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健全名录体系。建立了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昌市四级代表性项目有456项,代表性传承人476人,其中国家级项目有钧瓷烧制技艺、禹州药会、许昌越调3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进行文字、图片、音像的记录和整理,并开办了《许昌非遗印象》电视专栏和《许昌非遗》报纸专栏,已播出44期,刊发27期。
二是打造非遗展示平台。持续举办了10届禹州钧瓷文化节、11届禹州中医药交易会、2届传统技艺项目展演展示、4届钧瓷烧制技艺技艺比赛等。相继建立了钧官窑址博物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非遗特色场馆,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研究基地各1个。出版了《许昌越调》、《记忆许昌》等100多种丛书和专著。组织《钧瓷烧制技艺》等多次参加中国深博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南海舰队“许昌舰”官兵专门学习“许昌艾庄铜器舞”并将其作为外事出访的节目之一。促进非遗进校园,与师生开展戏曲表演、传统技艺的互动活动,许昌市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成立研究机构并被评为省级非物质研究基地。
三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支持具有市场开发潜质的非遗项目合理开发,钧瓷烧制、中医药加工、顺店刺绣、腐竹制作等行业已初步实现规模发展,促成传统的文化瑰宝转化为文化产品。
四是打造许昌三国文化品牌。许昌市文广新局专门成立了“弘扬三国曹魏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配合三国文化旅游周活动,邀请国内著名三国文化研究专家,举办“三国文化大讲堂”;组织了三国曹魏故事征集活动,出版了《曹魏故事选编》;编辑出版了《三曹诗文选集》;许昌市作家张小莉的新编历史从书《曹操传》已经出版发售;在市电台策划推出了“说曹操 曹操到”三国文化宣传栏目等,三国文化已成为许昌最闪亮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