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涌泉一直很忙。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头衔越多,公务越多。从过年到现在,陈涌泉还没休息过一个周末。日前,陈涌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是由于内心深处对戏剧事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己才从一名编剧走到了剧协副主席这个岗位上。沉甸甸的责任让陈涌泉不敢放松一丝一毫。他说:“我太爱这门艺术了,付出所有我都愿意。”
爱戏剧不计个人得失
人到中年的陈涌泉已经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由他编剧的《程婴救孤》不仅获得文华大奖,还位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由他创作的《风雨故园》入选新版《大学语文》教材……陈涌泉说:“我始终是一个编剧,我的责任就是不断地创作出优秀的剧本,奉献给广大观众。我就是一个草根编剧,戏剧艺术又来源于民间,并且永远在民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荣誉给陈涌泉带来的更多是压力和动力。“我们为河南戏剧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但心里更有一份居安思危的紧迫感。”为了让豫剧在全国舞台上张扬更大的魅力,陈涌泉接手省剧协的工作后,从起草文件,到策划活动方案,再到具体实施,他都亲力亲为。陈涌泉说,“一切困难我都不会去计较,因为戏剧与我有割舍不断的血肉联系。”
希望年轻人能接班
作为国家一级编剧,陈涌泉很成功,但陈涌泉目前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将这种成功规模化。他对人才的渴求溢于言表,“剧本乃一剧之本,我们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光荣的戏曲传统,为优秀作品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但现在年轻的编剧越来越少。待遇低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愿意为戏剧事业坚持下来的年轻人太少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有两个红线始终贯穿着陈涌泉近20年的戏剧道路:一是坚持不懈地创作,另一个就是在大学校园中间推广戏曲艺术。从1996年开始,陈涌泉就带着《阿Q与孔乙己》、《程婴救孤》、《风雨故园》、《婚姻大事》等豫剧先后在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进行巡演。“我认为,观众是戏曲的上帝,观众的结构决定着戏曲的明天。”陈涌泉说,“戏曲进校园的效果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培养了观众。其次,未来的领导者都是今天在校的大学生。今天的青年观众对戏曲种下的感情,决定了他们明天在各自岗位上对待戏曲的态度。”
将改编进行到底
陈涌泉的创作激情丝毫没有受到公务繁忙的影响。他表示,把《赵氏孤儿》改编为《程婴救孤》已经大获全胜,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另一部经典的传统剧目——《窦娥冤》。“改编传统名著是中国戏曲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让传统经典剧目活在当下的舞台上,这才是最有效的传承。”他说。
除了改编传统剧目,陈涌泉还坚持原创剧目的写作。他对南水北调工程一直很关注,那些移民的奉献精神更是深深打动了他。“丹江口库区的很多老百姓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他们的事迹是很好的素材。我已经到那里去了很多次,采访到了第一手资料。我要以此为背景,创作一部现代剧。”(刘洋)【原标题:《赵氏孤儿》编剧陈涌泉:我对戏剧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