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探寻 南阳中医药的文化记忆

2013/8/13 10:19:38 点击数: 【字体:


  中医药是国粹;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南阳地处中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
  
  南阳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来,医圣文化和医圣精神影响深远,丰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令南阳古今名医辈出、天然药材遍布八百里伏牛山……南阳中医药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的画卷,触摸着一幅幅南阳汉画、一通通石碑,翻阅一部部历史文献,探寻南阳中医药的文化记忆……

探寻 南阳中医药的文化记忆
 

  《伏羲捧灵芝》:南阳汉画,讲述煌煌中医药文化
  
  南阳汉画像石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传说等,为今天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等提供了珍贵的直观图像资料。
  
  在南阳汉画馆,收藏着两块蕴含着中医药文化历史渊源的汉画像石,《伏羲捧灵芝》和《玉兔捣药》。《伏羲捧灵芝》,伏羲双手捧着一株灵芝,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神色。灵芝在古代神话中称为“仙草”、“神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神效,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伏羲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玉兔捣药》,玉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一仙,一境,意境深远。传说玉兔捣的是不老药,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伏羲,灵芝;玉兔,不老药。这是两汉时期南阳人对神仙羽化思想的写照,寓含了健康长寿的含义,也映射了两汉时期南阳人与中医药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位千年之前的良医,如今仍在影响后世的医者,研究他的医术;一本千年之前的古籍,如今仍在启发我们的智慧,治愈我们的疾病……一千八百年前,张仲景继承前人医学思想和医疗方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确立了中医药学“辨证论治”、临床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所著《伤寒杂病论》被尊为“众方之祖”,被历代医家奉为金科玉律。张仲景也因此被尊为“医中圣人”、“万世楷模”。
  
  南阳“仁济桥西,温凉河畔”的医圣祠,便是张仲景的墓祠所在地。医圣祠内珍藏的国宝级文物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第46代孙张绍神所珍藏,几经辗转,才得以保存下来。1982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院长米伯让遵照先师黄竹斋的遗愿,将其赠送医圣祠珍藏,医学家称这套木刻版为善版、珍版、绝版。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灵魂所在,集理、法、方、药于一体,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也正是因为《伤寒杂病论》,才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时间静静地走过了一千八百六十一年,仲景学说和仲景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也越来越显露,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
  
  东汉末年,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华佗、董奉、张仲景,史称“建安三神医”。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有深入的研究,当他读到《伤寒杂病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药王”孙思邈也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推崇备至,曾感叹“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这本巨著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家所尊崇,还被日本、韩国及欧美诸国中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书”。据不完全统计,由晋代至今,整理、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中外学者逾千家。邻国日本自康平年间(相当于我国宋朝)以来,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学者也有近二百家。目前,《伤寒杂病论》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探寻 南阳中医药的文化记忆


  东汉针灸陶人:开创人体模型医疗教学先河
  
  1982年,医圣祠修建时,出土了一件东汉针灸陶人。这件针灸陶人身高24厘米,胸宽7厘米。造型质朴,浑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针灸鹤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堪称国家一级文物,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灸人是医者学习练针扎穴的医学示意模型。据记载,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铸成的针灸铜人,铜人上总穴位657个,穴名354个,开创了应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针灸教学的先河,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院教学和考试的工具,在医学史上有重要意义。这种医疗教学演示的方法至今一直沿用。
  
  医圣祠出土的这件东汉针灸陶人比宋天圣针灸铜人还要早千年,南阳人在针灸医疗教学上对中医药文化的贡献,从这个陶人身上可窥一斑。

探寻 南阳中医药的文化记忆


   一通通石碑:篆刻着南阳中医药文化厚重的历史记忆
  
  张仲景是中医药文化的一条金线,串起了南阳的中医药文化,使南阳中医药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备受国人推崇,而且日本、朝鲜及欧美等国的医学家,都以虔诚的目光注视着一代医圣和诞生医圣文化的南阳……
  
  医圣祠内的一通通石碑篆刻着南阳中医药文化厚重的历史记忆。医圣祠大门正上方镶嵌着苍劲有力、熠熠生辉的“医圣祠”三个大字,由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郭沫若于1959年12月题写。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谭震林曾分别为医圣祠题词,题词石刻竖立在祠内六角碑亭之中。另外,祠内还有很多著名医学家、文学家、书法家等的题词石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非常敬佩仲景精神,题写了“大智大仁”四个大字;著名学者史树青题写了“同登仁寿共跻春台”;著名作家姚雪垠曾专程到医圣祠膜拜张仲景,并题下了“千古医圣功著人寰”一词……
  
  张仲景已幻化成为世界中医药的精神象征和一面旗帜,日本、朝鲜及欧美诸国医学家纷纷来宛,学习和研究医圣文化和医圣精神。1982年1月,日本东洋医学会原会长渡边武慕名来到医圣祠,留下“则药性能从,古人之规矩,则何病不治。”的墨迹。同年10月,日本当代杰出汉方医学家矢数道明和寺师睦宗等到南阳进行学术交流,并留下“仲景医德千古耀”、“仲景开医药,已有两千年。伤寒金匮著,古今一脉传”墨迹。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私人保健医生韩德森对中医药文化很感兴趣,十分崇拜张仲景,他怀揣虔诚之心专程来到医圣祠,瞻仰医圣容颜,并题写了“万古流芳中华之光”……
  
  洞穿千年历史长河,南阳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医圣文化和医圣精神已处于国际中医学界的核心位置并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南阳,已成为中医和中药学的“文化圣地”。(原标题:探寻 南阳中医药的文化记忆)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南阳晚报(2011-11-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