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歧路灯》八十年代大放光芒

2013/7/3 10:58:14 点击数: 【字体:

《歧路灯》八十年代大放光芒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歧路灯》研究专家栾星。

     引子

     2013年3月初,记者去河南省社科院家属院拜访栾星先生,《歧路灯》被埋没两个多世纪,在当代大放异彩,他居功至伟。

     栾先生已九十高龄,身体康健,但已无法交流。

     李绿园耗时三十年写成此书,生前未被刊印,原因何在?

     “除了河南刻书业不发达,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经济方面。《歧路灯》中写张类村刻印《阴鹫文注释》,是八分银一百个字,连句读圈点包括在内。以此标准来算,小说六十余万字,仅刻工一项就需银五六百两,还有木版、纸张、油墨等费用,这显然不是以教书为生的李绿园所能措办的。”山东师大教授杜贵晨道。

    “除经济原因外,李绿园几个孩子都有功名,老二李遽仕宦三十余年,历任吏部主事、江南道御史、江西督粮道等职。他致仕归故里后,曾两度讲学于山右书院,但其本质上是个官僚,在他看来稗官野史之流的《歧路灯》不足刊刻。”中州古籍出版社原副总编张弦生先生道。

     “虽无刻印,但小说写成后,即由李绿园学生抄写流传,渐及豫西一带。这种抄写,大体是以新安县和宝丰县两地为圆心向外扩散。”河南省社科院专家杨海中先生道。

    《歧路灯》是生动形象的“教子弟书”,在豫西影响甚大。许多有能力之家,都乐于抄写。1924年,新安人张青莲著文道:“莲自幼时,见夫吾乡巨族,每于家塾良宵,召集书手,辗转借抄。”李绿园七世孙李春林曾道:“昔日我乡及附近旧家,多有请善缮书生两席,费时十数天即誊写一部。”

    抄写到底不易,有人想把它刊刻出来。

    道光年间诗人杨淮,就是最有可能的一个,因为李绿园手稿曾在他手中。

    杨李两家经历相似,祖籍都在新安,康熙年间落户宝丰,两家都以孝行著称。杨淮和李绿园孙子李于潢是好友,且都是清道光年间中州名诗人。

    杨家世代喜藏书,至杨淮时藏书数万卷。他利用手中资料选编了《国朝中州诗钞》一书,选校精当,收有李绿园诗作29首,附有《李绿园小传》,称“李绿园又著《歧路灯》一书,历二十年,凡数十万言。书论谭姓之事,其父子兴败之由,历尽歧曲,凡世之所有,几无不包。且出以浅言絮语,口吻心情,各如其人,醒世之书也。稿流传归淮家,待梓”。这是关于《歧路灯》手稿唯一的记载。

    但杨淮未能完成《歧路灯》付梓。杨淮之后,《歧路灯》手稿迷失。

    冯友兰兄妹力荐力推

    河南现代名诗人徐玉诺,1928年亲自到杨家寻求手稿,他看到:“杨家身世凋零,只留三世孀妇,与世绝缘,无法搜求。杨庄频遭兵火,玉碎瓦中,正不可料。”

    民国初年,宝丰人郝延寅曾打算印行《歧路灯》,未成。

    1924年,热心读者张青莲、杨懋生等人捐资,在洛阳东街清义堂石印出版了杨懋生家藏的105回抄本《歧路灯》。之后,这一抄本又交上海明善书局出版。

    这两种《歧路灯》刊刻本,均据杨懋生家藏抄本刊印,未找更多抄本校勘,错讹很多,质量不精,印出后,几乎没有社会反响。

    学术界真正注意此书,缘自冯友兰、冯沅君兄妹。

    冯友兰是学术大家,其妹冯沅君,是著名作家,新中国第一位女一级教授。冯氏兄妹,关注此书久矣。 

    他们要把这颗“泥土里的珍珠”奉献给读者,便由冯友兰校阅、冯沅君标点,兄妹珠联璧合,据不同抄本校勘整理注释,即1927年北京朴社本《歧路灯》。

    此书卷首,载冯友兰序和著名学者董作宾的《李绿园传略》。冯序是第一篇详尽、全面、系统评介《歧路灯》的学术文章。

    朴社原拟以四册印齐《歧路灯》,第一册(26回)发行后,引发许多学者关注。朱自清、郭绍虞都给了很高评价。

    可惜因资金关系,后三册未印行。《歧路灯》失去了一次让世人了解自己的大好良机。

    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出版社

    最终完成《歧路灯》整理工作的是栾星。

    栾星(1923~),本名栾汝勋,洛阳市孟津县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有明史研究著作多种出版。

    他抗战时就读于河南大学文史学系,后入党,出版有诗集《呼唤》。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河南省文联任创作部主任。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下放农村三年。1962年,被安置在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从事文献整理研究。在这里,他经眼古籍70万卷,发现了《歧路灯》的巨大文献和文学价值。

    “他以10年时间,使用十一部校勘底本(九部手抄本以及清义堂本和朴社本),合校之下,始得全帙,并作注千余条,于俚语、方言、称谓、名物制度及古人、古籍、历史事件、三教九流行藏等,加以注释,详加考订,颇为精审。在极艰难岁月里,完成了《歧路灯》的辑校、标点、注释、整理、研究工作。”张弦生道。

    冯友兰也把所有手头资料都交给了栾星,以示支持。

    栾先生在《歧路灯校本序》中道:“‘文化大革命’中,我被多次抄家,辛勤罗致并据以校勘的底本,包括《绿园诗钞》残卷,除公藏者外,已大都被送进造纸厂。这部校本原稿,只是由于可作为我‘厚古’‘罪证’,而被存入档案室,才幸免于难。”

    1979年底,河南省成立了中州书画社古籍编辑室(即后来的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省图书馆馆长谢青梓,到书画社担任副社长。

    他深知栾星为《歧路灯》付出的巨大努力,决定古籍编辑室出的第一本书就是《歧路灯》。编辑室先后有牟彬、徐澄平、孙彻和张弦生四位编辑去拜访栾先生。

    栾星告诉编辑,手稿还在姚雪垠处。“我们就从栾先生处先借来105回的洛阳清义堂石印本和朴社的26回本分头阅读,交流读后感想。”张弦生道。

    大家读后又惊又喜,认为是“挖掘了一件珍贵的文物”。

    “我们能让这部被埋没二百多年的文学遗产重见阳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张弦生道,他后来成为此书责任编辑。

    虽决定出版,但思想解放不够,有些人建议内部发行。

    “我们与栾先生商谈出版计划的第二天,人民文学出版社也给栾先生来信约这部稿子。它们都不怕,我们怕什么?我们下决心以一流的编校质量,公开出版此书。”张弦生道。

    1980年3月份,书稿从姚雪垠处取来,编辑室开始紧张的编辑工作。

    栾先生请姚先生写了序言,请冯友兰题写了书名。除张弦生之外,社内还有多人都投入初审工作,逐字逐句推敲注解。

    1981年1月上册出书(版权页记载为1980年12月)。1982年7月,出版社又出版了栾先生辑录的《歧路灯研究资料》。

    出版引发巨大轰动

    此书面世,引发轰动效应。 

    第一次印了40万套,很快销完。第二次又印12万套,19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3年03月21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嵩阳秋夜论“国学”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