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氏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据文献记载,中国共有5600多个姓氏,各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而郭姓却是诞生于三门峡地区的姓氏,由“姬、虢”演化而来。
当今中国人对于寻根问祖已形成一股热潮。尤其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他们离开祖国太久,思乡之情更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些离乡的游子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后,都想认祖归宗,寻找自己的根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许多大姓均源于黄河两岸。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常能看到海外游子回国寻访祖地的足迹,那份虔诚令人感动。三门峡是郭姓的发源地,而郭姓又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8位的大姓,人口众多,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
下面依次介绍郭姓的起源、文化、发展等状况。
(一)郭姓源自虢国
关于郭姓来源史书有很多记载,但“以封地为姓”的说法最为公众认可。也就是说,最早的郭姓是从3000年前的周朝王室分支出来的,再由虢转化而来。虢是周朝分封的黄帝后裔姬姓诸侯国国名。
商朝被周朝灭亡之后,周武王姬发继承其父文王遗志,联合各路诸族率军东征,牧野之战(今河南汲县)大获全胜,灭商朝而建西周。到了西周末年(公元前771 年)的周幽王时期,周王室衰弱,申侯勾结犬戎作乱,在骊山将周幽王杀害。西周灭亡后,西周分封国西虢一部分东迁至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成立北虢;一部分徙居上阳(今三门峡市、陕县一带),成立南虢,建都于上阳城(今三门峡市区崤山路南李家窑遗址所在地)。虢国的君主虢叔是周文王的叔父,因能征善战而闻名。公元前655年,晋国借道虞国(山西平陆一带)灭了虢国,从此虢国消亡。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辞海》在解释“虢” 的意义时说:“姓,虢仲,虢叔之后,后改作郭。”高诱在《战国策注》中说:“郭,古虢字。”
上世纪90年代初,虢国墓地发掘后,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考古专家就考古发现专门写了《上村岭虢国墓》的考古报告。报告依据虢国墓出土的鬲等器物,言及虢国与苏国(今温县、孟州一带)的通婚情况。也就是说,虢国灭亡后,一部分虢国望族逃到了自己的岳父家中避难。这些望族及其亲属将“虢”字的同音字“郭”作为自己的姓氏。而更多的虢国贵族,被晋国强行迁往汾阳,强迫他们筑城,这部分人也转姓为郭。
到了唐代,郭姓后裔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他不但中兴了唐王朝,也中兴了郭姓家族。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郭子仪为其父建立家庙时,请颜真卿书写了《郭氏家庙碑铭及序》。文章讲述了郭姓的来源:“其先盖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因而氏焉。代为太原著姓,汉有光禄大夫广意,生梦儒,为冯诩(今陕西大荔)太守,子孙始自太原家焉,后转徙于华山之下,故一族今为华州郑县人。” 从中不难看出,郭子仪的祖先正是虢国灭亡后北迁队伍中的一支,他们的始祖就是虢叔。 【原标题:天下郭姓源自三门峡(之一):郭姓源自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