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小刘山人

2012/7/25 11:00:35 点击数: 【字体:

 
    晋晓瞳已经别了好几天了。
      
    晋晓瞳以前不是没别过,但从没别得这么厉害,从没别得这么死去来。     
      
    几天来,他撒泼使蛮,不但把窑场的大门封了,不让工人们进出干活儿,还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屋里,不跟任何人说话,谁叫也不应,谁喊也不出来,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劲头。     
      
    晋家就晋晓瞳一个男孩儿。晋晓瞳是晋家的太阳。晋晓瞳一别,晋家就如同塌了天,一切全乱了套。     
      
    母亲赵玉梅仍在固执己见:不中,他这回就是别破天也不中!     
      
    赵玉梅不是不心疼她的宝贝儿子,也不是不知道宝贝儿子的乖张性情,可这回实在事关重大,事关几万块钱打水镖儿的问题。买窑塌下的十几万块钱还没还严呢,怎能再由着他的性子瞎胡来?哼,柴烧,就恁容易?多少辈子没干过的事了,你能干成?这不等于往火里扔钱吗?我可没那么多钱让你扔!最先妥协的是儿媳张月香。嫁进晋家十几年了,她早已领教了丈夫的别。晋晓瞳的别劲儿上来,能十天半月不跟她说话。她也别,可是别不过晋晓瞳,在大别子晋晓瞳跟前,她早已甘拜下风。      
      
    张月香于是劝婆婆:“妈,恁儿子一心二心迷上柴烧了,就让烧吧,可不能为这事儿把他逼神经了。”     
      
    父亲也劝母亲:“孩子既然想到这儿啦,就让他试试,烧不成他也就死心了。”     
      
    赵玉梅终于吐口,同意晋晓瞳试试。不过,就烧这一窑,只烧这一窑,要是烧不成,永远别再跟她提这码事!     
     
    “中,”晋晓瞳瓮声道,“好赖就这一窑,如果烧不成,别说再提柴烧这码事,我永远断了这个念想!”     
       
    这是2004年10月间的事。     
      
    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是年12月26日,晋晓瞳点燃了祭拜窑神的信香,他对着静静的窑炉,对古代钧瓷艺匠的在天之灵虔诚地祈祷:保佑我吧,我要重燃钧都柴烧钧瓷的艺术之火,重现柴烧钧瓷的艺术之光!     
      
    晋晓瞳准备的是一座倒焰窑炉、13吨木柴和216件经过素烧的坯体。其中,102件裸坯烧制,114件装匣烧制。     
      
    熄灭了七个多世纪的柴窑炉火徐徐点燃。     
      
    在一双双热切而又惴惴不安的目光注视下,白天,顺利地过去了,夜幕降临了。      
      
    柴堆在迅速减少。然而炉温却失去了上升的势头,开始上下徘徊。几个小时过去,炉温不升反降!晋晓瞳只有煤烧的经验,他只能靠煤烧的经验慢慢摸索、支撑,支撑快要累瘫的躯体。    
      
    不安的情绪传染着每一个在场的人。13吨木柴已经消耗殆尽,晋晓瞳急红了眼,急得只想爬上屋顶拆厂房!    
      
    13吨木柴用尽后,晋晓瞳只能停火了,不得不停火了。此时此刻,精疲力尽的晋晓瞳和他的师兄们想做的只有一件事——睡觉,马上睡觉。     
      
    成也罢,不成也罢,晋晓瞳啥都不愿想了,他只想睡觉,倒头好好地美美地睡上一大觉!    
      
    窑的时刻到了。     
      
    晋晓瞳不敢近前,远远地望着师兄们从窑内取出一件件明焰烧制的作品,心越来越凉。经过清点,102件作品仅有3件差强人意,其余的99件均因蒙上一层厚厚的柴灰而报废。只有寄希望于那114件匣装作品了。      
      
    成了,成了!大家开始欢呼雀跃。     
      
    成的只有11件。     
      
    然而,就是这11件独具窑变风格的流光溢彩的柴钧,宣告了晋晓瞳的成功,宣告了恢复柴烧钧瓷工艺试验的成功,宣告了失传700多年的柴烧钧瓷工艺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同时也是自钧瓷诞生以来,首次利用倒焰窑炉进行的柴烧工艺试验的成功。     
      
    从那时起,晋家钧窑一直坚持柴烧,一直坚持至今。晋家钧窑也因此成为神垕众多窑口坚持柴烧工艺的唯一窑口。
      
   晋晓瞳为什么对柴烧工艺如此执著、如此痴迷?     
      
