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淇河、西湖‘对话’白蛇传说”系列之二

2013/11/18 10:12:21 点击数: 【字体:


    白衣天使羽化白衣娘娘
 

    白蛇传说看上去匪夷所思,但表层浪漫幻想的人蛇恋下却隐含鹤壁民间对一位白衣天使的千年怀念——白衣天使是个西来的词儿,如果让白蛇彻底中国化地“原形毕露”,那她就是一济世救人、悬壶淇河岸边许家沟村的女郎中。

    “女郎中医德高尚、医技精湛,人漂亮、爱穿白衣服,生前赢得三乡五里百姓的爱戴,死后百姓为纪念她就开始编故事……”金山寺旁的南山村老人刘服军的“白蛇研究”直指本源,他的这一说法符合学者们的说法——任何传说都有个原点,但记者查遍所能查到的所有专家的研究文章,未能找到这一说法。而刘服军老人的“原创”让白蛇传说原形毕露,他的白蛇传说原点,则正是专家学者于一切传说研究中都要苦苦寻找、至关紧要的一环。

    鹤壁金山寺、许家沟白蛇传说将女娲神话与山野女郎中予以对接,其编织的“蛇恋”故事在《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传说”的神话色彩,大大超过“哭崩”、“化蝶”等而稍次于“鹊桥”。“既然白蛇传说神话成分这么浓重、这么高远,为什么成型期竟然被延迟到南宋一代、文字形成期则出自明代呢?与《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形成于汉、秦、晋相比,不是太晚了吗?”民俗专家马紫晨先生说,“这个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试图破解的敏感问题,很多专家也撰写文章,指出白蛇形象本身存在着‘远古的投影’、沿袭着‘图腾崇拜的烙印’等,在白蛇传说研究上有了一些突破,但因无法找到传说的原点,也只能算一种猜想。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先生因追寻罗贯中隐居地,追来追去追到鹤壁的许家沟,这才意外发现,原来许家沟不但是一代文豪罗贯中的隐居地,他在这儿完成了中国四大文学巨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孟繁仁先生认为罗贯中是山西人,许家沟是他隐居著书的地方,这已经得到全国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冯其庸先生还为许家沟题写了‘罗贯中故居’;鹤壁史志专家王俊智先生研究认为,许家沟不只是‘罗贯中故居’,实乃‘罗贯中故里’,他是我们河南人),还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的原点。”

    1994年,孟繁仁将他的研究所得率先在台湾出版的《中原文献》第26卷第4期上发表,指出白蛇传说的原生地在河南鹤壁许家沟、金山寺、青岩绝等,这在学术界引起热烈讨论:“四大传说”中其他三大传说发生地散布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诸地,难道《白蛇传》的发生地只在江南的杭州、镇江?何况杭州、镇江都是“原生地”,白蛇传说难道就没有个落地生根的传说过程?孟繁仁的研究,击中的恰好是传说应该向外传播的要害——传说就像地震一样,原生地是震源,而地震波不断向外扩散,如果缺少这样的过程,那就是“地震”震级太小,不足以在周边其他地区造成“塌陷”让传说落地生根,形成传说发生地以外的传说发生地,那么这样的传说就是没有杀伤力的传说,也是轻飘飘的不怎么重要的传说。而《白蛇传》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它怎么会缺少这样的“程序”呢?

    其实,鹤壁许家沟、金山寺西接大山东连平原,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这儿恰是人神共住的地方。在这人神共住、殷商故都、《诗经》圣地的鹤壁,产生神话色彩浓重的白蛇传说是很自然的。而这,正是杭州、镇江所缺乏的,杭州、镇江的文化可以归结为移民文化,是中原文化向外扩散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中心——它的文化从总体上看是士大夫的文化而不是民间的文化,而传说却恰恰是民间的创造与传承。这也许是《白蛇传》到明代才被编入士大夫整理的俗故事——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的原因。
鹤壁雷峰塔附身杭州“西关塔”

    在《警世通言》中,白蛇传说甫以文字形式出现,就很完整,它就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约1.9万字,用现在的标准看也是一部中篇小说的“含字量”了。

    以文献考察白蛇传说,它完全不同于其他三大传说:无论是《牛郎织女》,还是《孟姜女》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它们虽然都形成在两晋之前,但文献也就有那么几个或几十个扳着指头就能数清的大字,让专家研究半天,得出的也就是个来龙去脉。与之相比,《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很有些非同凡响,传说一文字化就硬邦邦地毫无回旋余地——这是发生在杭州、镇江的故事,发生在南宋初年宋高宗南渡后的绍兴年间。

    白纸黑字在《警世通言》里,总比口口相传可信度大得多,再加上《警世通言》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圣经,说书的、唱戏的,谁都不和它别扭,杭州、镇江在白蛇传说上独霸江湖的地位,也就没有哪个地方敢于挑战——就是民间瞎掰出个东西,三乡五里的秀才一歪鼻子,就否决掉了。

    但许家沟的乡亲不信这个邪,他们世代相传许仙(《警世通言》中称许宣)就是自己的本家,白衣娘娘(《警世通言》中称白娘子)就是本村的媳妇。

    “奇怪吗?不奇怪。冯梦龙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开头便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马紫晨先生说:“虽然中国人讲书说戏好套古诗,但这帽子也不是随便就戴的,它实际上是在点题破题。在这儿,冯梦龙要点破的东西,如果就文章论文章,似乎找不到,最多也就是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高宗南渡后发生在绍兴年间的故事——冯梦龙费尽心机戴个帽子,要点破的仅此而已?这至少不能让我信服。我看他打了个埋伏,要点破的,就是白蛇传说和高宗一样,都是南渡而来的。”

    为什么冯梦龙不直接说出白蛇传说是个南渡故事呢?说出来就复杂了,白蛇传说就不能在杭州、镇江两地自圆其说了。作为编剧,冯梦龙只好“阉割”传说的源头,轻飘飘而又意味深长地开头便写“直把杭州作汴州”,设下个伏笔。

    既然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鹤壁金山寺有雷峰塔吗?

    当然有,就在金山寺的南山上。但问题是,焉知鹤壁的雷峰塔不是从杭州“偷”的呢?

    “哪能呢?我们这儿可是世代都叫那座塔为雷峰塔的。”南山村的刘服军老人说。

    “有什么证据吗?”记者问。

    “那你是说文字的东西了。本来是传说,你让我搬四书五经?”

    “哪能这么折腾你老。就是个地方史志什么的呗!”

    “这儿没有啥村志,都是瞎传的。何况俺这儿解放前一会儿属汤阴、一会儿归浚县,乱得很。鹤壁,不是1957年才有嘛(1957年建市,以前是个集镇),在鹤壁当然查不到。不过,上世纪80年代俺村有个人在汤阴当书记,他儿子从《汤阴志》上给我复印了一张金山寺的老图,上面有三个塔,分别叫雷峰塔、大塔、二塔。图是毛笔画的,该是明清时期的吧。”

    “图在哪儿?”

    “山西的那个叫孟繁仁的专家来这儿研究白蛇传说,咱想人家是为咱服务的,就给他了。”

    “没留个底?”

    “留了。后来又给了鹤壁的×××。”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5-11-07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司马氏:周王赐以官职为姓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