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丹青难写是精神

2012/7/31 14:24:37 点击数: 【字体:


丹青难写是精神
《玉乡千秋》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在2011年5月份南阳玉雕节期间,由镇平县玉雕局原局长王林主编的《镇平玉雕•玉乡千秋》一书公开发行了。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对镇平玉文化的悠久历史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整理,虽然没有高调的宣传发布会,但其精美的印刷和厚重的玉文化底蕴引起了广大玉友的广泛关注,首发1000册一经推出,即宣告将罄,出现了“一书难求”的局面,在当今文化专著冷僻的市场背景下,《镇平玉雕•玉乡千秋》却如此火爆,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走访了该书主编王林先生。   
      
    王林,男,1957年10月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原镇平玉雕管理局局长,中国珠宝鉴定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理事会副理事长,南阳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镇平县玉文化研究会会长,南阳独山玉雕刻研究所、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多年来致力于玉文化和玉产业的研究发展工作,对独山玉作品、白玉作品和翡翠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先后有十余篇论文发表,主编有《中国独山玉文化论丛》、《玉乡之星》、《玉乡瑰宝》等专著。    
      
    讲述:“玉乡三部曲”全面反映新时期镇平玉雕特点   
      
    记者:王局长,我们听说您的新作《玉乡千秋》在玉雕节期间已经正式出版发行了,而且也知道《玉乡千秋》是您主编的“玉乡三部曲”的第三部,我想请您谈谈当初策划编撰“玉乡三部曲”的初衷是什么?   
      
    王林:我是在2000年初担任玉雕局局长的,但当时对镇平县玉文化产业的历史了解的很不全面,对镇平玉雕产品的加工工艺也是一知半解,但深度接触镇平的名师、名人和镇平的玉文化产业后,才发觉镇平玉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感肩上的压力,也觉得有责任对镇平数千年的玉文化进行梳理、总结、著书立传,为子孙后代留一笔财富,当时就准备有计划的撰写“玉乡三部曲”。    
      
    记者:《玉乡之星》、《玉乡瑰宝》和《玉乡千秋》的各自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王林:2001年初,经镇平县委县政府同意,在全县青年玉雕设计人员中开展首届镇平玉雕创作新星评选活动,共评出“玉雕创作新星”12人,这些新星眼光超前、设计理念新、工艺水平较高,再加上原有仵海洲、王玉敬等年龄较大的玉雕大师,镇平玉雕设计人才的队伍已经形成。为了真实的的记录这些新星和大师的创业伟绩,2004年,我和县宝协刘晓强秘书长联手出版了《镇平玉雕•玉乡之星》,旨在推出一批镇平玉雕的名师和玉雕界涌现的新星;到2006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镇平玉雕大师和新星们的加工技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初的新星们已经成为在全国玉雕界颇具影响力的参天大树,成为全国一流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玉石雕刻大师。他们设计的玉雕作品屡次在全国玉雕界精品展上摘金夺银,仵应汶大师设计制作的水晶《千手观音》,魏玉忠大师和张春明大师设计制作的白玉《云龙瓶》、刘国皓大师设计制作的独山玉《枫桥夜泊》,先后获得全国“天工奖”金奖,另外,还有王东光先生设计的独山玉《浴》及一大批作品,在全国很有影响力,这些作品可以称之为玉乡瑰宝,为了把这些玉乡瑰宝推出去,让世人认可,我和刘晓强先生再次联手,出版了《镇平玉雕•玉乡瑰宝》,旨在推出一大批在全国玉雕业行中具有影响的力作,让世人认识“玉乡”的瑰宝。到了2010年,我经过10年对镇平玉文化历史深入研究,经过10年对镇平当代玉文化产业的了解,决定和宋哲女士、刘晓强先生、黄俊奎先生联手,出版《镇平玉雕•玉乡千秋》,旨在反映镇平玉文化产业的名师名人、名品和玉雕历史,至此,“玉乡三部曲”已全部完成。   
      
    记者:《玉乡千秋》作为“玉乡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据我所知,历时近两年,先后十余次易稿,它同前两部相比,有什么特色和创新突破的地方?   
      
