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起源于夏代,距今已有约四千年的历史。
夏代历史上有“太康失国,少康复国”的事件。少康帝复国是消灭了有穷王寒浞(zhuo)后才恢复了夏王朝政权的。在消灭 有穷王过程中,有一个叫“平”的人功劳很大,被少康帝封到了一个有温泉的富庶之地,作为夏的一个属国。该国因境内有温泉而称温国。立国者“平”就以国为氏称温平。这位温国的立国者温平就是温氏的始祖。温氏历史上最显赫的唐初宰相温彦博家族墓志上是这样记载这一温氏起源史的: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
夏代温国的疆域就在现在河南省温县一带,温国的都城史称温城,位于温县西南13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现在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温县位于河南省的西北部,北倚巍巍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水。行政上受焦作市所辖,有人口42万。温县境内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是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县和小麦玉米优良种子基地。温县出产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个中药材品种史称四大怀药,是国家中药材保护品种。其中山药药食两用,美味滋补,被历代皇家列为贡品,当今更是畅销海内外。温县的温氏后裔有山药种植方面最悠久的家族传承史,温公铁棍山药品质上乘。温县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距郑州、洛阳、焦作均为数十公里。温县还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因温县地处中原腹地,居太行要塞和黄河津口,历史多有征战,人口流动频繁。发源于此地的温氏最早的迁徙是西周时期开始的。一支是温平的第26代裔孙温乂(yi)被别封到郄(xi)地为司马,至西汉初年,温疥之孙温何迁至太原郡祁县,后继者人才辈出,形成望族。另一支温氏自西周迁出温地,至汉时到新疆南部建立了温宿国。
汉朝时,温姓不但在山西太原形成望族,并在华北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汉代的常见姓氏之一。河北山东的汲郡、清河郡、平原郡也都成为温氏郡望。汉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战乱频繁,温姓人口急剧减少。为避战乱,一部分温姓人与中原其他姓氏一样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最终成为南方的著名姓族。当代温氏的分布以广东省居多,总人口约50余万人。
古温国地域内现有温姓人口约2000人,居住在温县的只有两户。一户是近年来小浪底移民,另一户温国胜一家是温县老户,传说是温家墓地的守墓后裔。
温县历来是天下温氏寻根谒祖的圣地。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温氏宗亲纷纷到温县寻根,掀起了温氏寻根温县的高潮。温县人民政府在温故城遗址一侧的温氏祖墓区规划设计了“世界温氏文化博览园’.马来西亚温氏宗亲会会长温添贵,于2004年10月13日带领数十位海内外温氏代表,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当代著名书画家温寒石为世界温氏文化博览园里的温根碑书写了根字。2005年10月16日,温县人民政府主办了首届世界温氏祖地温县恳亲大会,四百多位来自海内外的温氏宗亲代表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祭祖大典。实现了温氏起源后四千年来在祖地的首次大团聚。
温姓起源于温县无可争议,但是温氏始祖是谁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除了古温国肇立者温平外,还有因周朝时温地曾归晋国而说晋国开国者唐叔虞是温姓始祖。还有一种说法直接将晋国封温的三位大夫之一却(xi)至说成是温氏始祖,因为却(xi)至虽然是封温最晚且时间最短的一位大夫,但只因史书上有称其温季之说,就有人将其说成为温氏始祖。
针对这些说法,中国最权威的姓氏研究机构——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于2008年4月19日在江西上饶召开了专门的研讨会——中华百家姓氏源流(温氏)研讨会。会议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确认《温县志.》、《路史》、宋朝沈括《温氏谱序》、唐朝温佶碑和唐朝温邈墓志所载温氏源出夏代温国一说较可信,温佶碑和温邈墓志更是清晰地记载了温国立国君是平公和太原堂温氏形成等历史。这些说法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华百家姓氏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唐叔虞和温季不能称其为温氏始祖,他们的后裔若有姓温,也只能是改附,而不能称之为起源。
温氏历代名人辈出,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中华文明史册。其中著名的有唐太宗时任宰相的温彦博,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北魏大将军温子升,宋代户部尚书温仲舒,清代丞相温达等。当代温氏更是英才济济。温县政府和宗亲希望各地温氏亲人莫忘祖地,常回家 看看。【原标题:温姓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