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袁氏家族的兴起

2013/7/9 9:04:20 点击数: 【字体:

 
    根据现存《项城袁氏家集》所载,袁氏最早有文字可考的先祖是生活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袁九芝,有子耀东,名列庠生,以童馆授学为业。袁氏父子家境清贫,但学问和人品在乡里有口皆碑,也因此耀东被淮宁富户郭如珽招为东床快婿。郭氏是使袁氏家族命运发生转变的关键人物。

    郭氏知书达理、聪明能干,性格坚忍,吃苦耐劳,入门后不久,公爹袁九芝就卧病在床,不多日便撒手人寰,有族人以为郭氏不祥,倔强的她便与夫君搬出老宅,析户别居。此后,随着孩子接二连三的出世,生活日益拮据,这位昔日锦衣玉食的小姐没有抱怨,而是毅然辞退了家中惟一的女佣,独自承担起照顾子女、洗衣做饭的繁重家务,一心一意帮助丈夫在科举上成名。但事与愿违,袁耀东不到40岁就“勤学赍志以殁”(袁保恒《母德录》,《项城袁氏家集》,1911年清芬阁刊),只留下四子一女,五个未成人的孩子。孀妇幼子生计之艰辛可以想知,但郭氏在这种窘迫的环境下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她让儿子们跪在父亲的灵位前发誓:“如果谁不发奋读书,就不是袁家的子孙”。

    在她的悉心教育下,第三代的袁氏子孙个个都有出息,其中次子甲三还高中进士。袁甲三(1806~1963),道光十四(1834)年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军机章京、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曾与曾国藩一起师从倭仁讲习程朱理学。1853年,奉命协助工部侍郎吕贤基在安徽督办团练,与此同时,曾国藩也在湖南督办地方武装——即后来的“湘军”。不久,吕贤基被捻军击毙,袁甲三接任其职。因为镇压捻军和太平军有力,使曾国藩在全力绞杀太平军时“无北顾之忧”,袁甲三不但受到朝廷嘉奖,还升任漕运总督,督办安徽、河南、江苏三省军务,被赏顶戴花翎、穿黄马褂。袁甲三的官运亨通使得项城袁氏声誉日隆,袁氏大院也是在他的倡导下修建的。其三位兄弟在当地也极有影响:长兄树三,附贡生,曾“署陈留县训导兼摄教谕”;三弟凤三,庠生,曾任禹城教谕;幼弟重三虽然只是个生员,但为人精明,善于理财,他把兄长寄回的家用尽量节省,购田置地,放债收租,十几年便使袁家一跃成为项城首富。

    袁甲三发迹于科举,成名于武职,在他的影响下,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第四代袁氏子孙也纷纷投入到镇压捻军的戎马生涯中,为袁氏家族争得荣耀,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袁树三的长子保中,次子保庆;袁甲三的长子保恒,次子保龄。保中是袁世凯的生父,袁氏家族的长子嫡孙,附贡出身,虽毕生未迈出乡关一步,在项城却是个响当当的角色,太平军占领清朝半壁江山时,就是他在积极组织项城团练。保庆,举人出身,曾在叔父袁甲三军中领兵,后被河南团练大臣毛昶熙奏调河南协办地方团练,因功升任候补知府、道员。保恒与保龄都曾随父沙场征战,保龄举人出身,官至内阁中书。而其兄保恒则更为出色,25岁那年得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先是经馆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不久太平军起事,离职随父从军,因为作战英勇彪悍,咸丰七年(1857)被封侍讲学士衔,赐顶戴花翎,次年加伊勒图巴图鲁(满语“勇士”)封号,后又被提拔为内阁学士,累官至刑部左侍郎,是地位仅次于袁甲三(正二品衔)的从二品官员,也是袁氏家族中又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随着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升,短短几十年,袁氏家族就由一个平民小户发展成为煊赫一时的望族豪绅,这是项城袁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第二个阶段则是由袁氏第五代后人袁世凯直接推动的,这一次袁世凯让全国民众都记住了项城,记住了项城袁氏家族。

    袁世凯与袁家大院

    很难说清袁世凯对袁家大院的复杂感情,这里是他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给予过他快乐、温情和财富,但是这里的偏僻、封闭,还有袁氏深宅大院内森严的礼法,嫡庶的纷争,又曾让他深感烦闷和压抑。

