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何与怀:曲折离奇的人生 正直高尚的诗品——悼念文晓村先生

2013/7/3 11:25:17 点击数: 【字体:

 
    惊悉台湾著名诗人、诗论家文晓村先生因脑中风及心肺衰竭等疾病已于去年12月25日下午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真是不肯相信。2004年9月,由于参加西南师范大学(现称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新诗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的缘故,我得以在中国重庆和文先生相识;前年4月我到台北时,文先生和夫人邱淑嫦女士热情万分特地在市中心“英雄馆”设宴招待,并以精致的《拈花惹草.摄影集》相赠,又请诗界朋友相陪,我总以为这些只不过是愉快的开头,日后见面机会尚多,还可以慢慢地细细地向文先生请教,不料现在人天两隔,已成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了。

  

  我知道文晓村先生在台湾诗界的地位。他1957年开始发表诗作,1962年7月与友人创办《葡萄园》诗刊,任总编辑,辞世前任名誉社长。诗坛驰骋五十年,著有诗集《第八根琴弦》、《一盏小灯》、《九卷一百首》等六种;评论集《新诗评析一百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轻舟已过万重山》等五种。据有关资料,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诗选中有八十八本选录有他的诗作。1988年获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离职退休后,对两岸诗歌文化交流不遗余力,是当今活跃于海峡两岸三地的著名诗人。2007年8月,即是去世前四个月,他还偕夫人赴青海参加了“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但如果只凭以上这几句简单的介绍,以为文老和台湾许多文化人一样,是一位一生平静只知专心致志于诗创作诗评论的文人,那么就错了。请读读下面这几段文字:

  ……在山上转来转去,从山脊的棱线,到山谷的小径,不知走了多少天,就是走不出敌人的地区,不幸,一天夜里,摸到一处山谷,闯上了敌人的哨兵,又跑散失踪,少了两个伙伴。

  就这样,我们在敌后的山上,昼伏夜行,瞎闯乱摸了一个多月,得不到结果。后来,在一处半山腰中,发现一个可以避雨的石崖,索性住了下来,等待志愿军发动第六决战役时,自然就有归队的机会。

  ……大约是六月的某个早晨,我们四个人还躺在石崖外面睡大觉,忽然,「卡嚓!卡嚓!」一阵拉枪栓的声音,睁眼一看,一群美国兵,用枪尖对着我们,大吼大叫:「God damned,son of bitch!get up bet!」当时我们不懂什么意思,后来知道,这是美国兵骂人的脏话,意思是:「王八蛋,狗娘养的!滚起来!」

  我们被押送到山下一处军营,把满身虱子的棉军衣脱掉,换上印有P.W(prisoner of war)战俘字样的军服……

  这是小说吗?这是写别人吗?不。这是文先生写自己——这是他的长篇自传《从河洛到台湾——河海忆往》中的一段文字。原来他有人们想象不出的一段曲折的人生,离奇的经历。

  文晓村先生是河南省偃师人,1928年出生。1944年日军侵占豫西,年仅十六岁的他,热血沸腾,赤脚日行八十里,奔赴抗日游击队,成为少年队员。后来从八路军成为解放军,又成为志愿军,于1951年渡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一八○师机要科长。第五次战役中,弹尽粮绝,突围未成,隐居于深山老林,以野菜充饥,山水解渴,历经种种艰难困苦,最后被美军俘虏。上面的文字就是他战败被俘的回忆。

  1954年3月,文先生被美军押送台湾。因所谓“思想问题”可疑,被台湾当局视为异端,被遣送到新店大崎脚和绿岛接二连三“感训”“再感训”,只差未被投入大海。最后,他总算领到了一枚“军人身份证”,阶级是“暂支准尉薪”,这样,身份一百八十度转换,便在台湾生活了下来……

  文先生怎么又成了诗人呢?他回忆曾以最初的薪水所剩,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评析》和一本余光中的诗集《蓝色的羽毛》。这两本书,是他在台湾第一次亲自选购的书,对他日后走上写作之路,具有相当的意义。就他当时的境况和他对诗的理解来说,《蓝色的羽毛》那种浪漫感伤的情调,自然很合他的口味,很能引起他的共鸣。文先生读到高兴的时候,甚至常常在原诗的下面和上一首。究竟和写了多少首,他也记不清了。但可以肯定,文先生下了苦功,而刚好《蓝色的羽毛》成了他习诗的第一面也是上佳的一面镜子。他反复研读,自然从中摸出诗味。

  

  知道文晓村曲折的人生,便不难理解为何他的诗作中,怀乡思亲的作品很多。例如:

  读二十世纪的春望/面对破碎的山河/不敢陪花朵溅泪/十六岁时少年郎/毅然奔向救亡的战场//生命在战火中淬练/苦难是唯一的冠冕/以致天涯羁旅五十年/只能在梦中谒诗圣/听母亲纺纱的歌声//而今 有乡却无土/不知梦魂归何处/海天茫茫 但见/一只飘飘的沙鸥/伊水洛水向东流。

  文先生这首诗,感慨时事,如泣如诉,读来不禁黯然神伤。

  最为人称颂的是他的〈想起北方〉。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台湾爱国诗鉴》、诗人邹荻帆与北京大学谢冕教授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南京东南大学姜耕玉教授编选的《二十世纪汉语诗选》、河南大学张俊山教授主编的《远方的星群》等大型诗选,都选录有这首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还处于“戒严时期”,“反共”、“光复”是当时台湾最响亮的口号,然而,诗人表达的,却是绝然不同的另一种情怀:

  在岛上 想起北方/就想起杨柳树下的倩影/伊水河畔的芦笛/以及母亲的纺纱车/谱出的那些摇篮曲//以时间的长影 丈量北方/时间与空间的长度/已经是长长的马拉松的距离了/但从我的脉管中/仍能听及黄河奔腾的呼声//所以在岛上 想起北方/我的怀恋的歌声/还是带着芦笛的气息/如同母亲的纺纱车/唱出熟稔的韵律

  诗中的“倩影”、“芦笛”、“摇篮曲”,够牵动思亲怀乡的情感了;而当诗人“以时间的长影 丈量北方”时,读者更为之震撼,并深刻理解为何诗人脉管中“仍能听及黄河奔腾的呼声”,为何诗人的歌声,“还是带着芦笛的气息/如同母亲的纺纱车/唱出熟稔的韵律”。正如众多论者所言,此诗意象巧妙,结构简洁,具有藏而不露的含蓄美,高雅亲近的意境美,由亲情而家国,把个人情怀升华到历史与诗歌的崇高境界里。

  文晓村先生因苦难走向文学创作。似乎文学史上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大凡这种境况的作家诗人,其文品诗品人品多为正直高尚。

  例如,文晓村先生对“阴影”的鄙视:

  忽焉在前,忽焉在后/忽焉在左,忽焉在右//白天,在太阳面前/它阴在一边//夜晚,只要有光/它就躲躲藏藏//也曾追逐天上的月亮/也曾妄想陪星星做梦//它喜欢跟兔子赛跑/也不嫌乌龟太慢//它依靠高楼大厦生存/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爱思想网 2008-03-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