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袁:卧雪清誉在,伊洛留余音(河洛姓氏源流)

2013/7/9 9:02:59 点击数: 【字体:

 
    袁姓堂号有文化含量,其中最响亮的一个名曰“卧雪堂”,典故出自洛阳:东汉袁安是商水人,入仕之前客居洛阳,他有才华,有贤名,就是比较固执。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拜访他,见他家门前积雪很深,忙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得以进去。屋内很冷,袁安正蜷缩在床上看书。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去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操守,举他为孝廉——袁安此举被誉为“卧雪清操”,此为“卧雪堂”由来,至今美誉犹存。

  袁姓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郡望有河南郡、汝南郡等。其中河南郡即秦时的三川郡,治所在洛阳,管辖范围包括洛河、伊河流域下游。这一区域的袁姓始祖是秦末人士袁告(最早写作辕告,后去“车”留“袁”,为袁告)。

  伊河、洛河流域是河洛地区的古文明核心,如今也称“两河流域”。居住在这里的袁氏原来都归属偃师市,但诸葛镇、李村镇最近划入了伊滨区,下面为叙述上的方便,我直接介绍各村袁氏,不再赘述所属地区了。

  邙岭乡丁门口袁姓,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洛阳东翟家庄,思仁、思让兄弟俩奉母前来,一路颠簸劳顿,定居后勤俭持家,渐渐人丁兴旺。明朝中期,该袁姓分出一支从翟家庄迁到金村,接着又分出一支从金村迁至邙岭丁门口村,如今已繁衍近20户80多人。

  大口乡袁寨袁氏也由山西迁入,迄今600多年,传了25世,有八九百人,可惜家谱丢失,找不到家史细节了。

  山化乡忠义村袁氏,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入,繁衍许多人口,不断迁往各处:北窑村、北关村、大槐树村、许庄村、新寨村、槐庙村、游殿村、向阳村等,都有这支袁氏人丁。

  李村镇的袁沟有袁姓近千人,这个镇的申明堂也有袁姓500多人,该镇提庄村、南寨、袁傅村、石罢村也都有袁姓人家。这些星散于“两河流域”的袁氏人家,传递着悠远的袁氏文化。 

  中华诸姓中,袁姓从古到今排名都靠前,其主要来源有三:

  一是出自妫姓,乃虞舜之后,始祖袁涛涂。南宋人郑樵将袁姓列入“以字为氏”类,其《通志·氏族略》载:“袁氏,亦作‘辕’,亦作‘爰’,妫姓,舜后陈(陈国)胡公之裔。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世为陈上卿。”古时,爰、袁、辕、榬、溒、援等字同音,其后世子孙分别以这些字为姓,即所谓“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见《袁枢年谱》)。

  二是出自改姓。据《明史》记载,明崇祯年间,山东东明人袁葵任洪洞县令时,遇到大灾荒,百姓时有弃子行为。袁葵收养了数百个被遗弃的幼儿,灾荒过后,有人又来认领,袁葵就把孩子送还。他离任时,百姓领着曾被袁县令收养的孩子,恳请这些孩子随袁姓。这是史实,也是美谈。这些外姓的加入扩大了袁姓队伍,丰富了袁氏文化。

  三是出自少数民族。《鲁山县志》和《周口市志》记载,元末明初,一些回民在鲁山县定居,如今已成为当地大户,这些回民多有改袁姓者。而周口回民中的一些袁姓已历数代。另外,满、蒙古、彝、白、朝鲜等民族中也都有袁姓。

  袁姓播迁历史:最早源于河南,繁衍河洛之间。东汉末,袁绍称雄,一门精英,四世三公,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有陈郡袁姓迁太原、京兆、华阴。西晋末,洛阳大乱,晋室南迁,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另有许多袁姓聚居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因此而得名。唐宋时,袁姓仍为中原大姓,部分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元明时期,袁姓已遍布全国各地,清初有袁姓侨居国外。如今袁姓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

  袁姓名人有:袁盎,性刚直,有才干,西汉名臣;袁安,东汉名臣,曾任河南尹,断案公正,京师肃然;袁绍,东汉末军事家,讨董卓时被各路诸侯推为盟主;袁术,袁绍弟,东汉末军事家;袁宏,东晋文史学家;袁郊,唐朝文学家;袁枢,南宋史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明朝学者,同出一门;袁崇焕,进士出身,抗清名将;袁于令,明末清初戏曲作家;袁江,清画家,《汉宫秋月图》为其代表作;袁耀,清画家,《骊山避夏十二景》为其代表作;袁枚,清文学家,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袁世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复辟称帝,众叛亲离,当了83天皇帝;袁隆平,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孙钦良)【原标题:袁:卧雪清誉在,伊洛留余音(河洛姓氏源流)】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网 2011-5-2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