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77年、历经33个春秋的河南省周口市豫剧团,在栉风沐雨中,已经历练成戏剧艺苑里一颗璀璨的奇葩,傲然挺立在豫东大地。建团30多年来,特别是撤地设市10年来,周口市豫剧团这支年轻的演艺队伍,靠着执着勤奋、团结协作、敬业拼搏和团队奉献精神,长期坚持送戏下乡,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好用活内部机制,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在全省历届戏剧大赛中,屡创佳绩,连获殊荣,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受到业内和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
抓班子带队伍形成合力
俗话说,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何让剧团班子和队伍有战斗力,始终是摆在剧团领导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他们坚持把搞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一个重要位置。为此,他们制定了学习计划,落实学习内容和教育重点,把学习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放。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其次,坚持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剧团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素质、决策水平和业务领导水平,树立了团结、进取、奉献、务实的领导班子形象。学习中,他们通过联系班子成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及时发现问题,厘清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调整工作思路,使“爱岗敬业做贡献,争创一流促发展”成为全团上下的共识。第三,坚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正职领导与副职领导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二是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三是正确处理制度约束与提高素质的关系,增强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树立事业重于泰山的思想,把互相信任作为合作共事之本,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都把事业发展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建规章立制度用活内部机制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剧团的流动性很强,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如何管理好这样一支队伍,是摆在每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大家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把制度内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才能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为此,他们制订了《戏剧排练工作制度》、《日常演出工作制度》、《请消假制度》、《演职员工作纪律》等,规范了全体演职员的日常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彰显了制度纪律的重要性。有一次,在河南省“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活动中,有一位演员因一时粗心未能赶上下乡演出的班车而耽误了演出,不但停发其当天的演出补助和工资,还对其这种影响正常演出的错误提出了严肃批评。自此以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情。
为了充分调动每个演职员的积极性,他们还对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以岗定酬,绩酬挂钩,按岗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实行固定工资与活工资相分离,即将活工资部分纳入内部再分配,按各自岗位绩酬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合理拉开分配差距。改变了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制度和机制的完美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演职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全团上下处处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重视人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10来,市豫剧团始终把人才建设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努力打造人才高地。他们采取的主要做法,一是通过公开招聘,积极从戏曲院校引进专业对口各种急需的戏剧人才。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引进了像赵军英、田丹丹等一批优秀学生。二是善于从地方剧团发现优秀戏剧人才,以优厚的政策把他们吸引过来,不断壮大和优化演职员队伍。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先后从地方剧团吸收了像惠喜华、李秀芳、万静等一批优秀戏剧演职员;三是积极帮助本团优秀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解决了剧团人才紧缺的现状,补充了新鲜血液,增强了单位实力,稳定了演职员队伍,扭转了以往人才争相外流外跑外调的现象。
有了人才仅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只有不断通过对他们进行培养和磨砺,才能使他们经受住住实践的锻炼,才能尽快挑起事业的担子。为此,对年轻演职员的教育和培养也成为他们日常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的做法一是对他们大胆使用。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强项,为他们早日成为戏剧名角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对他们严格要求。玉不琢不成器,大胆使用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他们的进步和发展。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赵军英、田丹丹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很快脱颖而出,现在都已经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很多重要剧目中饰演主要角色,取得了良好效果。
