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黄河,我心中的梦——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马新朝

2013/7/5 11:23:28 点击数: 【字体:

黄河,我心中的梦——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马新朝

     一位河南诗人的作品的横空出世,使沉寂多年的河南诗坛猛然间喧哗起来。这部作品成为中国诗坛难得的一部杰作,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这就是我省诗人马新朝的长篇诗歌《幻河》。

  7月6日上午,当记者打开《幻河》,惊讶地发现整本诗竟是一张长长的纸,像古代的诗卷,又像一条“河”。从这条“河”中,漂流过来的是诗人对中华民族的无限情思。

  在省文学院,记者见到了诗的作者马新朝。宁静、淡然的神情,略显单薄的身材,使记者很难想象那迸发出1800行诗句的激情是从哪里产生的?

  今年五十岁的马新朝,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用他的话说:“用诗歌描述黄河,长久以来都是我心中的梦。”

  提起与黄河的缘分,马新朝向记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1987年,作为省会一家媒体的记者,刚刚30岁出头的他跟随我省的黄河漂流队,历经4个月时间,用双脚丈量了黄河全境。从渺无人烟的黄河源头、到泥土覆盖的黄土高原、再到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到最终亲眼望见河水入海,黄河带给他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他告诉记者:“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非常艰苦,我们常常以方便面、压缩饼干充饥。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队友的生离死别、黄河生态的破坏以及沿黄各族人民的生存状态。”

  马新朝说:“自古以来,黄河就是中国文人歌颂的对象,但由于古诗受格式、韵律的局限,从未产生过与黄河相匹配的作品。从黄漂队回来后,那两年我前后写了100多首以黄河为主题的短诗,也写了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报告文学,但总觉得没有能够完全表达出我的内心世界。而且许多诗作还仅仅停留在静态的写作中,只是选择了横断的、凝固的黄河,我必须要用一组大规模的长诗来表现流动的黄河,属于个人感受的黄河,其中要把个人情绪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这使我再次对这条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每个中国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母亲河产生了极大的创作冲动,我别无选择。”

  1999年11月12日,是一个应被全国诗坛记住的日子。这一天,马新朝历时4年,终于完成了他那以黄河为题材的1800行、64节的现代长诗《幻河》。他如释重负。

  在这首诗中,诗人从源头写到入海口,从荒古写到现代,从地理上的河写到心理上的河,从农业文明写到工业文明;语言大气、神妙、现代、沉郁,包容了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爱情诸多内涵;既有对五千年东方文明的反思,也有对现代生活脉搏深刻独到的把握。令人值得注意的是,诗的内部节奏时而肆意奔放,时而狂风暴烈;时而深沉平稳,时而枯竭断流,完全与诗人的主体情绪的起伏变化相吻合。

  虽然是一首长诗,但由于借鉴了西方现代诗歌和哲学思想,即使是不懂诗的读者也完全能读得懂。对此,马新朝说:“现代社会由于资讯的高速传播,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我们在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本国本民族的文学传统上,应该向世界文学高峰看齐。为此,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西方新诗和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的就是让更多的读者看得懂诗歌。”

  马新朝认为,诗歌是人性的根本,不仅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一个没有诗意的民族注定是野蛮的民族;一个能产生伟大诗人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文化水准很高的民族。现在整个文学特别是诗歌处于低谷,很多人不爱看诗,除了诗歌本身越来越专业等原因之外,从社会角度看,现在人们对物质过分地依赖,而诗是属于精神的东西,现代人由于对物质的渴望疏远了诗歌。但诗歌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拿了“鲁迅文学奖”,马新朝很平静地说:“写作是真实的,获奖是偶然的。此次获奖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河南诗人的整体光荣。”本报记者陈茁【原标题:黄河,我心中的梦——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马新朝】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2005年07月0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