    王林:《镇平玉雕•玉乡千秋》与前两部相比,主要有三个主要特征和突破:第一,具有较高的史料性。《镇平玉雕•玉乡千秋》大约60万字,集中反映了“玉乡”数千年玉文化历史上的重点事件和故事。玉文化从新石器时期至三代、至汉唐、至晚清、至现代,不仅玉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而且玉文化发展环环相扣,前后一脉相承,是“玉乡”玉文化发展历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志性专著,具有浓郁的地文特色和很高的学术价值。第二,具有较高的观赏性。《镇平玉雕•玉乡千秋》图文并茂,尤其是南阳出土的75幅古玉雕及200余幅现代玉雕的图片,十分精美。第三,具有一定的可读性。《镇平玉雕•玉乡千秋》大约60万字,有很多历史文献资料都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像贝叶经,于隋唐时期传入镇平完好保存至今并成为国家文物,而且所有文物资料都是货真价实的镇平出土文物,可以为镇平玉文化历史提供佐证;另外,文字部分编撰的比较平实详细,比较干练,也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一部。总体来说在某些方面,这部《玉乡千秋》在国内玉文化专业论著中也算得上比较系统完整的一部。    
      
    观点 : 镇平玉雕将来会成为中国玉雕的脊梁   
 
      
    记者:您是2000年开始担任“中国玉雕第一局”——镇平县玉雕局的局长的,可以说你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镇平玉雕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请您谈谈镇平玉雕及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王林:镇平玉文化产业的特点:一是产业链条完备,形成了从原料购进、人才培训、设计加工、产品销售、质量检测、品牌培育、宣传推介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这是中国玉文化产业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二是市场功能齐全,具有国内一流的专业玉雕市场,有十个专业市场和一个玉文化博物馆。三是技术力量雄厚,形成了专业人才的梯次配置,一批朝气蓬勃、富有潜能的年轻俊杰已经在全国玉雕界崭露头角,他们必将成为中国玉文化产业大军中的中坚力量。四是加工工艺精湛,形成了以独山玉为代表的“生态+俏色+精工”的艺术语言体系。五是管理机制规范,县有玉雕局、玉文化产业办公室,乡镇有玉雕办公室,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十个大城市设有驻外办事处以加强管理。六是富民效益明显,带动周边50万群众致富,将玉文化注入了玉雕产业,使产业,彰显出勃勃生机,这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可以说是中国玉文化与玉产业结合的最好的典范,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镇平玉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得益于镇平历届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位玉雕同仁生逢其时,齐心协力,才有了镇平玉雕产业的今天。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镇平玉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过去我们一直都说镇平玉雕是“南北兼容”,业界称之“粗、大、笨”。那么,镇平玉雕在这10中如何走过一个由“粗、大、笨”到“生态、俏色、精工”的过程,有什么标志情的代表作品吗?   
      
    王林: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以独山玉为主体玉雕加工艺术语言体系已有雏形,那就是“生态、俏色、精工”,其中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镇平大师群的形成,另一个方面则是以独山玉为主体的加工艺术语言体系的形成。这个演变过程有五件标志性的作品。1975年鲁明均大师独山玉作品《银球传友谊》是镇平玉文化产业思想解放的第一件破冰之作,第一次走进现实,以当中国人熟知的活生生画面,见证中美建交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后期喻朝光大师独山玉《伏牛晨曲》给镇平玉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是首次反映农村生活场景的田园山子雕刻的开山之作。2001年王东光大师的独山玉作品《浴》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晶,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开始与西方美学对话和商讨,向世界提供了关于玉雕的时代性、世界性和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2001年张克钊大师的黑白独山玉俏色人物作品《妙算》,使镇平玉雕跻身于中国玉雕工艺的一流行业,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看到独山玉作品《妙算》后欣然题词,“《妙算》,妙!”2008年,独山玉作品《太行春早》是现代独山玉原生态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在保留独山玉玉料材质美的前提下,运用独山玉的择色技艺,结合寿山石的浮雕、薄艺雕刻技法,体现“大美不琢”的真谛,也是独山玉雕刻语言体系成熟的标示。中宝协奥岩秘书长在今年的南阳独山玉雕刻研讨会上对独山玉工艺水平的评价是:“独山玉雕刻艺术,是近年来在中国玉雕加工特色区域中,发展最快的地区 ”。    
      
    记者:在产业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是当今市场竞争中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人才的竞争,现在在镇平,形成了一个新的现象,就是镇平玉雕大师群现象的崛起,你对这种现象的产生作何感想?   
      