坚持送戏下乡足迹遍数省
10年来,市豫剧团先后创排和改编了《情恨》、《罗密欧与朱丽叶》、《红灯记》、《红楼梦》、《西湖公主》、《春风万家》、《市井人生》、《陈新庄》、《绣花女传奇》、《泪洒相思地》、《大义皇后》、《青蛇传》、《都市彩虹》、《都市霓虹》、《都市长虹》等五十多台大型优秀剧目,常演不衰。演出足迹纵牵北京、深圳,横跨豫、晋、冀、鲁、皖五省。不管天气多么恶劣,路途多么遥远,也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哪里群众有需要,他们就把戏送到哪里。10年间,演出大戏三千多场,受众达三百万人次。一流的演出阵容,完善的舞台设施,精湛的表演技艺,热情周到的服务,使之所到之处,倍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青睐。例如,2010年大年初一这天,适逢中国的传统节日,周口市豫剧团来到驻马店市上蔡县杨集镇戚老村演出。从大年初一至初四,在这儿进行了四天的演出。当时,天空飘舞着雪花,村里的道路泥泞不堪,凛冽的北风吹打在脸上,使人觉得火辣辣的疼。当时,舞台车就搭建在一片烂泥里。尽管条件很艰苦,但丝毫没有减少周口市豫剧团广大演职员为这里的群众奉献表演文艺节目的热情。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们为这儿的群众倾情演出了《五世请缨》、《骨肉恩仇》、《皇亲国戚》、《西湖公主》、《小红袍》、《青蛇传》等十数部古装大戏。一场场精彩的演出,一段段优美的唱腔,让这儿的群众看得如痴如醉。一位姓龚的大妈说:“实话实说,比去年那一班唱的好,唱腔都好,人面长的也好”;另一位姓戚的大叔扯着女儿的手说到:“这戏唱的真好,连俺家小姑娘都感动得直哭。”
实施精品战略结出硕果累累
早在25年前,由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神话戏《西湖公主》在河南省第一届戏剧大赛中就荣获十一项大奖,唱红唱响了大江南北,创下了连演5000余场而不衰的局面,并被台湾、山东等地方剧团移植,1986年应邀晋京进中南海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誉,越南友人黄文欢曾两次观看演出,并欣然挥毫题下“令人神往”以示褒奖。
10年来,市豫剧团全体演职员,依然坚持“精品立团”宗旨不动摇,倾力酿制艺术大餐。他们克服没有场地的困难,顶烈日,斗酷暑,不怕蚊虫叮咬,不畏三九寒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摸爬滚打,汗湿衣巾,竭尽全力抓精品,勇于拼搏创佳绩。在全团演职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成功地把“都市三部曲”《都市彩虹》、《都市霓虹》、《都市长虹》等一个个经典剧目搬上舞台,并在全省历届戏剧大赛中,摘金夺银,喜获全面丰收。由他们排演的《都市长虹》,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甚至代表河南省晋京汇报演出,取得圆满成功。长期坚持实施的精品战略,终于结出累累硕果。
2002年,由市豫剧团排演的被誉为“都市三部曲”之一的大型现代豫剧《都市彩虹》荣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金奖”等10项大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黄河戏剧奖”、“田汉戏剧奖”,并代表河南省晋京汇报演出,被专学者誉为长安街上的第三道彩虹;2003年,由《都市彩虹》改编的戏剧电影《幸运十点钟》荣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并在中央电视台CCTV-6电影频道播出,为周口市第一部戏曲故事片,填补了周口市戏剧史上的一项空白,为扩大周口乃至河南在全国的影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宣传作用;2005年,由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都市霓虹》,是“都市系列剧”的又一强挡作品,在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上崭露头角,荣获全省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河南文华大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度全省精品工程重点剧目,河南文华大奖和全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戏剧展演剧目;2007年,由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古装神话戏《西湖公主》荣获河南省第三届黄河戏剧奖“叫座剧目奖”;2007年,由周口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都市霓虹》荣获河南省第三届黄河戏剧“优秀剧目奖”、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2008年,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都市长虹》再次荣获全省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河南文华大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优秀作品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09年8月,为向建国60周年献礼,由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都市长虹》应邀去全国政协礼堂进行汇报演出,受到首都各界群众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评价,为宣传周口展示周口良好形象、及时反映我市在文化战线上取得的可喜成绩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表彰他们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周口市委市政府对周口市豫剧团给予通令嘉奖; 2009年,由市豫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豫剧《都市霓虹》和《都市长虹》分别荣获周口市第一届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2009年,《都市长虹》荣获河南省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梨园潭水深几许,杏眼银星泪滂沱。10年来,周口市豫剧团一路铿锵走来,步履稳健,成绩喜人,这也让人们对这支年轻的充满动感充满活力的演艺队伍有了更多的期待。 (周口市豫剧团 殷立涛)【原标题:喜看周口豫剧10年艺术辉煌——周口市豫剧团10年发展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