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孟尝君
2014/3/19 15:21:5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三年前,秦东陵被盗案告破,在被追回的11件文物中,一件刻有“八年相邦薛君造”铭文的国家一级文物漆木高足豆显得弥足珍贵,印证了齐国人孟尝君即薛君曾在秦昭襄王时在秦国任相邦的史实。近日,从陕西省文物部门传来消息,考古专家根据漆木高足豆上的铭文推断,秦东陵一号陵园的墓主就是秦昭襄王,那件漆木高足豆是由孟尝君监造并献给昭襄王的。一时间,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得孟尝君——这位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走进人们的视线。
父亲田婴要杀孟尝君
孟尝君的父亲叫田婴,是齐国齐威王的小儿子,是齐宣王的弟弟,被封为靖郭君。这就相当于王爷的地位。田婴有很多老婆小妾,共生下了40多个儿子。所以,对于田婴来说,多一个儿子和少一个儿子没有差别。而孟尝君,就是这个少一个也可以中的儿子。孟尝君出生的时候,田婴就不打算养活孟尝君,这是为什么?
孟尝君是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婴告诉孟尝君的母亲说:“不要养活他。”可是孟尝君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养活了。
等孟尝君长大后,他的母亲便通过孟尝君的兄弟把他引见给田婴。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活了,这是为什么?”孟尝君的母亲还没回答,孟尝君立即叩头大拜,接着反问田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
孟尝君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
孟尝君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无言以对便斥责道:“你不要说了!”
过了一些时候,孟尝君趁空问他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孙子。”孟尝君接着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玄孙。”孟尝君又问:“玄孙的孙叫什么?”田婴说:“我不知道了。”孟尝君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一个劲地加多积贮,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却忘记国家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从此以后,田婴改变了对孟尝君的态度,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
开办三千人的“免费食堂”
后来,孟尝君继承了父亲田婴的爵禄,封地就在薛邑。于是“官二代”孟尝君开始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门客有三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自己相同。
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襄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孟尝君。孟尝君准备去秦国,而宾客都不赞成他出行,规劝他,他不听,执意前往。这时有个宾客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孟尝君听后,悟出了个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鸡鸣狗盗”救了命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说他最看不起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为何?因为黎叔是“偷儿”,而“偷”里面可是大有文章的。不管黎叔有没有读过书,读了多少书,这话实在都很有学问。“贼”这种职业何时登上历史舞台,已无从考证。但历史一旦记载,就有大手笔。
《史记》中记载了鸡鸣狗盗的故事。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门下有一能人,骗过军队驻守的“海关”成功“偷渡”了孟尝君。
公元前299年,在秦昭襄王的一再邀请下,孟尝君担任了秦国的相邦。其时,官职在“相邦”之下的丞相殳心中忿忿不平,于是私下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襄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相邦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
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襄王的宠妾燕姬请求解救。燕姬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襄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
孟尝君为这件事愁得直上火,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襄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襄王的宠妾燕姬。燕姬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襄王说情,昭襄王便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襄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
这就是鸡鸣狗盗的故事。想想就觉得神奇,能够骗过卫士到王宫盗宝,骗过军队驻守的“海关”而成功偷渡孟尝君这么大的人物,这样的“贼”,“技术含量”自不待言。
王安石著文狠批孟尝君
公元前299年,齐王受到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
王安石有篇著名短文《读孟尝君传》就根据这个故事对孟尝君养士提出了与其他人不同的看法,原文全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此篇被历代文论家誉为“文短气长”的最短政论文意思是:“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贤士?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士’, (齐国) 应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一生立志革新变法的王安石抨击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告诫后人不能像孟尝君那样,徒有“好养士”的虚名,所养的士是让人不屑一顾的鸡鸣狗盗之徒,而没有济世兴邦的人才跟随他,所以不能脚踏实地为振兴国家做出具体贡献。王安石“鸡鸣狗盗之徒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你若视小人之辈为“人才”,那么真正的人才是不会为你所用的道理。
专注于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赵大宏认为,王安石的文章只说明孟尝君所养的客不是国家所需的栋梁,不是古人认为是“士”,而是一帮鸡鸣狗盗的乌合之众。王安石只指出了孟尝君所犯的一个错误,从管理的角度上看,孟尝君在管控三千人这个庞大的集团时,没有对集团进行统一的战略管控,没有进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控,更没有进行统一的文化管控。不过,话说回来,假如辅助孟尝君的都是些经纶满腹的大才,运筹帷幄,他怎么会有在秦国被困的危险呢?看来,王安石批评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鸡鸣狗盗之辈在,所以大贤不来也。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