    王林:人才广,产业兴。人才始终是我们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所在,我们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仵应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仵海洲、中原铁笔第一人王玉敬、独山玉黑白俏色趣人张克钊等众多的人才优势,国家级大师14人,省级大师100余人。原因在于:我们有玉雕专业学校,进行中级人才的培养,有18所乡级玉雕人才培训学校,进行初级人才的培训;我们还有科研机构,如独山玉雕刻研究所和玉文化研究会。同时,我们还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培训人才,定期聘请全国知名大师来讲学,李博生、袁嘉琪等大师都过来镇平讲课;定期组织大师、新星参加国内高层论坛和大型赛事,汲取营养。   
      
    总体来说,镇平玉雕大师队伍数量大,形成了梯次结构,老中青搭配,后继有人,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中国玉雕的脊梁。   
      
    记者:当今中国玉雕产业的布局,东西南北各地玉雕市场纷纷崛起,相对国内其他的玉雕市场,我们的优势明显,但还需要加强哪些环节,以保持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王林:相比其他玉雕产业区,镇平玉雕产业的优势凸现,但不足之处在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因从业门槛较低;品牌意识和自我包装推介意识还不太强烈;市场管理相对滞后。我们只有在内部管理上加强规范,努力把品牌做大做强,加大玉文化的研究力度,才能处于中国玉雕的领跑地位。    
      
    愿望 :发挥余热,为镇平玉雕产业尽微薄之力    
      
    记者:我知道您在今年4月份离开玉雕局长的岗位后,婉言谢绝了许多单位和企业的聘请,但却愉快地接受了独山玉研究所和玉神公司“首席顾问”的聘请,这中间有什么缘由和故事吗?   
      
    王林: 一是对“玉神”公司有感情。我离开镇平县玉雕管理局局长岗位后,成了玉雕界的“自由人”,一些单位和企业看中了我具有的人脉优势和管理优势,想让我去加盟,我都没有去,原因是我对“玉神”有感情。玉神公司是在我担任玉雕局长后和“玉神人”一起创建、打造的玉雕之乡的一个品牌示范企业。当时就已经和“玉神”的刘晓强总经理一起规划过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现在看来,玉神朝着既定的方向实现了目标。玉神公司创办了十年,我亲身参与了玉神品牌确立的过程,从战略规划、商标的设计到重大作品的论证,我都亲历其中。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看到的“玉神”商标,就是在我当年创意设计初稿的基础上完成的,当时,邀请了许多设计师来设计,各方面都表现的不太满意,后来,我将“玉神”两字的第一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玉神标志的样子,“玉神”总经理刘晓强看后十分满意,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还有克钊张大师获得“玉星奖”金奖的作品《大唐飞歌》,当时没有寻得一个合适的命名,看着作品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大唐飞歌》这个名字,晓强也连声叫好。可以这么说,“玉神”的10年是我们风雨同舟、共同跋涉的10年,10年风雨路、10年兄弟情,玉神的成长,倾注了我的心血,饱含着深厚的个人情感,所以,当刘总邀请时,我不加思索就答应了。    
      
    二是我对“玉乡”有感情。加盟玉神公司还有更深的含义,是因为玉神是一个充满朝气、有企业文化的团队,一个有行业责任感的企业,我想借助受聘这样一种形式、一个平台, “首席顾问”这样一个身份,继续留在这片土生土长的热土,为镇平乃至河南的玉雕产业发挥一点余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些贡献吧!【原标题:丹青难写是精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玉神报》作者:陈安定 2011-9-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