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剑的三种写法

2012/8/6 11:58:49 点击数: 【字体:

 
    近年热播武侠大片,《英雄》刚去,《七剑》便来,再加上早些时候的《卧虎藏龙》,三大片中,无不展现剑之神采、剑之精神、剑之品位、剑之情韵……   
      
    剑虽为武器,但在中华文化中独具地位,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说的是家国之痛;“醉里挑灯看剑”,唱的是男儿豪情;“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道的是慷慨悲歌;“双剑将离别,先在匣中鸣”,讲的是至诚友情;“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念的是巾帼英姿;“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叙的是文人飘逸……一般武器,以术为多,能为道者又有多少?剑则是其中翘楚。   
      
    然而,天下之剑谁为最?《太康地记》、《史记》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这九大名剑,都出自战国韩地棠溪。《中国通史》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是韩国著名铸剑处。棠溪春秋属楚,战国归韩,现在在河南省西平县境内。当时冶铸规模宏大,“十里棠溪十里城”,工匠云集,炉火冲天。   
      
    然而,据《旧唐书》记载,元和九年,吴元济谋反。元和十二年冬,李朔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攻马鞍山,取冶炉城,杀士卒,戮工匠,毁城池。辉煌千年的冶铁胜地成了一片废墟,从此棠溪冶炉城毁于一旦、一蹶不振。   
      
    近日记者随中央新闻媒体产业扶贫“剑乡行”采访团,来到河南省西平县,了解到高锡坤、高庆民父子两代人重铸棠溪宝剑的经历,不由感慨系之。早年,人们论剑有雌雄;而今我理解,剑分文武。武则铸剑,是为兵器;文则写剑,是为塑魂。影片《英雄》讲道,剑字的写法有19种。我在棠溪宝剑厂的《百剑墙》上看到的是百余种。在我看来,高氏父子对剑的“写法”至少有3种。   
      
    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洋大学的高锡坤回到老家,在河南西平建成当地第一座现代铁冶炼厂,以图恢复当年冶炼雄风,挖掘棠溪宝剑珍贵遗产。高锡坤年幼的儿子高庆民就在冶铁炉边度过了童年时光。没有资料,也无样品,要铸就一如往昔“强、韧、硬、弹”的宝剑谈何容易!两代人从此历经40余载艰辛,遍访铸剑名家,但一无所得。到了80年代的一天,高庆民了解到有一棠溪宝剑部分残遗被发现,于是前往探寻,析其成分,探其成色,再深入研究古籍,才于1987年的一个深夜,让棠溪宝剑再现人间。是夜,其父高锡坤卧病在床,高庆民跑到父亲床头告知喜讯,父子相拥而泣。2001年,其铸“中华第一剑”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恢复棠溪宝剑之光华,此剑之第一种写法。   
      
    宝剑寓意深远,为国人喜爱,珍藏者也越来越多。但因棠溪之剑重在品质,价高而和寡,市场反应与其品质不相称。更有李鬼充斥,高庆民又不得不抽身南下打假。为开拓市场,除高端珍藏产品系列,高庆民又针对普通用户,开发出中低端系列宝剑,可以当晨舞剑,也可当作旅游纪念。但无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自始至终高庆民不敢有丝毫懈怠,锻打、淬火、磨削、抛光、雕刻……300余道工序,道道都不可有丝毫马虎。为传播剑文化,近日他们又遍邀文化名家,于长城之上谈剑论剑。积极开拓,以信取胜,广播中华剑文化,此剑之第二种写法。   
      
    在香港、澳门将要回归的日子里,高庆民耗资百万,历时一年精心研制打造巨型回归剑,赠香港,送澳门;把自己购买准备扩大企业规模的价值近百万元的土地,无偿捐赠给县里,以推进城市化建设;出资10万元建成家乡舞阳北高村小学,出资数万元捐赠县教育事业,并多次资助其他贫困大学生、中小学生;在西平县遭受历史重大洪水灾害和听到下岗职工家庭困难时,他数次出资为灾区及贫困职工奉献爱心。这些年来,高庆民累计向社会捐赠600余万元。慷慨济贫,热心公益,此剑之第三种写法。   
      
    剑在手中,也在心中,其写法到底有多少种,怎样去写,就看你如何用心了。【原标题:剑的三种写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余冠仕 2005-10-2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