓动,正而不板,活而不滑,将魏碑之雄放与唐楷之端严、行书之流动有机结合,通篇看去,气势与优雅并存,宏阔与严谨互参,从而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书风,也由此展示了这个时代的创新精神。这种书体几乎成了近期赵振乾书法创作的主导风格,无论巨幅屏联,还是尺牍小品,都处处可见,从而成了他书法艺术的标志与特有面目。

    这种书体创新背后,隐含着赵振乾在书法艺术上的不懈探索,以及那种不甘于简单“拿来”与拼装的明智选择。

    在近现代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广、人们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康有为独创的“魏体行书化”的“南海体”,一个是舒同独创的“唐楷行书化”的“舒体”。他们都是依托雄厚书法功力,在一种传统书体上求新求变,融汇众家之长,成功地将传统发扬光大,成为家喻户晓的新书体,“舒体”还成了电脑汉字输入字库中的一种。赵振乾所创造的“楷魏行书化”书风是不是可以相提并论,还有待于时间与历史的检验,这一方面要看书法家的影响面,一方面要看社会对这一新书体的认知度。也许艺术家自己并未考虑书法之外的诸多问题,但是无论如何,赵振乾不拘泥于一家而又不遗弃一家的执著追求,让他的艺术才最终有了自己的面目;他以古为基、古今互用的时代眼光,让他的书法艺术又不止于一般的传承、摹取,而是以一种崭新姿态宣示自己的书法新时代。

    因此,赵振乾凝炼传统、创新求变的艺术精神,确实令人称道;而他创造的艺术新境界,既不失书法艺术的总纲领,又独具人文特色。可以看出,他的审美视野很敏锐、很宽广,而其笔法手段又异常丰富别致。可以认为,赵振乾的书法艺术深得传统中国书法乃至中国艺术审美之精髓。因为,中国艺术尽管不乏雄强、悲壮等崇高一路,而最核心的还是以优美为基调的审美范畴。中国人文精神中含蓄、内敛、谨严的传统,决定了它必然抛弃光怪陆离而选择雅致润泽,寓“大美”于“小景”之中。赵振乾带有乐感的“楷魏行书化”艺术,是建立在深功夫、重修为前提下自然而然涵养出来的优雅与静美。

    赵振乾的书法创作无疑是成功的、有价值的,而他在书法艺术教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同样可圈可点。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是我国当代书法教育的先锋之一,它不仅在河南率先招收、培养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并带动河南乃至全国掀起高等书法教育的高潮,至今这种潮流还在持续。河南省书法教育层次的提升与普及,赵振乾功莫大焉。他不仅是其中的参与者,更是发起者、组织者,并自然而然地荣任河南省高校艺术教育协会会长之职。关于这一点,多年前书法报刊曾有过专题介绍。我们想要说的不是这些成绩与光环,而是说赵振乾在书法教学中的收获及对他本人书法艺术的推进。通常说“教学相长”,赵振乾倡导学生学习书法要由趣入法、爱好当先,当众多学生选择不同书体、不同书风来求教时,教师应该怎么办?自然是拓宽领域,常习常新。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赵振乾真、草、隶、篆、行诸体兼善、融于一炉且臻于妙境,能创造出“楷魏行书化”之新书风,这与教学中的需要与推动不无关系。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师范原则,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让赵振乾在书法基础上必须下足工夫,尽最大努力,可这也同时成就了其书法事业。他的书法之所以能稳中求变、美韵兼至,关键就在于那牢固的基本功和宽阔的专业视野。他指导的书法研究生学术论文及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性展赛中获得大奖,他本人自然成为真正的教学名师。
艺无止境。赵振乾年富力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书法未来会有更大的空间、更好的拓展,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更高的审美享受。

    作者 贾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华夏收藏网(2014-07-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