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扫一室与扫天下

2013/6/17 14:46:37 点击数: 【字体:

 
    一件往事,有点意思:我在工厂时认识了一位大学生,那时他刚从高等学府出来,“少年壮志不言愁”,好想干一番大事业。对他的新秀锐气,志存高远,我暗自感到了心灵的苍老和精神的苍白。但对其不屑做一点小事、瞧不起做一些琐事的言行,我总不想趋炎附势。一次这位青年还算谦逊地问我:做事要从哪里下手?我一听,联想到别人告诉我的“此公从不知在办公室扫扫地、打打水!”就调侃地说:先从打开水开始吧!自然话里面是有意思、藏“骨头”的。

  “不要拒绝做小事情”。其实早就是领袖群伦们的谆谆教诲。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留下警示启人之篇。范晔《后汉书》卷六十六《陈蕃传》云:“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荒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毕竟是明白人,赞扬之下,又反诘一句:“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声问如春雷夏雨振聋发聩。不知这陈蕃受到启发了没有,反正后来他是做成了一番大事的。

  陈蕃其人,也是青史垂名的人物。“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子孺下陈蕃之榻”。陈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时任太尉,与李膺等人反对宦官擅权,受世人敬重。灵帝时任太傅,与人合谋诛杀宦官,事败被杀。薛勤诘问年少轻狂的陈蕃的这段文字,记载的是陈蕃15岁时的一段轶事,颇受后人赞赏。对此,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过一首《读陈蕃传》,对少年陈蕃的“不扫一室”也提出了批评。诗云:“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他认为,陈蕃当年仅仅高谈“扫天下”是毫无用处的,自己家中的灰尘如积都打扫不了,怎能去扫除天下的灰尘呢?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扫一室”是小事,“扫天下”是大事。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如果连区区小事都不愿做或不会做,怎样能够干大事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海。虽说登山采玉,下海探珠,各有志趣,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付出艰苦的劳动。犹如登山,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一些人谈理想,谈志向,慷慨激昂,滔滔不绝,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眼高手低,碌碌无为。这样的人,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到头来一事无成。由此看来,杨万里对陈蕃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击中要害。

  对历史人物的褒贬,要独具慧眼,切忌人云亦云。杨万里读史,善于发表独到的见解,这也是难能可贵的。而志向的确立,目标的奠定,应该志存高远,具龙吟虎啸、龙翔凤翥之气概。但具体去做,也不能忽略了蚕茧蛛丝、蚁封蚓结之经营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真理。在沙漠中寻见一点绿,在黑暗中搜到一线光,在机械硬件包围中觅得一点美,这原是对生活执着的一种信念,也是对事业一种孜孜的追求!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后面有一联题得好:“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佛语偈言,所言意思原是教晓凡人的处世行为的,从我做起,从眼前事、脚下事做起的内涵,亦包含其中矣! 朱国良 【原标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义乌新闻网 2012-12-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