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杜氏:奉儒守官 显达千年

2013/9/24 15:27:44 点击数: 【字体:


杜氏:奉儒守官 显达千年

 河南一处杜氏宗祠的大门。

杜氏:奉儒守官 显达千年

杜甫画像。

杜氏:奉儒守官 显达千年

杜氏家族小规模的宗亲联谊。

杜氏:奉儒守官 显达千年

杜甫诗作集

杜氏:奉儒守官 显达千年

河南渑池一处重修后的杜氏宗祠。
  
    在中国的历史上,杜氏家族虽未有帝王出现,但一直是望族。身出“士族”的杜氏一脉,有着显赫的门第和辉煌的家史。隋唐之前,仅晋时杜预一支,就曾辉煌显达五百年之久。而在唐代之后,杜氏一脉继承先祖的为官思想,官场多人身居要职,像杜如晦一样的宰相就有11位。

  “奉儒守官”是杜氏一门最大的特点,不管是哪一起源,哪一衍生派别,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一直把儒家思想作为光耀门庭的祖训。也许正因为此,历史上,杜系一脉一直忠君爱国,不管“高居庙堂”还是“远离江湖”,都在忧国忧民,就连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流氓大亨杜月笙,逃居香港时仍有忧国之心。

  杜氏显赫的门第与先祖辉煌的成就,让这个家族自晋时便开姓移居海外,杜氏宗亲更是遍及中国各地,五百多万的宗亲让其位居今天中华姓氏第47位。

  图腾为氏源流派系庞杂

  杜,一种树木,也称甘棠、杜梨。上古时期,有部落崇拜杜梨,并将其作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城堡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便是杜氏最原始的由来。今天,姓氏学者对杜氏源流与派系的研究,是自图腾之后才开始的。

  杜氏的第一支起源,源于祁姓,出自帝尧裔孙刘累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黄帝的二十五儿子中,有个叫祁,即帝尧。尧除承继祖辈姬姓外,又因其母在祁地生下他,故又以地名“祁”为姓,他的后裔曾建国于刘,有一个叫刘累的裔孙曾因有御龙之术而深受舜帝器重。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周成王灭唐国之后,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把原唐国国君迁至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它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杜伯之子隰叔逃奔晋国,子孙又有以士、范为氏,因此又有人称,杜氏、士氏、范氏三氏同宗同源。

  杜氏的第二支起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杜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君主名叫熊艰,号称杜敖,亦称堵敖、庄敖。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杜敖被其弟熊恽所杀,其族人后裔分散避难,有以先王称号为姓氏者,称杜氏、或称堵氏,后统称为杜氏,世代相传至今。

  杜氏的第三支起源,也是今天杜氏宗亲最得意的一支,源于姬姓,据史籍《世本》记载,杜氏是黄帝时期的酿酒发明人杜康的后代。相传,杜康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

  对于杜康,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又名少康,夏王朝时期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据《史记·夏本纪》及其他文献记载,在夏王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已身怀有孕,逃到娘家,生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对于杜康酿酒,是被所有人接受的。

  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常把吃不完的饭食倒入枯桑洞中,时间一长,杜康发现树洞中流出的汁水有股奇特的清香,这引起了他的兴趣。经过不断改进,杜康叫结出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在杜康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杜氏。

  如果以杜康为杜氏的得姓始祖,那么杜氏至少也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杜氏的另一支起源,同样出自姬姓,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

  春秋战国时期,晋、秦、卫国所据地区,“杜”就是牡宰,亦称灶宰,通“屠”字;“蒯”就是一种专门屠宰牺牲的刀剑。杜蒯,是春秋时期晋、秦、卫诸国掌管膳食和祭祀牺牲的官吏,是官职称谓,通称宰夫。后来战国时期的魏、赵、韩、秦诸国仍以“杜蒯”为内宫宰夫的官称,历史上知名的“杜蒯”有数人。在杜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称杜氏,世代相传至今。

  杜氏除了上述始祖群之外,历史上,还有鲜卑的独孤浑氏,女真的徒单氏族人,满族的都善氏、图克坦氏、德敦氏、杜鲁穆氏、杜奇勒氏、杜朱氏,裕固族的杜曼氏等族人改姓杜。

  晋时始迁东南亚宗亲遍天下

  早在秦汉时期,复杂的起源与士族的出身让杜氏一脉便在北方兴旺发达,唐时杜氏遍布大江南北,明末已开始迁入台湾。并形成了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的三支望族,今天的许多杜氏宗亲若沿族谱上溯,大多能追至上述三地。

