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许昌 >> 新闻资讯 >> 浏览许昌

赵学仁:“夕阳”暖照钧瓷路 

2012/7/27 10:32:22 点击数: 【字体:


赵学仁:“夕阳”暖照钧瓷路 

十八位钧瓷大师为庆祝赵学仁66岁而书

赵学仁:“夕阳”暖照钧瓷路 

震撼的佛像厅



    赵学仁常用语|:

    1,我不急,但我不能停。不管形势发展怎么样,我必须稳中求进,钧瓷文化要通过我们这辈人更好地传承下去。

    2,年轻人只要多,啥事就好办。你只要提出要求,他就能弄成。他们比我们有前途,钧瓷在他们手上会更发扬光大。

    3,我现在一是要传承钧瓷文化,二是要培养人才,不惜代价,送他们去学习,出省、 出国,给他们创作室,给他们舞台。

    4,心想到了,力出到了,啥时自然就能弄成;心想不到,力出不到,啥事都弄不成。

    5,我不求多,只求精。(御钧斋的艺师们可以)一个月做一件,两个月做一件,但你做出来的瓷器必须要权威,要代表你的手艺,能观赏,能收藏,能传承。

    6,我这个人决定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成,一定会做成。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它,去攻克它。就像创作“九龙大鼎”,啥法都用上了,坚决要办成,一定要办成。 

    赵学仁:“夕阳”暖照钧瓷路     

    身处中原腹地的小城,他却胸怀钧瓷艺术大复兴大繁荣的开阔情怀。

    身为县级退休老干部,他却放弃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安逸生活,投身实业洪流。

    已然年过七旬的老人,他却呈现出逆转生理规律般的旺盛精力和冲霄豪情。

    这一切,源自于他对于钧瓷浓烈的爱。这爱宛若一朵生长在他血脉之间的怒放杜鹃花,怒放在他的白发中,怒放在他眷恋钧瓷的每一个眼神间,怒放在他与钧瓷的一个个故事中。    

    执着钧瓷的倔老头    

    生于1941年的赵学仁额头宽硕,性格豪爽。他幼时家庭贫困,长大后第一份工作是一线挖煤工,对此他常自谑曰“下煤窑出身,没什么文化”。但踏实勇为的他通过努力,历任禹州市多个岗位的领导职务。1985年,正值年华富盛之时,他按照组织要求,开始参与钧瓷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并担任禹州市钧瓷研究所所长,为现代钧瓷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在这期间,自谑“没什么文化”的赵学仁却埋头艺术效果奥妙玄奇的钧瓷上,痴心不已。他带领刘富安、阎夫立、任星航、丁建中等一批钧瓷界的顶尖技术高手呕心沥血、攻克难关,陆续研发出如双孔倒焰窑、炭化硅板无匣钵烧制工艺、液化气烧成工艺等技术并予以推广,不断创作出如“豫象送宝”等震撼陶瓷界的惊艳作品。

    退休后,已沉浸在钧瓷世界中不可自拔的赵学仁闲不住,筹资开了家坐落在颍河边的钧瓷店。店里精品多,名品多,种类齐,生意也不错。但出人意料,老人只干了几个月就又召开了家庭会议,商量要把钧瓷店关了。孩子们正在震惊之余,他又抛出一个炸弹——我要自己办厂,烧钧瓷,烧最好的钧瓷。

    孩子们炸开了锅似的讨论开来,这个问道:“老爷子,店里刚装修好,这么多钧瓷,你怎么突然想关了?”那个说:“爸,古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你都60岁了,还折腾个啥。”那个接嘴道:“是啊,您在家抱抱孙子,打打麻将,看看电视,辛苦一辈子了,还不好好休息休息?”

    赵学仁一挥手,蹦出三个字:“听我说。”孩子们随即鸦雀无声,他声音低沉,说:“我开了几个月的店,发现自己搞了这么多年的钧瓷,却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卖他人的作品。这不行,我心中有自己对钧瓷的理解,有对艺术的灵感。这个事,要做!”

    一锤定音!家人们相对而笑,对这个倔老头一点办法也没有。

    2003年,赵学仁创办御钧斋钧瓷文化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艺术总监。    

    老人心目中的钧瓷艺术

    “从手工拉坯到模具批量生产,从柴烧、煤烧到天然气烧制,从南北宋、元明清到新中国的各个时期,钧瓷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反应出不同时代人们怎样的生活、文化、信仰、习俗的状态?……如果不能传承好,年轻人将来都不知道了怎么办?”

