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刘禹锡与连州的不解之缘

2013/7/1 16:16:32 点击数: 【字体:


    一、两度被贬为连州刺史

    公元805年(唐永贞元年),“永贞革新”仅仅维持百余日即宣告失败,作为革新派的刘禹锡和柳宗元等八人开始了被朝廷放逐的贬官生涯,史称"八司马"。刘禹锡最初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今湖北江陵),朝廷反悔,“吏议以是迁也不足偿其责”(刘禹锡《连州刺史厅壁记》),将他就地降官,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任司马,刘禹锡没有来成连州,与连州缘悭一面。

    公元814年年底,刘禹锡在朗州度过九年下放干部生涯后,和当时在永州任司马的柳宗元等人奉诏回京,非常兴奋,写下“云雨江湘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诗句。但刘禹锡还是乐观得早了些,不久就因言获罪。他在游玄都观看花之后写了一首诗:“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中采用语意双关的比兴手法,以“桃千树”暗喻满朝新贵,被认为“语涉讥讽”,随即被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在朝中帮刘禹锡说情的御史中丞裴度眼里,“播极远,猿狖所宅”,就是说,播州是离京城长安非常遥远的地方,蛮荒到什么地步呢?没有人烟,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上有八旬老母,他的好友柳宗元帮忙说情,愿意以相对文明的广西柳州与刘禹锡互换,最后,皇帝“终不欲伤其亲”,恩准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于是,刘禹锡在十年之后,与连州续上了躲也躲不过的缘分。

    刘禹锡的贬官生涯,对其本人来说是一个悲剧,但对连州人民却是福音。如果第一次刘禹锡如期来了连州,并以刺史身份呆满九年,也许连州许多人的命运将因此改写。

    二、在连州践行政治理想

    刘禹锡20岁中进士,很早就有政治抱负,入仕之前自称“道未施于人,所蓄者志”(《献权舍人书》)。他在官场出道较早,35岁前已是朝廷重臣,同僚王叔文赞其有宰相之才。

    正当挥斥方遒,政治前途一朝断送。而且,新皇帝唐宪宗把事情做得很绝,“制有逢恩不原之令”(《旧唐书·刘禹锡传》),就是说,即使有大赦天下的机会,也不让他官复原职,差不多等于终身流放。当时的朗州,巫风盛行,尚未开化,“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刘禹锡找不到说话的人,只能自娱自乐,“惟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旧唐书》)。他晚年在《刘氏集略说》也自述:“及谪于元湘间,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诗,或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穷愁著书,古儒者之大同,非高冠长剑之比耳”。

    但其实,据史籍记载,刘禹锡并不真的只是“穷愁著书”。他结庐元水抱屈亭旁,一方面流连山水,搜奇访胜,纵情诗文;另方面仍心系朝廷,始终不坠青云之志。谪居朗州第五年,元稹送他一枝壁州竹鞭,他写诗表示感谢,诗中写道:“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幻想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端直本性,重返京城政治舞台,一展才干。然而,刘禹锡在朗州一呆就是九年,官位司马,是只领薪水不能参政的员外官,差不多是个闲职,也就是说,在刘禹锡一生中最精华的九年(35-44岁),他在朗州地方任上注定了在政治上不可能有多少作为。

    两贬连州,刘禹锡都被委任刺史。唐朝的刺史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长,是一方行政长官和父母官。第一次被贬朗州,刘禹锡途中曾与韩愈相会,韩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认为他的被贬是“被诬”,鼓励他“踣者思起”,所以他后来说“昔遇夫子,聪明勇奋,常操利刃,开我混沌”。虽然遭一贬再贬,刘禹锡未改初衷,坚持理想到底,从来没有改变,去世前一年在《子刘子自传》写道:“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至死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朗州九年“赋闲”后,二贬连州,其时正当壮年的刘禹锡发现连州虽然远离京城,但是“天下山水,非无美好”,连州山川秀美,生活安宁,他开始走进市井,探访农耕,教泽黎民,在地方官任上开始发力,开始有所作为,很投入地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

    三、兴文重教,开一代风气之先

    刘禹锡在连州投入的活了一把,明代弘治年间连州知州曹镐撰《旧志序》,认为连州风气之变,“乃自韩昌黎、刘梦得两公始”。那么,刘禹锡在连州开了哪些风气之先呢?