    晋晓瞳回答,这首先得问我们现代人为什么总烧不出北宋官钧那种瑰丽浑厚的窑变色彩?他平时喜欢看考古发掘报告,不少报告都称,在北宋以前的钧窑遗址中发现了草木灰,这充分证明,古代工匠烧制钧瓷所用的燃料是柴而不是煤。         

    尽管煤烧,尤其是近十几年风靡整个钧瓷界的气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成功率,省工省力,利润丰厚,然而烧出来的作品却难以达到北宋官钧出神入化的窑变效果和沉稳凝重浑然天成的釉色。而晋晓瞳所追求的,恰恰是这些。     
      
    晋晓瞳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渴望,而泥土、木柴、火焰……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遍的、与我们人类最亲近的东西。柴钧所呈现出的肌理、色泽,正是大自然的肌理和色泽。艺术家在含辛茹苦的烧制过程中,完成了人与大自然的对话,同时也完成了心灵的回归。     
      
    晋晓瞳说,烧柴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如同原始部落围着熊熊篝火载歌载舞一样,是一种神秘而庄严的仪式,让人血脉贲张,莫名亢奋。在长达几十个小时及至几天的连续添材烧火过程中,支撑烧窑人精神和体力的强大力量,是对窑内作品的殷殷期待。对烧窑人而言,烧窑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行为艺术。     
      
    只有亲自烧过柴窑并经常烧柴窑的人才会有如此之深的感受。     
       
    晋晓瞳第一次与窑炉亲密接触是在他14岁那年。为了验证多年记录整理的钧瓷资料,父亲在他们家旁边的角落里砌起了一个两尺见方的小窑。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儿,晋晓瞳自然成了父亲的小帮手。晋晓瞳帮父亲在小炉内铺上麦草、木柴,安放好匣钵、炭块。父亲认真检查后装进施过釉的坯体,然后将窑炉封好。晚上点火时,家里来了许多钧窑界的叔叔伯伯。他们一边喝茶聊天,一边将父亲封炉用的顶盖抬上抬下,直到父亲住火,方才散去。     
      
    第二天一大早,这些叔叔伯伯又接踵而至,他们是来看试验结果的。晋晓瞳从他们口中得知,这种炭块小炉烧制的钧瓷叫炉钧。      
      
    这一切在少年晋晓瞳看来,简直太神秘了,太神奇了!也许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晋晓瞳无可救药地迷上了钧瓷,迷上了柴烧工艺。     
      
    晋晓瞳17岁那年高中一毕业,就被父亲送进钧瓷一厂的实验车间,跟随文付章学习倒焰窑烧成技术。聪明颖悟且又勤学好问的他很快就提前出师。可是直到多年后自己建窑独立操作时,他才发现自己当时学到的仅是一些皮毛,他才感到钧瓷是深不可测的汪洋大海。若想不溺水,必须有一身好水性。     
      
    晋晓瞳的父亲是陶瓷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钧瓷泰斗晋佩章,是中国首届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是河南省唯一获得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的晋佩章。许多人都以为,晋晓瞳有今天,完全得益于父亲,完全靠的是父亲这棵大树。实际上,父亲只是把他扶上马送一程,后面的道路,尤其是父亲这棵大树轰然倒下后近几年的道路,完全是晋晓瞳自己走的。     
      
    他走得好艰辛,也走得好风光。     
      
    去年11月,在全国第二届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中,晋晓瞳榜上有名。     
      
    父亲是中国首届陶瓷艺术大师,儿子是中国第二届陶瓷艺术大师,一家出两位大师,这在中国陶瓷界,怕是绝无仅有。     
      
    晋晓瞳最近还有一桩喜事——规模宏大的晋家钧瓷艺术馆竣工在即,正在紧锣密鼓的后期装修中。    
       
    晋家双喜临门!       
      
    晋晓瞳说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大财富就是永远不服输的精神——只能干得比别人好,不能比别人差。     
      
    承唐宋渊源,铸百世典藏。这是晋家钧窑的口号。晋晓瞳也正在朝这个宏伟目标努力。     
      
    神垕有座山,叫大刘山。故而晋佩章喜欢称自己大刘山人。作为晚辈的晋晓瞳只能称自己小刘山人。     
      
    无论大刘山人还是小刘山人,都是山人。      
      
    山人都别,都倔。山人的性格都硬得像山上的石头。【原标题:小刘山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钧瓷魂网 作者:刘向阳 2011-4-19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