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集,自古以来,就有制笔的传统,“无麻不成笔”这个孔老夫子留下的“经典”直流传到宋明才被一位来自浙江的白姓笔工所改写。由此,杨集“麻笔之乡”才渐渐成了“毛笔之乡”。
民国时期,在豫南乃至苏皖、湖广,文人视书案上的“小大由之”向来如珍,“白云翁”这个名字在黉学蒙馆几乎成了毛笔的金字招牌。
白家毛笔自明朝到白山林先生,迄今已传18代。现年73岁的白山林先生的父亲白云翁(白山林父亲的号)在清末民国名满天中,饮誉大河上下、长江南北。
“白云翁”毛笔独门独艺,秘不外传。现今,“白云翁”毛笔约有80个系列、4个类型。分羊毫、狼毫、鼠须、貂毛、马毛等。其中,尤以羊毫、狼毫混合者为上品。笔头圆润、饱满、坚挺而富弹性。从原料到成品须经浸、落、梳、拔、整、配锋等百余道工序。
“白云翁”毛笔制品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颇为书画大家视为珍品,被书画大家们誉为“如锥画沙”、“如意神笔”。清探花程元璋对“白云翁”毛笔情有独钟,曾回县邑专程拜访,誉白家为制笔大师,清代著名理学家张沐对“白云翁”毛笔推崇备至,县邑李景梅曾以“白云翁”之笔书写“赵州桥”三字而轰动京师。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白山林先生为代表的白家毛笔第17代传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使笔锋与牛角、塑料、有机透明玻璃进行了新的组合,具有实用耐久性和观赏性。中国书画院、河南省书画界及北京、西安、太原的书画大家欣然题写赞笔墨宝:“纵览云飞”、“青山白云”等,全国著名书法大家陈天然欣然题写“柔胜刚”。1991年9月,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亲临杨集视察白家毛笔制作,并亲题“妙笔生花”4个字。上蔡县杨集镇“白云翁”牌毛笔现已成为书画家和海外侨胞的案头之宝。杨集毛笔现为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