    他出生的时候,曾祖母郭氏还健在,袁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1859~1866年,袁世凯在袁家大院渡过了七年的童年时光。此时的中国社会正经受着疾风暴雨的洗礼,外有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狂轰乱炸,内有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袁氏家族的男人们也被卷入了绞杀捻军的血雨腥风。袁甲三带领儿子袁保恒和侄子袁保庆奔波于皖北各地围剿捻军,后来袁保庆又被调回河南负责训练地主团练武装,督带马队在项城等地攻击起义军。身为袁寨首领的袁宝中则在家门口指挥袁家“年十五岁以上能执兵者,咸使登陴”(袁保恒:《母德录》),抵御捻军铁骑。据《容庵弟子记》载,袁世凯5岁那年登上寨墙观看袁寨青壮年与捻军激战的场面,就 “略无惧色”,这件事除了说明袁世凯胆大过人,自幼看惯砍砍杀杀的场面,恐怕也是其能够泰泰然自若的重要原因。这一阶段,除了战争对他的性格产生了一定影响外,袁世凯的童年还应该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

    1866年,袁世凯被时任山东候补知府的叔父袁保庆过继为子,从此离开袁家大院,随嗣父赴济南生活。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变故,他也曾回到袁寨暂居,但那时闭塞的袁家大院已经关不住见识过外面名山大川、都市繁华的袁世凯了。

    袁家大院的衰落可以从1873年算起,这一年袁保庆病故于南京任上。袁保庆的离去,对于袁世凯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悲痛已极,对于袁寨来说,这才是这个家族不幸命运的开始。同年冬,袁世凯伴随嗣母,扶柩回乡。

    1874年春,已官至户部左侍郎的叔父袁保恒将袁世凯接到北京培植教育,也是在这一年,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宝中病死乡里。

    1875年,年近百岁的袁家老祖宗郭氏过世,她的离去加速了袁氏家族的土崩瓦解。

    1878年,袁保恒病死于开封。

    接二连三的灾难,让这个家族颓势尽显,袁世凯处理完堂叔的后事回到老家,不久袁家“将所有田土剖为十二股”,按袁世凯父辈人数分了家,袁世凯在袁保庆名下分得一份很丰厚的家产。此后,他搬出袁寨,在陈州过了几年诗酒文人的生活,1881年弃笔从戎,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深入分析袁氏家族的中落,族中权威人物的相继陨落自然是其导火索,但长期以来积蓄的大量内部问题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

    首先是家族的经济危机。自从理财高手袁重三谢世,袁保中就接掌家政,但是后者的能干程度远不及其叔,到了后来,家中百余口人的生计基本依靠旧日积蓄和袁保恒、袁保龄在外做官的收入维持,这种坐吃山空的状况,注定大家族的生活难以持续。

    其次是家族中败家子弟的有增无减。多年的显赫已经宠坏了袁氏的一些儿孙,这些不成器的寄生虫,整日无所事事,吃喝嫖赌,甚至还有人染上吸食鸦片的癖好,家风日渐败落,家境每况愈下,最后家族成员也只剩下自谋生计这条出路。

    此外袁氏成员的内部矛盾,也是促成家族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项城袁氏是中国封建大家族的代表,讲究伦理有序、嫡庶有别,家庭成员间泾渭分明的贵贱等级,是导致他们勾心斗角、人心离散的重要祸根。这一点,袁世凯是深有体会的。袁保中有六子,原配郭氏生一子,名世敦,排行第二;刘氏本是袁保中的庶夫人,郭氏去世后扶正,她生有五子,长子世昌、三子世廉、四子世凯、五子世辅和六子世彤。世昌早夭,次子世敦自恃嫡传,血统正宗,与继室刘氏所生其他四个庶子素来不和,1901年刘氏的去世,最终导致了袁世凯与袁世敦多年积怨的总爆发。

    袁母逝世于天津袁世凯寓所,其灵柩运抵项城时,袁世敦正以嫡子身份主持家政。中国历来讲究“妻以夫贵,母以子荣”,当时袁世凯官位已经做到山东巡抚,为了能够让母亲风光下葬,他还为母亲争取到一品诰命夫人的荣耀。而执拗的袁世敦则以刘氏不是嫡妻为理由,坚决不同意正门出殡,也不允许棺木埋入祖坟与袁保中合葬,这无疑让袁世凯极为羞辱和难堪。尽管袁世凯颇有权势,但囿于伦理纲常,他只能俯下身子恳切相请,甚至跪地哀求,最终仍然未能得到袁世敦的许可。盛怒之下,袁世凯宣布与之绝交,在另购坟地让母亲入土为安之后,袁世凯怀着悲痛和忿怒匆匆离开了项城,从此再也没有踏入过袁家大院。

