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筋槐哺閸i妶划閸閺幘ゃ幊绐枑渻鍟拷
闂佺儵鍋撻崝宥夊春濞戙垹瑙﹂柨鐕傛嫹  闁诲酣娼уΛ娑㈡偉閿燂拷    濠电偛顦崝宀勫船閼恒儱顕辨慨姗嗗墯閸狅拷 闂佺懓鐏氶崕鍐裁洪弽顐熷亾闂堟稒顥犻柣鏍垫嫹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001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02

他从中原大地走来

2013/7/3 11:08:52 点击数:125 【字体:

他从中原大地走来
图:作家李準
 
    活跃于当代中国文坛整整50年之久的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著名电影剧作家李準终因脑血栓复发在医院昏迷10天后离别人世,令文学界和亲友们深为悲恸和惋惜。他才71岁哪,他还有许多创作计划未实施哪!可恶的病魔却过早地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李準来自豫西,来自中州大地。他植根于中原沃土,极为熟悉故乡的历史文化,极为了解农村生活的变迁,深谙农民的复杂心理和人物性格,因而他是作家中反映和描绘当代农村现实生活的强手,佼佼者。是我国传统乡土小说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作为小说家的李準,自1953年11月发表在河南日报上轰动一时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人民日报及全国四十多家报刊均以整版篇幅相继转载之后,他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先后带领全家于五十年代到河南荥阳、登封农村扎根落户,六十年代到郑州郊区祭城公社和屈庄黄泛区落户,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先后写出并发表了有影响的短篇小说:《白杨树》、《李双双小传》、《耘云记》、《信》、《两匹瘦马》、《清明雨》、《两代人》、《野姑娘》及粉碎“四人帮”后发表的短篇《王结实》等;中篇小说:《冰化雪消》;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其中,《王结实》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河东流去》获1985年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作为电影剧作家,他从五十年代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老兵新传》后,创作情绪高涨,一连写出了《小康人家》、《冰化雪消》、《耕云播雨》、《李双双》、《吉鸿昌》、《龙马精神》。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焕发,以勤奋的耕耘和惊人的毅力,陆续写出产生更大影响的电影剧本《大河奔流》、《双雄会》、《荆轲传》、《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与人合作)、《清凉寺的钟声》、《老人与狗》等。其中,《牧马人》和《高山下的花环》相继荣获1981、1982年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和电影金鸡奖。
    
    李準还为热爱他作品的读者和观众写过豫剧、话剧和唱词、小戏。
    
    我想,许多读者对于上述作品都是耳熟能详。因为其中有些小说和电影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品中的人物诸如李双双、孙喜旺、李麦已是家喻户晓。李準在他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这么多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优秀的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和电影文学剧本,足见他的才华横溢,他的辛勤劳作。他为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接触李準同志始于六十年代初。那时我作为《人民文学》杂志的编辑,常向他约稿和讨教。记得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期间,我曾去郑州郊区的祭城公社寻访在农村落户的李準,约他为《人民文学》写稿。他在农舍里热情接待了我,并兴致勃勃地对我讲了许多农村生动的故事,其中谈到基层青年干部的培养与成长问题,我们共同感兴趣,我说你就写这个题目吧!他高兴地说:中!这就是后来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说《春笋》。
    
    后来,1964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青联委员,时常开会,来北京的机会就多了。我和编辑部的同志也常拜访他,喜欢听他讲农村的故事。他讲起故事,有声有色,娓娓动听。跟他写的小说一样生动、幽默、有趣,富有感染力。渐渐地,我们熟了,他问起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是陕西人。他追问哪个县?我说:周至县。他像遇到故交,畅怀大笑说:我知道,我知道!你那个县名原来的繁体字好多人不认得呢!我有点奇怪,问他:你怎么认得?他说,他小时候河南因连年受灾,逃难到陕西的人很多,老百姓常有家书往来,他在小镇当过邮递员,又常替人代写书信,所以他知道陕西有个周至县。加上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西安北关的河南流亡学校念过书,也熟悉陕西的县份。我这才恍然大悟。
    
