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刘瓷辉老人的钧瓷梦

2012/7/26 9:12:13 点击数: 【字体:


    说实在,作为对钧瓷略懂些皮毛的人,第一次听说刘瓷辉其人,有些陌生。   
      
    第二次听说其人,倒是有些汗颜了。  
      
    因为第一次听说,只是知道有这么个做钧瓷的人,第二次被人说起,才知道他还是个钧瓷大家、名家,还被称为民营窑口第一人。  
      
    之前,因为在钧瓷界,举凡有些名望有些大成就的人,我只知道诸如让人敬仰毕其一生追求大宋官窑神韵、现已仙逝的晋佩璋先生,在外界名声大噪很有些思想和创新但又站在传统基点上的荣昌钧瓷坊掌门人苗伟,等等。但几乎就没听说过刘瓷辉。  
      
    实际上更让我有些惭愧的是,不知去过多少次神篨,居然 有发现一处古朴典雅、高门大宅的楼宇,而它就在我去神篨目的地必经之路上,它就是刘瓷辉先生的作品展室所在——所以,有些汗颜。所以,决定造访造访,看看刘瓷辉先生到底有何能耐,敢称“民营窑口第一人”。其时,还有个“淘宝”的心态,与钧瓷结缘已久,总也想多看些作品、多看些钧瓷风景。  
      
    2008年12月17日,是个颇有些暖意的冬日,也许因为暖日的缘故,已经64岁的刘瓷辉先生不像如他一样年龄的老人衣着,穿得很单,这就显得很是精干——果然是个特别的老人。想起晋老先生——一副驼腰佝背的模样、脸上总沉潜着学问的影子——一看就是个艺术大师。  
      
    刘先生不一样,看上去实实在在是一普通人,也没有惯常所见钧瓷艺人的“大气”——脸上写着钧瓷,见谁都拿得起的样子,说到钧瓷更是里里外外说得通体透彻。刘先生不同,见了记者,很有些拘谨,让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他只让你看。让他说说自己做钧瓷的经历、感受,他“无话可说”,你让他说说自己作品有何特色,他总不说“正事儿”。  
      
    无奈,只有“针锋相对”了。  
      
     “‘民营窑口第一人’是谁给您的?是自己吗?”  
      
    “准确来说,我是民间第一个烧钧瓷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神篨东风陶瓷厂出来单干的,当时还没有别人这样做。”  
      
    “有人说‘钧不盈尺’这个传统是您打破的,是真的吗?”  
      
     “我喜欢烧大件钧瓷,我的作品在同行同类产品中一般器型较大。”  
      
    “和晋老先生、荣昌钧瓷坊苗伟等比,您有哪些特别之处?”  “我没法儿    跟人家比,人家是官家的,大玩家。”  
      
    接着,刘先生补充一句,“不管第一人还是对传统器型的突破,我的荣誉都是从民间意义上来说的,我就是我”。  
      
    我慢慢有些明白,刘先生的“民间”,其实指的就是在民间,鲜为外人知的意思。  
       
    客观来说,在中国当代钧瓷发展史上,刘先生确实是个值得提一笔的人。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国营瓷厂还很红火的时候,他的个体瓷厂已建成投产,所以,说“民营”第一人似不为过。  
      
    “别人都说,你做瓷器最早,但你现在没别人有名气,亏就吃在不重宣传上了。”刘瓷辉先生说。这样,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也许刘先生真的是最早突破“钧不盈尺”传统的,只是没有重宣传,不被外人知罢了。  
      
    要说,刘先生的钧瓷确实是有些特别,它们看上去显得古朴典雅,有一些自然的复古倾向,“我就是喜欢用传统煤烧方法烧制钧瓷,我觉得这样才能烧出钧瓷神韵。有人说我守旧,有人说我固执。大概指的就是这个。”刘先生指着自己的钧瓷作品说。  
      
    实际上,如果没有这样的固执或是守旧,刘瓷辉也可能走不到今天。“在国营厂,我受到很多局限,我想按自己的想法试验和创作,但没有条件,不自由,所以就出来了。”实际上那之前他还叫刘次会,从那以后他就叫刘瓷辉了,取让钧瓷熠熠生辉之意。  
      
    其时,刘瓷辉创办的窑厂为“东方钧瓷厂”,邀请了一批国有、集体企业的高技术人才、艺人做技术指导。刘瓷辉是那种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极具悟性的人,他从做彩瓷的经验中体会出了钧瓷的品质:色美釉丰是瓷器之本,最美的瓷器应具有最美的釉色。所谓“天地日月景,竞现钧瓷中”这样的钧瓷最高境界,都无疑来自釉色,所以他很舍得在釉色上下大工夫。  
      
    刘瓷辉把研究釉的机理作为钧瓷创作的关键环节,以不同的着色感悟釉色奇特的变化。他踏遍了神篨的山山水水,寻找不同的矿石原料,然后进行分析试烧,寻找合适合意的规律。  
      
    就这样,他的作品慢慢烧出了名气,他尤其喜欢和擅长的是动物造型譬如老虎和奔马。一些收藏家和不同级别的博物馆开始关注他并收藏他的作品。  
      
    但刘瓷辉似乎注定了一生的民间命运。在有关部门举办的中国钧瓷作品评比中,他总是名落孙山。这也就注定了他不被外人知的命运。  
       
    但刘瓷辉对此似不在意,“我就是我,我是民间的,再说了,一件钧瓷是不是珍品,应由时间说了算,由社会说了算,不能由几个专家一锤定音。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还要坚持我,我相信我的作品能传下去,能给后人留下一笔财富。”  
      
    也许,这就是刘瓷辉的本真,一个很自我,很重自己感受也很固执的民间钧瓷艺人。就像他那2.5米高的钧瓷大瓶,虽不算很精细,但却委实有些高度。     
     
    钧瓷的传统是“钧不盈尺”,但在自己烧制的2.5米高的大花瓶前,刘瓷辉伸出手也够不到顶。【原标题:刘瓷辉老人的钧瓷梦】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作者:李红军 2008-12-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