    但是袁世凯与袁家大院的纠葛并没有因为袁世凯的转身离去而结束,随着袁世凯政治地位的急速上升,袁家大院也因为曾是民国大总统、洪宪皇帝的故居而声名鹊起,名声大噪。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袁世凯,清末民初的项城恐怕只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县,很少为人提及,袁家大院也是一样,不会直到今天还能够吸引众多人士的关注和好奇。从这个大院走出的,别称袁项城,在中国近代史上叱诧风云的人物,到底给他曾经成长的地方留下了什么,而气势宏伟、壁垒森严的高墙大院又给予了他怎样的记忆呢?行走在袁家大院,我一直在思考。

    走出袁寨的袁氏后人

    19世纪80年代,袁世凯出外做官,将自己的子孙带离袁寨。袁世凯与他的祖、父辈不同,他们虽然也曾长年在外为官,但叶落归根,最后的终老之地还是项城。而袁世凯则自离开项城后就极少回来,去世后也把窀穸选在了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其子孙无一安家袁寨。

    20世纪初,袁世凯走向权力的顶峰,袁氏一度成为中国第一家族,远在项城的袁寨虽然也曾经历躁动与不安,但时间不长,随着袁世凯帝梦的破灭,这座大院又很快恢复了昔日平静,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1947年。解放战争的炮火以及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生活在袁寨中的袁氏族人不得不背起行囊,各自散去。

    据统计:袁世凯这一辈, 有叔伯兄弟26人;袁世凯1妻9妾,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长子克定,克字辈有叔伯兄弟49人;克定有独子家融,家字辈有叔伯兄弟110人;家融有子缉燕(又名袁始),他这辈有叔伯兄弟300多人。(涂天喜、涂天贵《袁世凯家族寻踪》,《中州统战》,1996年2月)经过几十年生息繁衍,估计目前项城袁氏的后人已有千人之众。

    走出袁寨的袁氏族人现在身在何处,生活状况又如何呢?

    从袁氏宗亲掌握的家族成员资料中,我们可以知道:袁氏后人的分布非常分散,留在国内的主要居住在天津、郑州、开封、辽宁等城市;走出国门的,主要定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还有一部分袁氏后人生活在港、澳、台地区。他们的职业涉猎广泛,不一而足,有科学家、建筑师、教育家、艺术家、商人等,其中不少人还成为了行业精英和社会名流。其杰出代表有享誉海内外的高能物理学家袁家骝,主持设计天津南市食品街、旅馆街等工程的建筑师袁家菽,天津苏易士西餐厅的创办人袁家倜,台湾著名企业家袁家琦,天津市对外经济联络局、中国天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驻美国办事处主任、纽约船务公司总经理袁弘哲,曾在北京、纽约、香港、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举办作品展的画家袁始;周口地区侨联副主席袁晓林……

     多年的分散,使得袁氏子孙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等大相径庭,但同宗同源的基因和血脉,让他们虽然身在异地,但都心系故乡。1986年9月,74 岁的袁家骝博士衣锦还乡,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2007年3月,袁弘哲等袁氏宗亲一行7人回乡祭祖,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袁氏旧居维修和故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2008年1月,海内外200多名袁氏后裔在项城举办寻根问祖联谊会;2008年10月,袁氏家族历史研究者袁家诚(袁世凯十子袁克坚之子)、袁家淦(袁世凯八子袁克轸之女)等回到袁寨,考察参观袁氏祖辈生活过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袁寨已经是多姓聚居的村落,据说,许多村民都是昔日袁府仆人的后代。村子里惟一一位袁姓居民是已进入古稀之年的袁启姝女士,她是袁世凯六弟袁世彤的重孙女。她年幼的时候也曾随父母迁居漯河,后来父亲去世,生计艰难,又因为怀念故土,她和母亲又重新回到了项城老家。老人就居住在大院旁边,她目睹过袁府的热闹与繁盛,也亲历了老宅的败落和沧桑,闲暇的时候她常常一个人对着大宅院凝望,或许是在怀恋远去的岁月,或许是在祈盼亲人的归来。【原标题:袁氏家族的兴起】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华袁氏网 2012-7-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