    作为擅长写农村生活的作家,李準对农村和农民情有独钟,感情炽热而深厚。我和朋友们不止一次听他讲过,“文革”中他遭受迫害,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他不改初衷,冒着被批斗的风险,依旧和农民和睦亲近,默默地走家串户,深入了解黄泛区农民的家史,积累生活,为日后的长篇创作作准备。理想之火不灭。这期间,他还为许多亡故的普通农民撰写祭文,为百姓服务。
   
    尽管1981年他从河南调到了北京,他仍坚持利用一切机会到农村去深入生活,接触实际,了解和跟踪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革与发展,有时是回洛阳家乡,有时是去河北固安,有时是去别的省份。他始终保持了对生活的热情,对新鲜事物的激情。
    
    由于工作的需要,1991年1月起李準担任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长。恰好,不久后,江泽民总书记批准了巴金先生的积极倡议,建立一座新的现代化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李準由于1985年起突患脑血栓症,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困扰,不能正常上班,但他对馆里的工作,特别是对新馆的筹建仍然十分关心和热心,倾注了心血,尽心尽力。由于这种情况,文学馆的日常工作和新馆筹建的繁杂事务便由常务副馆长舒乙担当了起来。后来,我和吴福辉配合舒乙工作,李便时常召集我们三人在他家里讨论、研究工作,尤其是新馆的筹备工作,我们交换意见最多。看得出,他是把这些工作放在心上的。有时他会出很多好主意。有时他身体力行地去做。这是令人感动的。可惜,新馆建成后,他正卧床不起,中风不语,一直住在医院里,无法走出来,看看他所关心的日思梦想的文学馆新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这几年李準同志由于健康的原因,已不能执笔写更多文章,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最苦恼的事。但他一直持乐观态度,坚持从事书法。他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包括书法艺术。因而晚年潜心研究汉隶魏碑,反复琢磨,反复习练,结果他的书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许多名胜古迹增添了他的书法碑石,使他的小说读者们大为吃惊!
    
    可敬可爱的李準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但人虽去,他杰出的著作将会永远留在读者的心间,留在亲人们、朋友们的心间。
    
    祝福远行的李準同志,走好啊!周明 【原标题:他从中原大地走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3月06日第七版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歧路灯》八十年代大放光芒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栨冻绱旈柡宥庡幑閳ь剨鎷�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拷闁诲骸绠嶉崹娲春濞戙垹瀚夌€广儱鎳庨~锟�闂佸搫鐗嗙粔瀛樻叏閻旂厧绾ч柍鈺佸枤閸庯拷婵炲瓨绮庨崕銈嗘櫠閻樿绠繛鎴炵矆缁拷婵炴潙鍚嬮懝楣冨箟閸愭祴鏋栭柕濞垮劚閺傗偓缂備焦姊归悷銉╁船閹绢喖绀傛い鎺嗗亾闁硅鎷�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闂佽婢樼换妤咃綖閸℃稑鐭楃€广儱顦藉ú锟�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闂侀潻闄勫妯横缚閸愵喗鏅柨鐕傛嫹 濠电偛鑻崯鍨暦閿熺姵鍎戝〒姘e亾闁稿孩绮岄蹇涙倷閼碱剦浼嬮梻浣稿级閸ㄥ爼骞愭径灞惧磯闁跨噦鎷�305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備緡鍙庨崰姘辨椤忓牊鏅柨鐕傛嫹450008
闂佹椿婢€缁插鎯佹禒瀣櫖闁跨噦鎷�0371-86663763 婵炵鍋愭慨宄帮耿閿熺姵鏅柨鐕傛嫹0371-86663763 闂佹眹鍨藉ḿ褔鎮哄▎鎾寸劷妞ゆ梻绮浠嬫煥濞戞瑯鍔henan163@163.com
闁荤姷鍋熷畵鎵朠婵犮垼顔愰幏锟�11032303闂佸憡鐟遍幏锟�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