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石猴卖多少钱呀?”11月9日,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二楼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一位带着孩子的市民问正在雕刻石猴的王国庆。王国庆回答说:“100元。”
“能不能便宜点?”市民又问。
王国庆说:“雕刻一个石猴,要经历9道工序,选石、制坯、初雕、细雕、打磨、上色、点眼,全手工制作,实在不容易。”对方听王国庆这么一说,掏了100元钱拿着心爱的石猴走了。
今年50岁出头的王国庆,是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人。
方城石猴,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过去人们赶庙会时,都踊跃购买并相互赠送,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单猴”,寓意是“祖师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辈辈封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这在方城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猴文化”。
有民俗专家说,用石头雕刻形态各异的猴子,全国只有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才有。方城石猴对石材很讲究,必须用离该村10多里一道岗坡特产的“花石”。据说,清末,雕刻石猴迎来顶峰,方城县很多人靠雕刻石猴为生。后来,手工艺品多了,石猴“失宠”了。
王国庆的父亲叫王忠义,对雕刻石猴非常老到,2008年,方城石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忠义是唯一的传承人。
2010年3月,王忠义辞世,王国庆传承了父亲的手艺,因石猴是全手工制作,每年最多能雕刻300个。现在在方城县,真正掌握这门手艺的只剩他一人。他想让在外打工的儿子回来学习这门手艺,但是,儿子认为雕刻石猴出力又不挣钱,没有同意父亲的想法。
王国庆说,不管石猴的市场前景如何,他绝不会让这门手艺失传。作者: 梁有才【原标题:他接过了父亲的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