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曲剧皇后”张新芳的戏曲人生(2)

2013/7/4 17:20:13 点击数: 【字体:

极治疗,一边继续她心爱的曲剧事业,只要时间和身体条件允许,她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张新芳对心疼她的家人和弟子们说:“我都这把年纪了,对死亡已经没多少畏惧了。对我来说,重要的事就是我要一直演下去。”
  
    在今年5月举行的首届河南曲剧艺术节上,张新芳被授予河南曲剧艺术家终身荣誉奖殊荣,在艺术节闭幕式上,张新芳为观众献上了《陈三两》、《秦香莲》中的经典唱段。面对千名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张新芳动情地说:“我今年79岁了,但只要还有一点力量,我就要演下去,献给我的戏迷们。”没想到,这竟然成了她的绝唱。
  
    6月12日,张新芳老人突然感觉腹痛,在家人陪伴下到省人民医院进行检查。
  
    7月31日晚上7时许,张新芳的血压突然开始迅速下降,烦躁不堪,“满头都是汗水,头发都湿透了”。经过紧急检查,医生诊断老人是门静脉破裂引发的消化道出血。情况紧急,医生提出要给老人下一根鼻管,张新芳没有同意。8月1日下午3时许,医生再次恳请给老人下一根管,张新芳仍然固执地摇头。她一直不明白老人为啥拒绝给她插管,直到最后,老人的家人才说出答案:“老人认为插管会影响到她的仪容,老人爱美。”
  
    8月1日下午4时,张新芳老人停止了心跳和呼吸,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同行:我所见证的生命“绝唱”
  
    “得知张新芳老师去世的消息,我既惊讶,又悲痛。三个月前她在首届河南曲剧艺术节上那铿锵豪迈的演唱,仍清晰地在我耳畔回响。”曾与张新芳有过多年舞台合作经历的河南艺术研究院院长方可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回忆了老人生前的点点滴滴。
  
    上世纪70年代末,方可杰和张新芳同在省曲剧团工作,行同车,食同餐,演同台,风风雨雨20多年。他无数次目睹过张新芳的舞台风采,聆听过她的动人演唱,见证过她的一次次辉煌。但是,这次采访他告诉记者的是三个月前张新芳的生命“绝唱”。
  
    今年5月18日至22日,首届河南曲剧艺术节在曲剧的诞生地汝州隆重举办。当时,张新芳的病情已经恶化。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开幕式没有安排她的节目。张新芳得知消息,非常“生气”,她说:“为河南曲剧举办节日是我多年的夙愿,80年才盼来这么一次,我错过了,那将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张新芳硬是拖着病重的身体,克服长途颠簸带来的严重不适,赶到了汝州。一下车,还没有来得及安排住宿,她就开始询问曲剧节的举办情况,并问什么时候能登台演唱,和观众见面。
  
    5月22日晚的闭幕式上,张新芳因她卓越的艺术成就荣膺“曲剧艺术终身成就奖”。被搀上舞台的她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声音洪亮。一段“陈三两迈步上宫廷”,铿锵有力,字正腔圆,韵味醇厚,哪里像一个重病患者!
  
    一段唱下来,主持人担心她的身体,欲搀扶她下场,可面对观众热情的掌声,张新芳拒绝了。她深情地对观众说:“我的职责就是为观众演戏,能为大家演唱是我最高兴的事情,现在不唱,只怕今后想为大家演唱也没有机会了。”说完,张老师又为大家演唱了《秦香莲》的唱段。
  
    “虽然我一生无数次聆听过张老师的演唱,但我感到,那天的演唱最豪迈,最动听,因为那是用生命的底气在向观众做最后的告别。”振聋发聩,动人心魄……张老师以这次令人永远难忘的“绝唱”,完成了她艺术人生的精彩谢幕。
  
    弟子:老师教我们从艺做人
  
    8月24日,在省曲剧团,记者见到了张新芳的两位弟子刘青、张爱琴。
  
    提起老师,刘青有很多话要说:“老师都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她多次对我说,曲剧的继承和发展,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行。老师的生活非常俭朴,连半个馍半碗汤都不许我们浪费。老师甘为人梯,她带团赴台湾演出时,把她最拿手的剧目《陈三两》让给我来演,她自己唱的则是《秦香莲》。”张新芳去世的当天上午,刘青还在医院陪伴老人,她还劝老人说:“鼻管到底插不插啊?插吧,插了会好受些。”老人说:“我想想,想想……”但最终爱美的老人还是没有选择插管治疗。她还催着刘青说:“回去吧,下午还得来。”直到老人病逝,刘青才琢磨出了点意思。
  
    老人走后,弟子张爱琴一直在帮着张罗老师的身后事。回忆老师,张爱琴几度哽咽,“老师去世前两天还跟我说,一定要把唱腔风格流传下去。可哪里想得到,她这么快就去了呢?”■本报记者杨波【原标题:“曲剧皇后”张新芳的戏曲人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2006年08月2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