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0位,最初发源于许昌,在现今中国姓氏中排第26位。几千年来,历经繁衍生息和迁徙,许姓散布于全国各地,名人辈出。许姓是谁的后裔?历史上有哪些名门望族?诞生了哪些历史名人,各有怎样的功绩?带着种种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近历史,走近这个以国为氏的旺姓。
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为氏
许姓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与许国,称为许文叔。旧址在今河南许昌。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公元前533年迁都叶,公元前524年迁都白羽(今河南省西峡县),公元前524年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县)。战国初为楚国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根据《姓纂》的记载,许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姓纂》说:“姜姓,炎帝之子孙,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由此看来,许姓应该是炎帝的后裔,在3000年前周武王的时候,被封在许国。后来国灭之后,子孙都以国为姓,并且四散在各地繁衍。
当时许国的位置,据后世考据,就是现在的河南许昌。因此,天下许姓的最初发源地,应该就在这个地方。
高士许由,乃是许姓的始祖
尧、舜禅让,千古传为美谈。据说,尧把天下让给舜以前,曾经属意于当时的另一位高士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不得已才把王位给了舜——这段传说,说明了许姓的古老,也为许姓人平添不少光辉,因为许由也被列为许姓的始祖之一。
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的一位高洁之士 。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发源于许昌,历史上多次迁徙
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北部一带迁都。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旺姓许氏的堂号与郡望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历史上,许氏的堂号也有不少。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许昌东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此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此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历史上,许姓名门望族也不少。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五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祖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许氏后裔,历史上名人辈出
屡经迁徙和民族融合,许氏后裔遍布全国,名人辈出,不仅有文字学家、诗人、画家,而且有理学家、名人等。
许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农学家,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朴素理想。
许慎: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他集古文经学之大成的著作《说文解字》,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写道:“曾曾小子,祖自炎神……自彼徂召,宅此汝滨。”意思是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我祖上自许昌迁往召陵,从此就居住在汝水之滨。短短数语,许慎就把他祖先的来历和迁徙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
许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成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
许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以赞其作。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元朝三大理学家。
力辞天下的高士许由
作者:薛炎 黄舒平 新闻来源:许昌网 点击数:206 更新时间:2011-6-17 9:51:49
城市元素:许由,字武仲,约生于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详,阳城槐里(今河南登封箕山槐里村)人,尧舜时代的贤人。尧在位时,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河流域的登封、禹州、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也因此成为许姓始祖。
为辞禅位,隐居深山
许由“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不问政治。
相传许由品德高尚,才智过人,很受族人的崇敬。部落联盟领袖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四处寻访贤人,发现了许由,决定把天下禅让于他。许由认为自己德才不如舜,严词拒绝,还连夜逃到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与世俗社会交往。
洗耳不闻功名利禄
尧是个惜才、爱才之君,派人找到了许由,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来人传达尧的旨意后,苦口婆心地劝他立即上任。许由认为自己可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决定不去就任,并到山下河里洗耳朵,表示不愿听。这条河就是现在的洗耳河。
关于许由洗耳还有一个小故事:许由洗耳时,碰到了他的朋友巢父。巢父当时牵着牛在河边饮水,听说许由洗耳的原因后,就嘲笑他,说他故意在此处游荡,以便让别人称赞他。为了避免牛喝到许由“弄脏”的水,巢父牵着牛到河的上游饮水。受此话影响,许由率领他的部族来到今天的许昌县以东、鄢陵县以西一带。他看到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獐鹿成群,就停了下来。他们伐木结草为庐,成了这一片土地的主人。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业,这块处女地在刀耕火种中变成了良田和牧场,生机盎然。许由氏族在这里日渐兴旺,过起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亲其亲,爱其爱,集体劳动,共同消费”的康乐生活。
到了西周初年,许地的许氏已发展成为庞大的宗族群体,成了许国的开国之本。今天,鄢陵县陈化店镇有许由岗、许由寨、许由冢等遗迹。
隐于颍水之阳
后裔建立许国
后来,许由隐居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以耕作为生。
西周初年,许由后裔文叔被封于许地,建立许国。
古许国都城位于许昌县东南。唐初《括地志》云:“许故城,在许州许昌县南三十里,本汉许县,故许国也。”唐《元和郡县志》卷八载:“故许昌城,县南四十里,即许国故城。”唐宋时期的许昌县城,即今许昌县的张潘镇古城村。
许昌古时被称为许地、许国,关于许地与许由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先有许地后有许由,许由的名字是根据地名取的;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先有许由后有许地,许地的名字是因许由长期在此处生活而来。且不管两种说法孰对孰错,总之,许由和许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标题:许姓:以国为氏的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