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总人口113.8万。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夏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2.7岁;到2007年底,该县60岁以上人口为148601人,占总人口的13%;80岁以上老年人为28350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2.5%;截至2008年4月底,100岁及以上老人120人,每10万人中有10.5个百岁老人,上述数字均超过国家有关规定指标。据统计,该县金婚夫妇6386对,钻石婚夫妇871对。一对年龄分别为104岁和103岁的夫妇,婚龄达85年。据《夏邑县志》记载,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该县最高年龄者达114岁。
那么,夏邑作为一个普通的豫东平原县,为何有着如此多的老寿星,寿星们长寿的奥秘又在哪里?
宽仁厚德者长寿
夏邑县地处豫东平原,历史人文荟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这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县,祖祖辈辈繁衍生息、耕作生活在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化氛围中。
据史料记载,夏邑是孔子祖籍所在地,境内至今尚存有孔子还乡祠等人文景观10多处,有着深厚的孔祖儒学文化积淀。孔子提倡“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仁者,不为私欲所动,不为诱惑所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忧无虑,其乐陶陶。有了这平和的心态,就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寝能安席,食能甘味。孔祖儒学文化的这种仁德思想在夏邑影响深远,世代传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据司姓祖谱记载,司姓1~11世先祖(始于南宋)平均年龄达86岁,其中90岁以上者3人,百岁以上者2人(102岁者1人,108岁者1人)。
有着60余年党龄的夏邑县李集镇黄堂村104岁的李春荣老人,1948年7月,救助一位负伤的解放军战士,后经解放军战士介绍,老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老人一生心胸宽广、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老人的外孙李杰告诉记者,有一次,老人在家里正喝羊肉汤,看到有一个拾破烂的中年人路过家门口,老人非要让拾破烂的中年人到家里喝羊肉汤。老人掀开锅盖后看到羊肉汤已不多了,感到很不好意思,便将自己的羊肉汤让给了这位拾破烂的中年人。
曹集乡罗楼村人罗有名,一生悬壶济世,在北京创办罗有名中医正骨医院,曾担任院长。罗有名90岁高龄还能坐诊给病人正骨,被群众誉为“神医”。因其医术高明,常给中央领导看病,周恩来总理当年给她起名叫“罗有名”。她常说,“我一辈子救过很多人,善有善报,我也落个好身体。”去年这位老人去世,享年105岁。
孔庄乡大韩楼村的张爱云,今年已104岁高龄,一生乐善好施,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109岁高龄的骆集乡溪北庄村的刘氏,从早年的农村接生婆到小商人,处处帮助救济别人,自得其乐。“爱人者人恒爱之”,宽仁厚德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长寿因素。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该县百岁老人几乎是和其家人一起生活。儿孙尊老敬亲,老人自然延年益寿。
夏邑县曹集乡焦庄村李曹氏,1906年生,除了头发花白稀疏、耳朵有点背外,104岁的她至今不但起居能够自理,还能自己缝补衣服。老人的儿媳王秀兰告诉记者:“自打俺结婚那天起,俺娘跟着俺一起过了53年。一天三顿饭,俺一家人都在一张饭桌上吃,从来没有让她在一边吃过,就为了让老人舒心。”
母子、婆媳、翁媳、岳婿相依为命、共享天伦之乐的百岁老人家庭在该县比比皆是。
在当地民间,“儿女孝顺,父母长寿”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头语”,尊老敬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荣耀。儿孙尊老敬亲,是决定老人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