    赵学仁一连串的反问如同一枚枚炮弹炸响在听众的心头。这位目光长远的老人有着自己明确的追求,他坦言自己在高龄之年做钧瓷,既不求名,也不求钱,但求能做出有特点的东西。把钧瓷艺术传承下去并有所创新,把瓷器发展历程显示出来,他就算尽到自己的责任了。

    在这熊熊窑火映衬下,老人用自己的生命和真诚捍卫着坚定的理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九龙宝鼎”的诞生。2004年,63岁的老人带领御钧斋技术人员攻关,烧制史无前例的“九龙宝鼎”(高1.19米,直径1.09米)。烧制过程中他们边烧边摸索,陆续解决大鼎的坍塌、炸裂、支撑、粘接等难题,但仍连续经历了十几次的失败。连一位国家级陶瓷大师闻讯都说:“算了吧,这几乎不可能。”但赵学仁不服,他带领团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突破重重困难,整整400多个日夜呕心沥血,终于在2005年9月30日,大鼎烧制成功。很快,吉尼斯世界纪录等荣誉扑面而来,但老人的左耳却因过度劳累而失聪了。

    当笔者小心翼翼地向老人询问对此是否曾后悔过?塞着助听器、侧耳倾听的老人猛地一拍大腿,“后悔啥。人生能办成一件事,就是能力。能烧出大鼎,我觉得值!”

    接着他又补充说:“我这个人决定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成,一定会做成。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它,去攻克它。就像创作“九龙大鼎”,啥法都用上了,坚决要办成,一定要办成。”

    一句话,说得笔者心中燃起轰轰烈焰。

    当被问及他心目中钧瓷艺术,老人更加兴致勃勃,他开玩笑说:“你不要看我小时没文化,但我爱看书,现在的我顶个大学生。”在老人的心中有一个复兴钧瓷文化的整体思路,他希望能在钧瓷中呈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已经在陆续创作三教文化系列。他掰着指头、如数珍宝:“儒家、道教、佛教,御钧斋先从烧制圣贤像开始,如今我们已经烧成了大型老子、孔子、释迦摩尼、关公像,以及观音、普贤菩萨等。”

    喝了口茶,老人又继续深入阐述道:“钧瓷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以烧制花盆、瓶、罐、碟等为主,我烧制大鼎、烧制圣贤人物,这就是一个崭新时代的特点。是钧瓷的新出路,是中华文化新的提高。”

    与其他注重效益的钧瓷老板们截然不同,赵学仁秉持“求精不求多”的信念。御钧斋的艺师们只要胸中有丘壑,他甚至允许他们一、两个月只创作一件作品。但老人有着一条准则——(艺师们)做出来的瓷器必须要权威,要能代表自己的手艺,能观赏,能收藏,能传承。”

    秉此信念,御钧斋花费了15个月创作了九龙宝鼎,并荣获世界基尼斯纪录;花费半年多创作“御钧壶”,拿下第七届中国·禹州钧瓷文化节金奖;勤勉推进,创作大型老子、孔子、释迦摩尼、关公像等等;追求细致,创作“风调雨顺” 大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短短九年,御钧斋取得了100多项钧瓷生产的技术性成果。

    在这个浴火燃烧的过程中,御钧斋逐渐地脱胎换骨。这从它的展厅就能看出一斑——它的展厅在04年规划建设的时候仅是一个独立的珍品博物馆,而如今,已经赫然由五个不同钧瓷艺术展示馆组成了曲折通幽的艺术长廊。    

  “年轻人比我们有前途”

    “年轻人只要多,啥事就好办。你只要提出要求,他就能弄成。他们比我们有前途,钧瓷在他们手上会更发扬光大。”

    在赵学仁的口中,时常吐露出类似的称赞年轻人的话语。与大多数高人的强势不同,这位老人胸襟光风霁月,在钧瓷界是有了名的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从他手下走出一个个年轻的钧瓷大师。

    比如81年出生的女大师孙梦聪,2000年才毕业于郑州某雕塑专业的她,在04年的时候加入御钧斋的公司,赵学仁看中她聪慧和悟性,带她拜名师、访工艺名地、提供创作工作室,充分挖掘她的潜力。八年时间,使她从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迅速成长为惊艳于世的钧瓷大师。御钧斋里面让人震撼的数百件圣贤肖像、佛像等均是出自她手。

    比如今年30多岁的赵晓东,自少年时就跟随赵学仁学习,曾被赵学仁送往多所高校进行深造,学习碳酸盐等相关知识。如今这个清瘦精干的大男孩已经成为御钧斋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与销售经理。

    在御钧斋创作团队中,除了赵学仁之外,平均年龄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艺师。提到此,赵学仁会眯着眼、自豪地大笑,他说这些就是钧瓷未来发展的希望,他(她)们将来一定比我们这一辈强,也是他为钧瓷界创造出的最大的一笔财富。

    最后,望着几位他的得意弟子,老人眼神慈爱地表示,自己如今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要传承创新钧瓷文化,创作更多的新作品。二是要培养人才,不惜代价送他们出省、出国去学习。给他们独立的创作室,给他们放飞梦想的舞台。

    当时阳光透过浅绿色的窗帘,打在这几位高足年轻的脸上,给他们附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芒,仿佛象征着这神奇的钧瓷艺术的传承。恍惚间,七十一岁的赵学仁如若幻身成一轮夕阳,艳红和煦,映照在钧瓷发展之路上,折射在年轻人的心里,暖暖的。    

    这时,不禁又想起赵学仁常自吟抒怀的那首小诗:

    年已过古稀,激情不能低

    只要常思考 脑子也清晰

    动手不方便 动嘴总可以

    看着他们做 心中也欢喜

    身心都健康 才是真目的
 

来 源:河南禹州市新闻科  作 者:闫占强 李晓星 朱晓路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