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风情 >> 浏览相关信息

“杂技之乡”的文化发展之路

2013/3/16 16:31:12 点击数: 【字体:

“杂技之乡”的文化发展之路

“杂技之乡”的文化发展之路
如今周口人组成和组建的专业和业余杂技团体就有数百个。赵壮等摄


    河南省周口市在2004年10月21日这一天收获了一个梦想:中国杂技家协会授予其市级“中国杂技之乡”称号。
    
    放飞成功的梦想
    
    今年8月25日晚,河南省周口市区一个号称中国最大、场内设施也属国内一流的马戏篷内,一场“中国杂技之乡———周口民间杂技艺术界汇报表演”的专场晚会,让包括记者在内的近2000名观众如痴如醉,精彩纷呈、惊险刺激的表演让现场一次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有着浓郁老北京韵味的“抖空竹”表演,让记者心里漾起了亲切之感。
    
    压轴大戏————马术表演将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奔驰的骏马上,骑手时而倒立,时而镫里藏身,五名演员甚至还在两匹并驾齐驱的马上叠合起来。
    
    另一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是“化蝶”。“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高速旋转的半空中以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来尽情演绎依依惜别之情。
    
    与其说这是杂技,不如说这是空中芭蕾。
    
    整台晚会不仅让“外行”看得热热闹闹,也让“内行”————杂技“皇后”、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女士等赞不绝口。可以说,周口的杂技事业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创新是杂技的生命
    
    目前,周口有全国杂技家协会会员13人,并有余帅、张金贵、张国胜、余海功4人荣获中国杂技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荣誉称号。
    
    周口籍4900余人组成的100多个专业杂技团、10000余人组成的300多个业余杂技艺术团体,常年在全国各地巡演,有的还走出了国门,闯荡世界。
    
    创新是杂技的生命。周口杂技人在新、难、奇、美上狠下功夫,主要做到三新:一是演员新,人气旺,要不断培养一专多能的杂技新人;二是节目 新,节目技巧、综合艺术不断创新,做到常演常新;三是演出设备新,良好的演出设备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不断更新设备。
    
    周口籍人士组建的较大杂技团几乎都有自己的几手绝活:张金贵的广东南方杂技团以马术、高空节目享誉于世。而由该团首家推出的高空杂技节目 “大飞轮”也一直深受观众的喜爱。此外,张金贵在马戏大篷的加工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将原来的两杆篷改进为四杆篷,目前,已进入了日本演艺市场。
    
    为培养周口杂技后备人才,杂技艺术家余帅投资1200万元,于今年8月正式建成了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一扫人们脑海中杂技学校即为“农家大 院”式的老印象。学校练功大厅、形体房、电教室、微机室等一应俱全。在开设各种杂技专业课的同时,还开设有中学、小学的文化课程。
    
    杂技变成了“摇钱树”
    
    杂技产业发展对路、成了气候,也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摇钱树”、致富奔小康的“活财神”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台柱子”。“杂技村”———— 周口市太康县温良口村就是一个好的例证,该村从事杂技表演的农民年收入可达850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80%。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林建在实地考察后,深 为杂技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高兴,并勉励周口杂技从业者能借鉴温良口村的经验,把杂技产业真正做大做强,成为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周口市市长高德领表示,周口下一步将着力发掘和利用本地浑厚的杂技艺术资源,打好“中国杂技之乡”这个金字招牌,拟组建“中国周口杂技集 团”,对杂技团队统一包装闯天下,结束民营团队处于各自为战状态的历史,联手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把杂技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中国杂技之乡”这个金字招牌推向全世界。(原标题:“杂技之乡”的文化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C05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原文时间:2005.10.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