    一是确立“功利存乎人民”政绩观。他上任后撰《连州刺史厅壁记》,“见贤思齐”,希望自己能像众多优秀前任一样,“或久於其治,功利存乎人民;或不之厥官,翘禺载於歌谣”。作为体制内心系朝廷的人,刘禹锡在连州形成了自己的政绩观,身体力行,做了不少实事。

    二是编医书,惠及八方百姓。刘禹锡对医学颇有研究,平时注重收集民间秘方,所以当当地发瘟疫,刘禹锡除了向柳宗元等好友讨药方,还结合自己40多年积累的验方,编成了《传信方》医书,其中许多简单易懂的方法,让连州人受益。后来这部《传信方》还漂洋过海,传到了东南亚。

    三是重教兴学,开启连州“科举甲通省”时代。刘禹锡赴任连州数年之后,连州出了第一个进士刘景,刘禹锡赋诗《刘景擢第》祝贺:“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凌少年让清光”。后来,刘景之子刘瞻又高中进士,并在唐懿宗九年(公元869年)官至宰相。在刘禹锡带动下,连州文风迭起,吸引了荆楚吴越的儒生纷纷来连州求学。湘南儒生周鲁儒、吴越儒生曹璩都是刘禹锡的得意门生。在唐代,广东共有48名进士,连州就有12名;到了北宋时期,广东共有进士127名,连州就有43名,时称“连州科第甲通省”。清乾隆本杨楚枝《连州志·名宦传》则说:“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

    四是关心少数民族。连州处于五岭南麓湘、粤、桂三省交界处,早在隋唐时期,境内就有瑶族聚居区。刘禹锡在连州期间写下了《莫徭歌》、《蛮子歌》、《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等三首诗,对徭族的外貌服饰和瑶族人民的狩猎活动以及他们的勤劳神勇大加称赞,以诗歌形式描写少数民族生活,刘禹锡可算第一人。

    四、连州文化的核心灵魂

    刘禹锡在连州任刺史四年半,无论诗文还是为官都给连州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政治胸襟和文学光辉映照连州千年。现在从全国来看,安徽和州有“陋室园”,荥阳在刘禹锡陵园旁建了禹锡园,湖南常德在柳叶湖边建了司马楼纪念刘禹锡,纪念和研究刘禹锡都比较静态,连州在这方面理应走在全国前列,因为刘禹锡一生,在连州发出了最强音,连州已经投资建了刘禹锡纪念馆,要做好刘禹锡这篇文章,连州可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展开:

    一是宣传刘禹锡“功利存乎人民”的为政观,宣传连州“廉泉之源”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刘禹锡是朝廷的人,但是他为官不唯上。“功利存乎人民”出自一封建社会贬官之口,极具现实意义和先进意义。正是有了刘禹锡等众多廉洁之高官,才会有北宋周敦颐在连州抒发“廉泉之源”之叹。

    二是弘扬刘禹锡的诗豪精神。“诗豪”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刘禹锡诗歌的风格豪放;二是指刘禹锡气质豪放,是诗坛、政界的豪杰。古代文人被贬官流放,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从此失意消沉;二是幽怨自怜,变成愤青;三是内心强健,既随遇而安,又坚持自我,有所作为。刘禹锡无疑是第三种。“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创了史上贬官时间最长。但他在《问大钧赋》中指出:“且夫贞而腾气者,健而垂精者昊昊。我居其中,犹轮是蹈。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何等通脱达观的雄健胸怀,这一气质在连州表现得最彻底。

    三是重读刘禹锡诗文,激发连州人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刘禹锡任连州刺史四年半,共写下25篇散文、73首诗歌,连州山川风物人情风俗都在他的诗文里,这是刘禹锡留给连州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研究连州人文和历史最重要的文献。“剡溪若问连州事,惟有青山画不如”,这是刘禹锡对连州风光的由衷赞叹,“几度欲归去,回眸情更深”,这是刘禹锡对连州山水和人文的眷恋,这样的深情穿越1200年的历史时空,依然让人心动,让人感慨万千。

    四是连州旅游要展现刘禹锡的诗文意境,连州文化要传承刘禹锡为官、为人、为文的可贵精神。刘禹锡是连州山水、连州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刘禹锡对连州山水赞美有加,称其为“天下山水,非无美好”。连州现在每年举办国际摄影年展,吸引国内外众多摄影大师来连州布展,但参展作品跟连州本身并没多少关系。建议连州市政府将这一活动适当扩展,邀请著名摄影家、书画家以刘禹锡所作关于连州风物主题来拍摄连州,宣传连州,让刘禹锡笔下的连州山水真正为世人所知。此外,刘禹锡纪念馆已初步建成,连州市政府应以此为契机,尽快举办全国性的刘禹锡学术研讨会。作者:郑泽国【原标题:刘禹锡与连州的不解之缘】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凤凰网 2012年10月1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