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与嵩山木雕结下不解之缘

2013/6/25 9:46:24 点击数: 【字体:

    嵩山太室山万岁峰上,一个手握树枝的放羊娃儿专注地在地上画来画去,山、树、草、羊,在他的笔下成为另一个世界。  
与嵩山木雕结下不解之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振北获得首届河南省优秀青年工匠奖杯
 
    20年后,当年的放羊娃儿已经成为了一名工艺美术师,他的嵩山木雕技艺被业内人士称颂。2004年9月,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公布被列为首批试点的24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时,他申报的嵩山民间木雕也榜上有名,而且是郑州市惟一的一项。

  他叫王振北,是登封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1988年,他跟随一位在少林寺搞木雕的老艺人学习木雕技艺,自小痴迷于绘画的他从此和木雕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年后,他又拜了一位南阳籍的师父,一学就是3年,两位师父不尽相同的风格,让他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他开始研究起木雕文化。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北方雕刻和南方雕刻的风格有很大不同,而嵩山木雕,则不仅仅有着北方雕刻的粗犷浑厚,还有着南方雕刻的精巧秀丽。

  嵩山是五岳之一,庙宇寺观林立,三教九流荟萃之地,历代皇帝、文人墨客朝拜之圣地,因此吸引了许多有才能的民间木雕艺人,他们在嵩山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留下了凝聚着自己心血的作品。

  在不断钻研木雕艺术的过程中,王振北慢慢发现,虽然嵩山木雕历史悠久,技法纯熟,造型多样,内涵丰富,融合了佛、道、儒三教多个门派的雕刻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欣赏、收藏和实用价值,可如今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于是,热爱木雕艺术的王振北和一些民间雕刻艺人,在嵩山木雕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并请了一些有造诣的文人参与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嵩山民间木雕艺术,并以“挖掘传统嵩山木雕艺术之精华,为现代人类家居装饰文明而服务”为主题词,将嵩山木雕申报我省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长期以来,社会上的种种偏见和社会主流对民间工艺的重视不够,加上木雕艺术史残缺不全,外来木雕乘虚而入,严重威胁和影响着嵩山木雕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嵩山木雕长期处于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状态。”

与嵩山木雕结下不解之缘
王振北的雕刻作品

    王振北的家就在万岁峰下,走进王振北的家,竟是裸露的红砖,高低不平的毛地,房子已经建了4年,也不过是个构架,别说窗户,连门也是今年冬天刚刚装上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不知为何,我突然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家里刚刚进了贼。”王妻说,“不过,他们也没什么可拿的。振北画画的铜尺被他们拿走了,虽然不贵重,但跟随他这么多年突然没了也怪可惜的。”

  王振北的工作室就在二楼,同样是无门无窗,这里是王振北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他一工作起来,什么都顾不上,妻子在家时,做好了饭端到他面前,他也顾不上吃,如果妻子不在家,把东西准备好让他自己做,可往往是她晚上回来时,王振北仍然在二楼的工作室里,浑然不知天已经黑了。

  王振北说:“现在的年轻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对民间木雕艺术不感兴趣,这是造成民间木雕艺术衰落的原因,作为民间木雕艺术的传承者,我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前来找我学艺的人,我都让他们跟着我看一星期,有些人两三天就没了耐心。许多东西,如果不是热爱,很难坚持下来的。”当初王振北学木雕时,所有的亲友都反对,在他们看来,做木雕还不如做木工,省事不说还赚钱。王振北坚持认为:“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能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对我来说,人生的价值在于能不能为后人、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好在还有妻子默默地付出和支持,也许她不懂振北的执著追求,但她相信朴实的道理:“只要他走的不是邪道,我都会站在他这边。”采访结束,王振北很兴奋地告诉我们,他正在努力尽快成立河南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这是所有嵩山木雕艺人的希望,此外,他还计划把嵩山周围所有的寺庙、道观、府第以及民居上有代表性的嵩山木雕艺术的精华结集出版,在唤起对此项目进行系统抢救与保护的同时,也引发大众对嵩山木雕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谈起嵩山木雕的前景,王振北满面红光,他身旁那些精美的木雕作品在他简陋的房间里也显得越发醒目。晚报记者 苏瑜 摄影晚报记者 张翼飞【原标题:与嵩山木雕结下不解之缘】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郑州晚报 2005-01-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