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著名山水画家许文华:痴情太行绘丹青(2)

2013/7/25 14:40:21 点击数: 【字体:



    “面壁” 十年绘丹青

    为绘制出心中的太行山美景,许文华选择了专业艺术创作,他选择了远离郑州市区的一处画室,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面壁十年,用毛笔在宣纸上挥洒出自己的壮阔人生。

    2011年9月18日,绵绵秋雨中,笔者一行来到住在新郑龙湖之畔的许文华的揽云轩书屋采访,进屋内,看到许先生正在伏案挥毫作画。

    在这所不足百平方米的小屋内,客厅里摆放着一条近5米长的大桌案,一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未完工的山水画。许先生介绍说:他正在为应国家文化部之邀,出访欧洲六国之行准备画作,要把太行山的美介绍给世界友人,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让全世界了解太行山的秀美风情。

    许文华先生喜欢在音乐中作画,音乐能给他带来创作灵感。一阵高低起伏、低沉婉转的音乐响起,只见他右手执笔,左臂后伸,笔墨在宣纸上不时跳跃,左手时而扬起,时而后翻,时而在前方以手作目测状,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他以浓淡不同的墨色和劲健的笔力积点成面、依面托线,造成面线相依之势;在着力表现物象丰实结构的同时,他更着力于对“势”的营造。他用丰富的墨法表现出太行的神韵,完全用笔墨的疏密变化和线条的流动表现出太行山水的生命。他笔下的山林繁茂而又不失隽秀,生机盎然,传达出他对太行山的热爱之情。

    许文华先生作画时的样子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翱翔在太行山陡峭的悬崖之间,又仿佛穿梭在太行山深谷的溪流边,他深深陶醉在创作的快乐中,融入他心中的山河里。

    就是这样,二十多年时间,除了去太行山写生以外,他就远离妻儿独自一人躲进书屋里,闭门作画,有时二天不吃饭,他都不觉的饿,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尤如老僧入定一样,过着屋中无甲子、不知是何年的苦行僧生活。

    痴情绘画苦中乐

    许文华先生生活节俭,随遇而安。但是对书画方面的书籍、画册等,却从来不吝啬。刚到郑州拜师学画时,许文华生活十分窘迫,处境非常困难。租住在都市村庄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民房里,当时许文华受聘于一所民办书画学校,每月的工资二百余元,除去吃饭,购买绘画的材料和其他的开支,每月所剩了了无几。许文华为了买一本黄秋园的画册曾经还去做过苦力。他的朋友提起这事,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冬天的深夜,朋友见他一直未归,便出门找他,却在大街上看到了瘦弱的许文华在当搬运工,满身的尘土,一脸的疲惫。朋友很悲痛,他却笑笑,幽默地对朋友说:“弄点小钱,把黄秋园的那本画册买回来,就能和大师多亲近了。”

    “我宁愿做精神上的贵族,生活上的乞丐。”许文华不在意生活的艰苦,他总是很乐观地对自己的朋友说。“拥有远大的理想,生活只是促进自己前进的动力。”许文华心中有一个梦,那就是要做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画家,为中国绘画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为此,他不分日夜,勤勤恳恳,埋头作画。并刻苦研读书画理论,增加文化修养。他把创作的心得,都作成诗词,写成理论文章,收入他的《寒雨文集》中,十几年下来,他写了厚厚的九大本。由于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才对传统书画有深刻的认识,才会对传统的把握准确到位。许文华常说,他是一个怀旧的人,喜欢传统的东西。所以,他的画非常注重传统,将传统绘画中人与自然的美和情感融入心境,尽可能以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民族文化传统中精神与人性的领悟。加上多年美院式的严谨训练,技巧上的东西在他心中已经得到升华,形成了自己清新隽永的绘画语言。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默默无闻地苦苦奋斗了二十多年,如今,离实现他的梦想越来越近。许文华的这个梦,仍然离不开他魂牵梦饶的太行山。他要创作出一部能完整展现千百年来太行山人文和自然景观的——百米长卷画作《太行丰碑》,内容囊括太行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从古代愚公移山,到春秋战国鬼谷子授业,从杨家将抗辽,到八路军抗日,再到新中国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等等在太行山上所发生的一个个不朽的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将太行山的山水与人文历史结合起来,组成一幅幅跨越千年历史的宏大画卷,向人们充分展示一个大美的太行山。多年来,他搜集了大量素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他计划用十年时间去完成这幅百米长卷《太行丰碑》。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2011-10-0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