  与其他姓氏不同的是,炎黄子孙移居海外大多自明清之后,而杜氏一脉却早在东晋时期便开始迁居东南亚,这与杜预一支世代为官,有很大关系。

  公无317年,晋元帝任命杜预后裔杜元为宁浦(治所在今广西横县南)太守,杜元携全家赴任,近亲本族也有人跟随前往。

  此后,杜元又调任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家眷与近亲族人随迁。杜元去世后,其子杜瑗被晋帝任命为交趾郡太守。晋安帝即位(公元397年)后,调杜瑗任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广治河与甘露河汇流处)太守。不久,他又任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荣市)太守,内地的杜姓人陆续迁入这些地区。

  杜预的这支后裔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一直在九真郡(今越南广治、河静两省)、交州郡(治所在今广州)、宁浦(治所在今广西横县)、林邑(今柬埔寨)等地为官,这让杜氏在当地形成望族,以至今天仍是杜氏聚居地。

  唐时,宰相、文学家、史学家杜佑的族侄杜环,受命出征吐蕃(活动在今青海及西藏的大部分地区)、东突厥(今新疆北部偏东)、大食(今阿拉伯的叙利亚、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等国)等地被俘,并在大食生活了十年。在此期间,他游历和考察了今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叙利亚、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意大利等国,记录了诸国的疆域、自然风貌、经济与文化状况、宗教信仰及乡土民情等。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杜环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长安,唐肃宗亲自召见,予以安慰和赏赐,晋升了官职,派助手协助他完成《经行记》一书。

  受杜环的影响,东南亚各国加强了与中国交流,时有杜氏宗亲迁居东南亚各国,加上杜元及后裔一直在交趾或日南等地做官,也有杜氏宗亲因获罪而流放于灌州(今越南荣市)的杜氏,到明清时期,越南、柬埔寨的杜氏宗亲已遍及东南亚,直至印度。

  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也有以杜为氏的杜氏宗亲,这些杜氏多从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徙人。而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杜氏多从东北及山东等地迁入。

  客死他乡的“不肖子孙”杜甫

  在中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

  东汉时期杜诗,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杜密,在任太山太守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唐时,杜氏更是人才济济,仅任宰相者便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学家;还有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的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与李白被称为“大李杜”。作为杜氏的先祖,杜甫是以喜剧开始,却以悲剧结束,一生共留下一千余首诗歌,被后世广为传颂,是杜氏先祖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个。

  杜甫的先祖是显赫的,他的十三代先祖——杜预,文武双全,擅长各种学问,著有《春秋左氏集解》,魏、吴、蜀三国鼎立时,在夺取魏实权晋之下为将军,其平定了吴,世称“杜武库”。杜预这支杜氏在传至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之前,已经显赫了长达五百年之久,杜审言在武则天时代担任膳部员外郎。杜甫也承袭了先祖的“衣钵”,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终身奉行的原则。

  然而遗憾的是,到了杜甫这一代,却由于种种原因,至使家道败落,不但未能壮大门庭,连自己也因为营养不良而客死他乡,从这一点说,杜甫就是一个“不肖子孙”。

  也许是殷实的家底与名门的出身让杜甫有资本自20岁天始纵情山水、“浪迹天涯”。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让他遍游了吴越,足迹踏遍齐、鲁、燕、赵等地,所到之处,广交文友,纵谈文史。直到30岁之后,才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结婚。

  成家之后的杜甫曾谨遵先祖“奉儒守官”的思想,求取功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志,致使一家人困居长安十多年。杜甫一生为官生涯仅4年,官职最高时做到类似于监察官一职的左拾遗。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记录也下来,著成了不朽作品:“三吏”、“三别”。

  杜甫弃官后,由于战乱,不得不举家经秦州、同谷等地逃难至成都,直到投奔朋友严武,才算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杜甫不得不再次漂流于梓州、阆州、成都之间,继而又流落至夔州、湖北、湖南一带,最后病死在衡州湘江的一艘船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知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记者 王永记)【原标题:杜氏:奉儒守官 显达千年】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新网河南新闻 2013-06-04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樊氏:商周得姓 贤能辈出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